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用事
(1).谓有所事。指行祭祀之事。周礼·春官·大祝:“过大山川,则用事焉。” 郑玄 注:“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穀梁传·定公四年》:“﹝ 蔡昭公 ﹞归,乃用事乎 汉 ” 范宁 注:“用事者,祷 汉水 神。”
(2).谓有所事。指执法行刑。《商君书·赏刑》:“ 晋文公 将欲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侯大夫于 侍千宫 , 颠頡 后至,吏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断 颠頡 之脊以徇。”
(3).谓有所事。指起兵;使用武力。汉书·田儋传:“且 秦 復得志於天下,则齮齕首用事者坟墓矣。” 颜师古 注:“首用事,谓起兵而立号者也。” 五代 罗隐 谗书·书马嵬驿:“ 天宝 中,逆胡用事,鑾舆西幸, 贵妃 死於 马嵬驛 。”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既破虏而平 晋 ,遂用事於 燕 ,不克而还,自此虏復为中国之患。”
(4).执政;当权。战国策·秦策三:“今 秦 ,太后、 穰侯 用事, 高陵 、 涇阳 佐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 灵 、 献 之世,阉宦用事,羣姦秉权。”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事〉序》:“方 介甫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5).指执政者。史记·伍子胥列传:“ 子胥 专愎彊諫,沮毁用事,徒幸 吴 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6).当令。史记·律书:“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餘也。”汉书·丙吉传:“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九:“桃李用事辰,鲜明夺云綺。”
(7).指文学作品中引用典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沈侯 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诗用事:“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意於用事。”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宋 人用事,虽种种魔説,然中有絶工者,如 梅昌言 :‘ 亚夫 金鼓从天落, 韩信 旌旗背水陈’,冠裳伟丽,字字天然,此用事第一法门也。”
(8).办事。红楼梦第一○一回:“吏部奏请急选郎中,奉旨照例用事。”
《漢語大詞典》:在势(在勢)
犹当权。 宋 王安石 《屯田员外郎致仕虞君墓志铭》:“自 郴州 归,而为 邵州 防御判官,又为 杭州 节度推官,又为 台州 军事判官,所至輒以治行为在势者所称。” 清 曾国藩 《原才》:“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分類:当权
《漢語大詞典》:当世(當世)
(1).当政;执政。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莫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孔颖达 疏:“不当世,谓不得在位为国君也。” 唐 孟浩然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 长安 道。”
(2).指当权者;执政者。东观汉记·冯石传:“能取悦当世,为 安帝 所宠。”南史·傅縡传:“ 縡 虽强直有才,而毒恶傲慢,为当世所疾。” 清 侯方域 《贾生传》:“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謁当世,举茂才第一。”
(3).用世;治世。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迺皆喜曰:‘ 叔孙生 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晋书·桓伊传:“父 景 ,有当世才干。” 宋 叶适 《送卢日新序》:“ 汉东 卢日新 ,资豪举,家故边敌,由是少有当世之志。” 清 侯方域 《书〈吴延仲集〉后》:“其诗出《风》《雅》,如《感秋》《射潮》诸篇,皆深壮,有当世之志。”
(4).谓与当代人相匹敌。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
(1).当代;现世。《楚辞·九辩》:“当世岂无騏驥兮,诚莫之能善御。”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故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 元 李翀 日闻录:“上世用戮,而民不犯;当世用刑,而民不从。”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你的功业,早已威震当世。”
(2).指当代人。史记·游侠列传序:“及若 季次 、 原宪 ,閭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金 元好问 《顺天府营建记》:“光大震耀,当世莫及。”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 行严 就任第一日,首撰《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一文,以耸动当世观听。”
(3).谓随顺世俗。汉书·韩安国传:“ 安国 为人多大略,知足以当世取舍,而出於忠厚。” 王先谦 补注:“明於趋避,所言所行当世俗意也。当音丁浪反。”
《漢語大詞典》:得路
(1).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 《伤时》诗:“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2).当道,当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唐伯玉还朝》词:“忆当年, 天章阁 上, 建明 尤伟, 庆历 诸贤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漢語大詞典》:当令(當令)
