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天庙(天廟)
(1).庙堂。 前蜀 贯休 《寄韩团练》诗:“君子天庙器,头骨何巉崱。”
(2).星名。即营室。国语·周语上:“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天庙,营室也。” 晋 陆云 《岁暮赋》:“天庙既底,日月贞观。”
分類:星名庙堂
《漢語大詞典》:宇庙(宇廟)
犹庙堂。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修实德,则天道定;严宇庙,则人事定;重统一,则大业定;开言路,则闻见定。”
分類:庙堂
《漢語大詞典》:中庭
(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管子·中匡:“ 管仲 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 陈澔 集说:“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阶下者,别於兄弟之丧也。”阼阶、堂前东阶。
(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永寿 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復印中庭。”《宣和遗事》前集:“红袖调筝於屋侧,青衣演舞於中庭。”
(3).庭院;庭院之中。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宋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词:“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餘情。” 郭沫若 《牧羊哀话》:“小小一个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所谓中庭,往往是一个多层的、带有玻璃天棚的大厅…… 北京 的 香山饭店 ,在世界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 先生精心设计下,建造了一个具有 中国 园林特色的中庭-- 溢香厅 (又名 四季庭院 )。”
(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漢語大詞典》:庙堂(廟堂)
(1).太庙的殿堂。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庙堂有枯杨之瑚簋,穷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2).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淮南子·主术训》:“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晋书·宣帝纪:“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埸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朝廷。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百姓嗷嗷苦横征,庙堂谁復问苍生。”
(4).朝廷。帝王之代称。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周岁不得一见。偶有召命,则跪拜唯诺,山呼而退,不得一言……庙堂果何自而悟哉?”
(5).太庙和明堂。《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王逸 注:“庙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於宗庙,议之於明堂也。”
(6).庙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南有 曹嵩 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餘基尚存,柱础仍在。”《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正犹豫间,忽然祥云瑞靄,笼罩庙堂,香风起处,见一老人,坐於石磯之上,即前日所见 中源水君 。”
《漢語大詞典》:黄钟(黄鐘)
亦作“黄鐘”。
(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漢語大詞典》:黄钟毁弃(黄鐘毁棄)
比喻贤才不用。《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朱熹 集注:“黄钟,谓钟之律中黄钟者,器极大而声最閎也。瓦釜,无声之物。雷鸣,谓妖怪而作声如雷鸣也。”亦作“ 黄鐘长弃 ”、“ 黄鐘毁弃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公一日谓生曰:‘君出餘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鐘长弃奈何!’”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噫,鼠辈鴟张,其若是哉。黄鐘毁弃,瓦缶雷鸣,蠢兹么么,毒害乃尔!”亦省称“ 黄鐘毁 ”。 郭沫若 《蜩螗集·咏史》:“雷鸣瓦釜黄鐘毁,做到黄鐘愿亦偿。”
分類:贤才
《漢語大詞典》:十二律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漢語大詞典》:祠堂
(1).旧时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汉书·循吏传·文翁:“ 文翁 终於 蜀 ,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絶。” 唐 杜甫 《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 外柏森森。”此谓祀先贤之庙堂。 宋 司马光 《文潞公家庙碑》:“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 秦 ﹞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汉 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於墓所。”此谓祀祖宗之庙堂。
