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进退(進退)
亦作“进逻”。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漢語大詞典》:贵贱(貴賤)
(1).富贵与贫贱。指地位的尊卑。易·繫辞上:“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韩康伯 注:“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贵贱之位明矣。”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踰。” 前蜀 贯休 《白雪曲》:“为人无贵贱,莫学鷄狗肥。” 黄兴 《在屋伦华侨欢迎会上的演讲》:“ 中国 数千年来专制为政,至社会成一种不平之阶级,贵贱悬殊,人民受害无穷。”
(2).指价值的高低。管子·小匡:“料多少,计贵贱。” 唐 元稹 《估客乐》诗:“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官场现形记》第八回:“ 魏翩仞 道:‘这个是外国定好了来的价钱,贵贱我们做不得主的。’”
(3).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一口气跑了二十来里,歇了脚,就爬到小河边,咕咕喝了一肚子水,坐下来,贵贱也走不动了。”
《漢語大詞典》:游魂(遊魂)
(1).游散的精气。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或其它动物的生命是由精气凝聚而成的。精气游散,则趋于死亡。语出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王弼 注:“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 唐 包佶 《近获风痹之疾题寄所怀》诗:“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者,魂之散而游于虚也,为变,则还以生变化,明矣。”
(2).游荡的鬼魂。隶释·汉郯令景君阙铭:“被病丧身,归於幽冥。祖载之日,游魂象生。”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頽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似啼乌更深乱悲,这游魂落落谁相问。”《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近年来, 张胖子 每次进梨园疗养所,就有些游魂似的人在暗中出入。”
(3).犹言苟延残喘。亦比喻苟延残喘之生命。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会 承 机事不密,令 操 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北史·崔亮传:“若乃敢游魂,此当易以立计,禽翦蚁徒,应在旦夕。”《花月痕》第五十回:“是以大局愈烂,这釜底游魂,因得多延岁月。”
(1).古代指浮游的精气。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韩康伯 注:“游魂言其游散也。” 孔颖达 疏:“游魂为变者,物既积聚,极则分散,将散之时,浮游精魂,去离物形而为改变,则生变为死,成变为败,或未死之间变为异类也。”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身者,阴阳之精气也……情者,游魂之变欲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达性论》:“精灵草木,果已区别,游魂之答,亦精灵之説。若虽有无形,天下寧有无形之有?”
(2).迷信谓离开人体浮散游荡的魂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念君神识逐波涛,游魂散漫随荆棘。”云笈七籤卷五四:“令人游梦恠恶,谓之游魂,身无主矣。”
(3).迷信谓游荡的鬼魂。后汉书·卢植传:“ 宋后 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收葬,疫癘之来,皆由於此。宜勑收拾,以安游魂。” 唐 刘商 《同诸子哭张元易》诗:“游魂永永无归日,流水年年自向东。” 清 李调元 《读岳忠武传》诗之二十:“孤臣尚有藏埋骨,五国游魂尽作灰。”
(4).似鬼魂游动不定。比喻苟延残喘。后汉书·方术传·谢夷吾:“﹝ 谢夷吾 ﹞白 伦 曰:‘窃以占候,知长当死。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南朝 梁 裴子野 《喻虏檄文》:“朕爰初创业,思闲寧静,保大定功,未遑远略,而狡虏游魂,不式王命。”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5).比喻飘泊不定,到处游荡的人。宋书·索虏传:“残虐游魂,齐民涂炭,乃眷北顾,无忘弘拯。”
《漢語大詞典》:相得
(1).相配;相称。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 注:“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礼记·王制:“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孙希旦 集解:“地也,邑也,民居也,三者大小众寡必将相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以此见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也。”
(2).彼此投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徐公 接见了,见他会説会笑,颇觉相得。”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十:“他是我这次在船上最相得的朋友之一。”
(3).互相联络。墨子·备梯:“以白衣为服,以号相得,若此,则云梯之攻败矣。”
(4).会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漳水:“ 清漳 又东南,与 轑水 相得。”
《漢語大詞典》:贞观(貞觀)
(1).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易·繫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韩康伯 注:“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 孔颖达 疏:“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 陈梦雷 浅述:“观,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五:“臣闻託闇藏形,不为巧密;倚智隐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大人贞观,探心昭忒。” 晋 陆云 《岁暮赋》:“於是 顓頊 御时, 玄冥 统官,天庙既定,日月贞观。”
(2).指正大的道理。文选·班固〈幽通赋〉:“朝贞观而夕化兮,犹諠己而遗形。”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言朝闻大道而夕死可也。” 北周 道安 《二教论·归宗显本》:“余闻善齐天下者,以不齐而齐天下者也。何须夷岳实渊,然后方平,续鳧截鹤,於焉始等:此盖狷夫之野议,岂达士之贞观。”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以为天子当贞观二五,利见大人,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扬煇,弃和取同。”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王临於朝,天地贞观。”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章炳麟 《与龚未生书》:“然曩时所以不去者,亦慕 宋 贤 程伯淳 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济物。’况僕身当贞观,岂敢忘百姓之忧。”
