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异学(異學)
(1).指异教。《〈百喻经〉序》:“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
(2).指异教徒。法苑珠林卷十九:“ 大迦叶 所选得千人……知皆能论议,降伏异学。”
(3).旧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 宋 王安石 《答曾子固书》:“ 扬雄 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然而 墨 、 晏 、 邹 、 庄 、 申 、 韩 ,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 宋 陆游 《书房杂咏》之一:“异学方攘斥,浮文亦扫除。”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醇儒不作,异学披猖,杂揉老佛,入阴出阳。”
《漢語大詞典》:异流(異流)
亦作“异流”。
(1).水分开流动。比喻不相来往。三国志·蜀志·杜微传:“服闻德行,飢渴歷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覯。” 南朝 梁 江淹 《古意报袁功曹》诗:“ 涇 渭 各异流,恩情从此分。” 胡之骥 注:“ 涇 浊 渭 清,合流三百里不混。”
(2).分成不同流派。亦指不同流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然则鬻惟文友, 李 实 孔 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作者和读者互相为因果,排斥异流,抬上国粹。”
(3).异教流辈。指道人、方士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魏学颜 ﹞且癖好黄白之事,门多异流。虽屡为丹客哄骗,而至老不厌也。”
《漢語大詞典》:异教(異教)
(1).不同的教化。宋书·何承天传:“勤惰异教,贫富殊资,疆埸之民,多怀彼此。”
(2).不是自己所信奉的宗教。 晋 蔡谟 《佛像颂议》:“今欲发王命,敕史官,上称先帝好佛之志,下为异教作一像之颂,於义有疑焉。”异教,一本作“ 夷狄 ”。 唐 韩愈 《华山女》诗:“ 华山 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3).特指非正统的宗教。 宋 叶适 《李氏中洲记》:“佛之学入中原,其始固为异教而已,久而遂与圣人之道相乱。”
(4).非正统的思想学派。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 鲁 人惑异教,吾道宜湮沦。 许行 学 神农 ,耒耜手自亲,当时 子孟子 ,直以为匪民。”
《漢語大詞典》:异道(異道)
(1).不同的方法。荀子·非相:“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者异道。”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是以三王异道而共昌,五霸殊风而并列。”
(2).指别的方法。史记·李斯列传:“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
(3).指志趣或本性不同。《楚辞·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明 汪道昆 《洛水悲》:“吾闻人神异道,不得相干。”
(4).思想理论不同。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上亡以持统一……下不知所守。”
(5).不同的道路;方向相反的道路。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 右北平 , 博望侯 张騫 将万骑与 广 俱,异道。”法苑珠林卷三一:“佛必从此来,我则从彼异道而去。”
(6).指信不同教义的人。即异教徒。法苑珠林卷七九:“今须通散一毫以上捨入十方众僧及穷独乞人并诸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