(2).后世宗族宗祠亦通称祠堂。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 臧三爷 的廪,是少爷替他补,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爷盖,眼见得学院不日来考,又要寻少爷修理考棚。”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 冰心 《六一姊》:“从我们楼上可以望见 曲 家门口和祠堂前两对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阁。”
《漢語大詞典》:雅颂(雅頌)
亦作“ 雅讼 ”。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漢語大詞典》:祠庙(祠廟)
祠堂,庙堂。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旧俗存祠庙,空山泣鬼神。” 唐 杜甫 《登楼》诗:“可怜 后主 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明 常伦 《过韩信岭》诗:“带礪山河在,丹青祠庙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巷议街谈,辗转相传……甚至记坛宇而陈仪跡,因祠庙而述鬼神,是谓 齐 东之谈,堪续 虞初 之著,此又一类也。”
《漢語大詞典》:东厢(東廂)
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史记·吴王濞列传:“ 盎 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也。’乃屏 错 , 错 趋避东厢。”文选·张衡〈东京赋〉:“是时称警蹕已,下雕輦於东厢。” 薛综 注:“殿东西次为厢。”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郗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漢語大詞典》:金奏
(1).敲击钟鎛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 郑玄 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鎛。” 唐 包佶 《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礼陈瑶币,乐献金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杜仪 抽出一枝红旗来,上有‘金奏’二字。当下乐声又一齐大作起来。”
(2).泛指音乐或乐声。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明 刘基 《玉漏迟·初夏》词:“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
《漢語大詞典》:中唐
(1).大门至厅堂的路。《诗·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卭有旨鷊。” 毛 传:“中,中庭也;唐,堂涂也。” 朱熹 集传:“庙中路谓之唐。”
(2).借指庙堂、中堂。 南朝 宋 何承天 《远期篇》:“中唐儛六佾,三厢罗乐人。” 唐 王起 《冯宿碑》:“其亲戚号于中唐而隣里感,其朋友慟于外寝而搢绅弔。”
(3).庭院。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於春圃,丰朱草於中唐。” 李善 注:“ 如淳 汉书注曰:‘唐,庭也。’” 汉 王粲 《槐树赋》:“惟中唐之奇树,禀自然之天姿。”
(4). 唐 诗分期之一。一般以 代宗 大历 至 文宗 大和 之间为 中唐 。这时期的著名诗人,先后有 韦应物 、 刘长卿 、 卢纶 、 韩翃 、 钱起 、 司空曙 、 李端 、 韩愈 、 柳宗元 等。参见“ 四唐 ”。
《漢語大詞典》:四唐
指初 唐 、盛 唐 、中 唐 、晚 唐 。原为旧时对 唐 诗的分期。 明 高柄 《〈唐诗品汇〉总叙》:“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畧而言之,则有初 唐 、盛 唐 、中 唐 、晚 唐 之不同。”参见“ 三唐 ”。
《漢語大詞典》:登庙(登廟)
登上庙堂;立庙受祭。《淮南子·缪称训》:“故 管子 文锦也,虽丑登庙; 子产 练染也,美而不尊。”晋书·锺雅传:“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 景皇帝 自以功德为 世宗 ,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
分類:庙堂立庙
《漢語大詞典》:琮璜
(1).琮与璜,皆庙堂玉器。墨子·明鬼下:“珪璧琮璜,称财为度。”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琮璜陈始毕,《韶》《夏》教初成。” 元 郝经 《浑元刘先生哀辞并序》:“挺特温润直以方,有 虞 圭璋 夏 琮璜。”
(2).比喻德才或文辞之美。 宋 曾巩 《应举启》:“伏以某官梁栋瓌材,琮璜茂器,发文章之素藴,当仁圣之盛期。” 元 王沂 《送刘秀才序》:“ 江西 刘子简 ,省其兄京师,擕诗一篇示余,炳然琮璜之状,琅然笙磬之音也。”
《漢語大詞典》:神坛(神壇)
祀神的高台。多建于室外平地,后亦设在庙堂内。 南朝 齐 祖冲之述异记:“ 豫章郡 有 卢松村 ,郡人 罗根生 於此村旁垦荒种瓜,又於旁立一神坛。”旧唐书·礼仪志三:“郊祀既毕,收取玉帛牲体,置於柴上,然后燔於燎坛之上,其坛於神坛之左。” 老舍 《神拳》第四幕:“ 于铁子 :‘先生,好先生!扶我一下,我给神坛磕个头再死!’”
《漢語大詞典》:太阶(太階)
(1).古星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各二星,相比而斜上,如阶级然,故名。文选·扬雄〈长杨赋〉:“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 李善 注:“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上星为天子,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元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岁大登,民人息,天下平,是谓太平。”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官不失守,民听无悖,然后太阶平焉。” 唐 张说 《唐封泰山乐章·豫和》之四:“寰宇謐,太阶平。”
(2).指三公之位。 北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君子以为美谈。”
(3).宫殿、庙堂的台阶。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於是乎乃歷夫太阶以造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