(5).正可观赏。
《漢語大詞典》:穷幽(窮幽)
(1).谓探寻幽深、僻静之处。 汉 王充 论衡·遭虎:“好入山林,穷幽测深,涉虎窟寝,虎搏噬之。” 唐 陆龟蒙 《上真观》诗:“穷幽不知倦,復息芝园舍。” 宋 朱熹 《倒水坑作》诗:“穷幽鲜外慕,殖志在丘园。”
(2).谓深入探求玄奥之理。易·繫辞上“以言乎远则不御” 晋 韩康伯 注:“穷幽极深,无所止也。”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夫 牟尼 出世,人天之师,次有 马鸣 、 龙猛 、 无箸 三大士,穷幽体玄,发扬胜义,荡荡乎固无得而称焉。”
《漢語大詞典》:酬酢
亦作“酧酢”。亦作“醻酢”。
(1).主客相互敬酒,主敬客称酬,客还敬称酢。《淮南子·主术训》:“觴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彊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怎当他酬酢处两三巡,揭席时五六盃,醉的我将宫锦淋漓。”
(2).应对;应付。易·繫辞上:“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韩康伯 注:“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 宋 苏轼 《〈德威堂铭〉叙》:“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 清 谭嗣同 《仁学》四四:“苟民智大开,方将经天纬地,酬酢万物之不暇,岂暇事此繁縟之衣冠?”
(3).应酬交往。宋书·索虏传:“至此非唯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援,若能酬酢,自今不復相犯秋毫。” 唐 孙揆《灵应传》:“余不暇他辞,唯称不敢,酬酢之际,已见聘币罗於堦下。” 茅盾 《官舱里》:“然而既经外交式地开始了酬酢,那么交际的客套,也不会马上就止。”
(4).斟酌;考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盖公 於束縑内选择边幅,舒卷揲之,第其厚薄,酬酢可否。”
(5).诗文唱和。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道旧生感激,当歌发酬酢。”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醻酢,君臣相得无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国辅:“有酧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漢語大詞典》:幽明
(1).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韩康伯 注:“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 宋 苏轼 《与钱济明》之三:“神药希代之宝,理贯幽明,未敢轻议。”
(2).指昼夜;阴阳。礼记·祭义:“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郑玄 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难。” 张守节 正义:“幽,阴;明,阳也。” 鲁迅 《〈两地书〉序言》:“﹝我们﹞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与死;阴间与人间。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阴隔,梦魂徒尔为。”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
(4).人与鬼神。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皇 唐 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
(5).指善恶;贤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宋 曾巩 《蔡燡河南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审覈幽明,使人知劝畏。”
《漢語大詞典》:时物(時物)
(1).指一定时间内的事物。易·繫辞下:“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韩康伯 注:“物,事也。”
(2).应时的作物。后汉书·章帝纪:“宜助萌阳,以育时物。”
(3).应时的食物。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孟仁 ﹞每得时物,来以寄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大小米水饭、炙肉。”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 乐氏 至孝,凡遇时物,必遣女踰岭餽其姑。”
(4).时节景物。 唐 杜甫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清 谭献 《〈唐诗录〉序》:“揽时物之迁变,感家室之仳别。”
《漢語大詞典》:利害
(1).利益与损害。易·繫辞下:“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韩康伯 注:“情以感物则得利,伪以感物则致害也。”史记·龟策列传:“先知利害,察於祸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容到彼亲看利害,方敢奏陈。” 康濯 《东方红》第十二章三:“由于工程不小,人手有限, 旱龙台 附近几个跟护堤有利害关系的村子又来了一批壮劳力。”
(2).指形势的便利与险要。韩非子·初见秦:“ 秦 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
(3).厉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玉姐 素知虔婆利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此刻我的水不过泼在他轿子上,并没有泼湿他的身,他便把我打得这么利害!” 郁达夫 《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四:“他们对于庇护传统思想的有产有权阶级,攻击得尤其利害。”
《漢語大詞典》:无妄(無妄)
(1).指《易》卦“无妄”。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诗:“布卦求无妄,祈天愿孔偕。”
(2).谓邪道不行;不敢诈伪。管子·宙合:“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 宋 朱熹 集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3).指灾祸变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绸繆哲后,无妄惟时。” 刘良 注:“无妄惟时,当穷灾之时也。”晋书·慕容垂载记:“大王以命世之姿,遭无妄之运,迍邅栖伏,艰亦至矣。”参阅易·杂卦及 韩康伯 注。
(4).意外;不期然而然。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夫灾变大抵有二:有政治之灾,有无妄之变。” 宋 叶适 《滕季度墓志铭》:“而君以惯暇逢仓猝,整习遇草野,厌冠而返,可谓无妄之辱矣!”