(1).指当权者。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和阗玉鼠》:“自失此物后,往往书籍蠧损,当令每命山右巨卿,密諭访觅,久无下落。”
(2).掌权。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吃劳金的当令,这才真算翻身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张富英 ﹞是个破落地主。他当令,尽找三老四少,能说会唠的那帮人。他们说了算。”
(1).顺应时令,合时令。如:夏天酷暑,西瓜正是当令的果品。
(2).行时,吃得开。 鲁迅 《准风月谈·登龙术拾遗》:“‘书中自有黄金屋’,早成古话,现在是‘金中自有文学家’当令了。”
《漢語大詞典》:当轴(當軸)
(1).喻官居要职;掌握大权。晋书·孝怀帝孝愍帝纪论:“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而执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新唐书·李石传:“ 石 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无如当轴诸公,安常习故,以艺学为末务。”
(2).指当权者。 宋 岳珂 桯史·郭倪自比诸葛亮:“ 倪 位殿巖,宾客日盛,相与怂慂,直以为 卧龙 復出。遂逢当轴意,以兴六月之师。”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成将军:“当轴輒以养贼自重,真不解其何心。”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即在今日,吾人对於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参见“ 当轴处中 ”。
《漢語大詞典》:当轴处中(當軸處中)
正处在车轴中心的位置。比喻官居要职。 汉 桓宽 盐铁论·杂论:“ 车丞相 即 周 吕 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漢語大詞典》:当事(當事)
(1).当作一回事;重视。 王汶石 《风雪之夜·春节前后》:“老弟!要把牲口当事点,坏一头牲口,怎么了啊?” 王汶石 《风雪之夜·春节前后》:“以后要把二婶的话当事一点,不要当作耳边风。”
(2).顶事,算数。如:小孩子的话不当事。
《漢語大詞典》:当权(當權)
(1).掌握大权。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陆双全:“ 广賡虞 侍郎当权时,好畜声伎,凡酒讌间,每掷缠头以千百计。”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即使在剥削阶级当权,他们竭力在控制着文化艺术的时代,广大劳动者仍然对文学艺术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指掌握大权的人。晋书·王羲之传:“宜更虚己求贤,当与有识共之,不可復令忠允之言常屈於当权。”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仗侠》:“痛数奇,事不虞,祸遘当权怎设施,炙手熏天力怎支。”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仗策渡江》:“﹝ 李靖 ﹞连年献策皇都,苦为当权摈弃,沦落 江 左。”
《漢語大詞典》:大珰(大璫)
指当权的宦官。璫, 汉 代宦官充武职者的冠饰,后即作为宦官的代称。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於是大璫 梁师成 者尽愕然。”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於 万历 甲戌,以太僕卿入陪祀太庙,见上由东阶上,而大璫四人,皆五梁冠祭服以从。” 明 孙兆祥 《禾已黄歌》:“国柄胡为归大璫,囹圄汤鑊闐忠良。”
《漢語大詞典》:皇亲(皇親)
(1).皇帝的亲属。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清 洪升 《长生殿·禊游》:“堪恨,藐视皇亲,傍香车行处,无礼厮混。”
(2).喻同当权者沾亲带故的人。 许地山 《凶手》第一场:“这敢是那位皇亲的?你看见人家的东西就疑神疑鬼。”
《漢語大詞典》:当事者(當事者)
(1).当权的人。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 明 李贽 《寄答京友书》:“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虽然,当事者必有以为利,利运道也。”
(2).身当其事的人。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七:“三妻二妾是几千年来的‘礼法’,愈见是大人大物,他的妻妾便可以愈见多。当事者自以为荣,而旁观者不胜歆羡。”
分類:当权
《漢語大詞典》:拉下马(拉下馬)
比喻把当权者赶下台。如: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分類:当权下台
《漢語大詞典》:一朝天子一朝臣
谓当权者变动,下属亦随同变动。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虏谍》:“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今日结了 崇禎 旧局,明日恭请圣上临御正殿,我们‘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六:“我告诉你,越丢多了地方,才越好作生意!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怕一个地方一个天子,到处是天子,乱打一锅粥,那才没办法!”
《漢語大詞典》:明目达聪(明目達聰)
指当权者多方观察民情,广泛听取意见。语本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夫明目达聪,务广闻见。” 宋 李纲 《论淮西军变札子》:“ 尧 舜 之世,任贤勿贰,任欲专也;明目达聪,听欲广也。” 清 洪升 《长生殿·献饭》:“斟量,明目达聪,原是为君的理当察访。”
《漢語大詞典》:苟安一隅
当权者只顾本身安居一地,不顾国家民族安危。例如: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说岳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