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中司
御史中丞的俗称。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股肱分外守,耳目付中司。”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蒋八座 猷 ,贤者也。尝为中司,有端直声。”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句龙如渊传:“‘即擢 如渊 中司。’中司者,御史中丞也。此流俗之称,不当用之正史。”
《漢語大詞典》:彝宪(彝憲)
(1).常法。书·冏命:“永弼乃后于彝宪。” 孔 传:“当长辅汝君於常法。”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第二表》:“臣以为丽天秉经,君上之彝宪;仪地执纬,臣下之恒轨。” 唐 李邕 《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并序》:“闢邦家之正门,播今昔之彝宪。”
(2).指御史中丞。陈书·沈炯传:“二者职居彝宪,邦之司直,若自亏身礼,何问国章?”
《漢語大詞典》:独坐(獨坐)
(1).一个人坐着。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独坐愁苦,终日无覩。” 唐 王维 《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復长啸。”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访蔡四芹溪》诗:“与其独坐愁心烦,何如赤脚著短褌。”
(2).专席而坐。亦谓骄贵无匹。后汉书·宣秉传:“ 光武 特詔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两墯。’” 李贤 注:“独坐言骄贵无偶也。”
(3). 唐 人因后汉书·宣秉传中“三独坐”之事,遂以“独坐”为御史中丞别名。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诗:“通籍微班忝,周行独坐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李 寻为独坐,三臺肃畏,而升相府。”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宅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
《漢語大詞典》:兰台(蘭臺)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漢語大詞典》:三独坐(三獨坐)
(1). 汉 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朝会时坐皆专席,故号“三独坐”。
(2).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 三独 ”。晋书·傅玄传论:“位居三独,弹击是司,遂能使臺阁生风,贵戚敛手。”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唐 蒋冽 《台中书怀》:“坐居三独中,立在百僚外。”
《漢語大詞典》:鸷击(鷙擊)
(1).击搏。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低仰之駟,教之功也,鷙击之禽,习之驯也。”
(2).鹰鹯之类猛禽的代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肉攫部:“凡鷙击等,一变为鸽,二变为鴘,转鶬,三变为正鶬。自此以后,至累变,皆为正鶬。”
(3).比喻猛烈。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台陀开纳 ﹞作书貽父母曰: 普鲁士 之鷲,已以鷙击诚心,觉 德意志 民族之大望矣。”
(4).古代借指御史中丞的职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汉 置中丞,总司按劾,故位在鷙击,砥礪其气。” 杨明照 校注:“《春秋纬·感经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成肃杀之威。’”
《漢語大詞典》:宪长(憲長)
古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首长。如 秦 汉 以来御史台中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明 清 都察院的都御史。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三:“ 寳元 中,御史府久闕中丞。一日, 李淑 召对, 仁宗 偶问以宪长久虚之故…… 许公 奏曰:‘中丞者,风宪之长,自宰相而下,皆得弹击,其选用,当出圣意。’”明史·饶伸传:“礼部侍郎 于慎行 以 大壮 文独劣,拟乙置之。都御史 吴时来 及 朝阳 不可…… 时来 附权蔑纪,不称宪长。”
《漢語大詞典》:五院
(1). 唐 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五官之署为五院。后代沿用其称。 唐 李绰 尚书故实:“臺仪自大夫已下至监察,通谓之五院御史。国朝践歷五院者共三人,为 李商隐 、 张魏公 延赏 、 温僕射 造 也。”按, 李商隐 未尝为御史,当为 李尚隐 之误。 尚隐 曾任御史中丞。见旧唐书·李尚隐传。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自 唐 初来,歷五院惟三人……五院谓监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
(2). 民国 时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
《漢語大詞典》:枌邑
(1).指 汉高祖 故里。《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宫庙礼哀敬, 枌邑 道严玄。” 李善 注:“ 枌 , 枌榆 社也。”
(2). 南朝 宋 袁淑 为御史中丞时,尝从 刘裕 拜 汉高祖 庙。后亦泛指故里。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乡里:“ 枌邑 ,犹言 榆社 ,谓乡邑也。”参见“ 枌榆 ”。
《漢語大詞典》:枌榆
(1).木名。说文·木部:“枌,榆也。” 段玉裁 注:“各本少‘枌’,浅人以为复字而误删之。枌榆者,榆之一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高祖 王 关中 ,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邑,树枌榆,令街庭若一。” 唐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诗:“里社枌榆毁,宫城骑吏非。”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枌榆养老之珍,今荒饉始食其皮。”
(2). 汉高祖 故乡的里社名。史记·封禅书:“ 高祖 初起,祷 丰 枌榆社 。”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社在 丰 东北十五里。或曰: 枌榆 ,乡名, 高祖 里社也。”
(3).指 汉高祖 即位后,于 秦 故 骊邑 移置的 新丰县 枌榆社 。见西京杂记卷二。后借指帝乡或皇宫。 明 张居正 《宫殿纪》:“迨我皇上膺运龙飞,入践皇极,固已化国为天下,犹以 枌榆 故里,王迹所兴,睠怀不置。”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一:“楼通 花萼 连藩邸,地接 枌榆 总旧勋。”
(4).泛指故乡。南齐书·沈文季传:“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岂如明府亡国失土,不识 枌榆 。”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引 唐 裴铏 《传奇·赵合》:“知君颇有义心,儻能为归骨於 奉天城 南 小李村 ,即某家 枌榆 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喻坦之:“同时 严维 、 徐凝 、 章八元 , 枌榆 相望,前后唱和,亦多诗集。” 清 郑江 《西溪草堂图》诗:“仙源在 枌榆 ,余胡久淹留?”
《漢語大詞典》:南宪(南憲)
即台谏,御史。南齐书·刘休传:“臣自尘荣南宪,星晷交春。”按 刘休 嗣祖爵 南乡侯 为御史中丞。参见“ 南臺 ”。
《漢語大詞典》:南台(南臺)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漢語大詞典》:滥尸(濫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谬掌卫於中军,滥尸丞於御史。”原谓乖妄地担任了御史中丞之职。滥,滥竽充数;尸,尸位素餐。后因以“滥尸”谓占居其位而不尽其责。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贤者旌之以劝善,不贤者罚之以去恶,则列职虽云至众,取人安不尽贤,禄何由而滥尸,官诚难於充选。”
《漢語大詞典》:四入头(四入頭)
宋 时任用执政大臣,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中挑选,俗呼为四入头。见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执政四入头
《漢語大詞典》:御史中丞
官名。 汉 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 东汉 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 北魏 一度改称御史中尉。 唐 宋 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漢語大詞典》:隔品致敬
唐玄宗 尊崇 张说 ,命仆射视事,坐受御史中丞、左右丞、吏部侍郎四品官廷拜之礼,以后成为故事,称“隔品致敬”。至 武宗 时 陈夷行 为左仆射,乃奏罢。新唐书·陈夷行传:“比日左右丞、吏部侍郎、御史中丞皆为僕射拜阶下,谓之‘隔品致敬’。”参阅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唐宰相视事
《漢語大詞典》:仪囊(儀囊)
隋 代御史中丞前,仪卫所执,接受弹章、诉辞的袋子。隋书·百官志上:“其尚书令、僕、御史中丞,各给威仪十人。其八人武冠絳韝,执青仪囊在前。囊题曰:‘宜官吉’,以受辞诉。一人緗衣,执鞭杖,依列行,七人唱呼入殿,引喤至阶。一人执仪囊,不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