(1).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乾上。易·无妄:“无妄,元亨利贞。” 程颐 传:“无妄者,至诚也。”
(2).谓真实,真相。庄子·在宥:“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3).不测;意外。汉书·谷永传:“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 颜师古 注:“取《无妄卦》为义。”参见“ 无妄之灾 ”。
(4).必然。语出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鲍彪 注:“无妄,言可必。”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府君大怒曰:‘吾闻之,有无妄之福者必有无妄之祸。’”
《漢語大詞典》:无妄之灾(无妄之災)
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谓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诬遭灾。后称平白无故受害为“无妄之灾”。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无妄之灾,百民不知,必归於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夏主簿 遭此无妄之灾,没头没脑的被贪贜州官收在监里。”亦作“ 无妄之灾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未名社一向设在 北京 ,也是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小团体,但还是遭些无妄之灾。”
指意外的灾祸。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唐 李商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竟非无妄之灾,莫见有瘳之候。”
《漢語大詞典》:相荡(相盪)
见“ 相盪 ”。
亦作“ 相荡 ”。
(1).相推移;来回运动。易·繫辞上:“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韩康伯 注:“相推盪也,言运化之推移。”礼记·乐记:“阴阳相摩,天地相荡。” 郑玄 注:“荡,犹动也。”
(2).相推算。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乘除相盪,无所附益,泯然冥会者,真数也。”
《漢語大詞典》:富有
(1).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易·繫辞上:“富有之谓大业。” 韩康伯 注:“广大悉备,故曰富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富有’者,大无外也。”
(2).谓拥有大量财产、物资。论语·子路:“子谓 衞公子 荆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师》:“国家富有,民人蕃息。” 梁斌 《红旗谱》四六:“他有过最富有的父亲,也有过最穷苦的母亲。”
(3).泛指丰富,充足。 宋 吴可 藏海诗话:“诸公篇章富有,皆曾编集。” 清 黄景仁 《偶题斋壁》诗:“生疏字愧村翁问,富有书怜市侩藏。” 朱自清 《山野掇拾》:“他收藏着怎样多的虽微末却珍异的材料,就如慈母收藏果饵一样;偶然拈出一两件来,令人惊异他的富有!”
(4).完全拥有。墨子·七患:“ 桀 紂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上孜孜儆戒如是,富有天下仅五十载,岂不由斯道乎?”
(5).指富有天下,为天子。 唐 苏源明 《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序:“礼交乎上,当世高贤之相允;乐动乎下,前古中和之合作。抑抑焉,堂堂焉。奚一人之富有,而羣后之缉熙也!”
(6).大量具有。 丁西林 《一只马蜂》:“ 余小姐 年约二十五六,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杨朔 《昨日的临汾》:“我不曾想到 山西 的民众,这样有组织,这样富有政治警觉性,我不能不高兴。”
《漢語大詞典》:相济(相濟)
(1).互相帮助、促成。易·序卦“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晋 韩康伯 注:“则各有所畜,以相济也。” 晋 刘琨 《劝进表》:“臣闻昬明迭用,否泰相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四教所先,符采相济。”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多方相济,委曲相通。”
(2).互相调济。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文汇报》1985.3.10:“他的弹唱,沙而明亮,高而浑厚,刚柔相济,轻重有致。”
《漢語大詞典》:曲成
多方设法使有成就;委曲成全。易·繫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韩康伯 注:“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係一方者也。” 孔颖达 疏:“言圣人随变而应,屈曲委细,成就万物。” 唐 刘禹锡 《谢恩赐粟麦表》:“皇恩广被,玄造曲成。” 明 徐渭 《代谢阁下启》:“遥知顾问之餘,深赖曲成之力。”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