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开府(開府)
(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后汉书·董卓传:“ 傕 ( 李傕 )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史君 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无咎 ( 晁无咎 )云:‘疑 宋开府 鐡石心肠。’”
(3).特指 庾信 。 宋 欧阳修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诗:“惟恨 江淹 才已尽,难酬 开府 句清新。”
(4).府兵军职。 西魏 和 北周 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漢語大詞典》:三府
(1). 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 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
(2).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会时只拿个晚生帖子。”
《漢語大詞典》:庾开府(庾開府)
指 北周 文学家 庾信 。因其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苏属国 之旄节终留, 庾开府 之江关永弃。”
《漢語大詞典》:承制
(1).谓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后汉书·吴汉传:“ 鸿 召见 汉 ,甚悦之,遂承制拜为 安乐 令。”晋书·宣帝纪:“ 申仪 久在 魏兴 ,专威疆埸,輒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明史·陈友定传:“﹝ 友定 ﹞颇任威福,所属违令者輒承制诛窜不絶。”
(2).称开府承制之官。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漢語大詞典》:叱奴
复姓。 西魏 有开府 叱奴兴 。见周书·宇文贵传
《漢語大詞典》:将仕郎(將仕郎)
(1).官名。通典·职宫十六:“将仕郎, 隋 置,散官,大 唐 因之。” 唐 代自开府至将仕郎,为文散官,共二十九阶。见新唐书·百官志一。 唐 宋 从九品下为将仕郎, 金 升为正九品, 元 升为正八品, 明 为正九品初授之阶。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 韩愈 ,谨奉书尚书阁下。”
(2).官名。通典·职宫十六:“将仕郎, 隋 置,散官,大 唐 因之。” 唐 代自开府至将仕郎,为文散官,共二十九阶。见新唐书·百官志一。 唐 宋 从九品下为将仕郎, 金 升为正九品, 元 升为正八品, 明 为正九品初授之阶。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 韩愈 ,谨奉书尚书阁下。”
《漢語大詞典》:府板
晋 南北朝 时,诸王、三公及将军开府者,得自委任属官,其授官之辞书于板上,故开府者授官称“府板”。宋书·百官志上:“ 晋 太傅 司马越 府,又有行参军、兼行参军,后渐加长兼字。除拜则为参军事,府板则为行参军。”
《漢語大詞典》:辟法
亦作“ 辟法 ”。
(1).谓开府库视文书券契以查对核证。周礼·春官·大史:“若约剂乱则辟灋,不信者刑之。” 贾公彦 疏:“辟法者,辟,开也;法则约剂也。” 孙诒让 正义:“彼注云:‘辟藏,开府视约书。’此辟法即彼辟藏,亦谓开府视其典法之书,考案读之,以辨其然与不也。”
(2).刑法。 汉 刘向 说苑·敬慎:“昔 夏桀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不修 禹 之道,毁坏辟法,裂絶世祀,荒滛于乐,沉酗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