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头(山頭)
(1).山的上部;山顶。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黄鬚儿竟大奇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在 汉中 ,而 刘备 栖於山头,使 刘封 下挑战。” 宋 陈与义 《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旧时绿林好汉所据的山中营寨。《水浒传》第三五回:“江湖上听得説 对影山 有个使戟的佔住了山头,打家劫舍,因此一径来比并戟法。”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匪参谋长:嗨!好样儿的!是哪个山头的?到这儿干什么来了?”
(3).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集团。《人民日报》1967.5.15:“有的甚至讲排场,比阔气,装饰自己的小山头。”
(4).葬场;坟地。《水浒传》第二六回:“第三日听得扛出去烧化,小人买了一陌纸去山头假做人情,使转了 王婆 并令嫂,暗拾了这两块骨头包在家里。”《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 西门庆 那日也教 吴月娘 办了一张桌席,与他山头祭奠。”
(5).山墙。《西游记》第二三回:“正中间设一张退光黑漆的香几,几上放一个古铜兽炉。上有六张交椅,两山头掛着四季吊屏。”
(6).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艾芜 《伙伴》:“眼里闪着冷冷的光芒,吐出带有 缅甸 音或 山头 音的 云南 土话。”按,新版《艾芜短篇小说集》“山头”作“景颇”。
《漢語大詞典》:屋山
(1).屋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瞰,浑舍惊怕走折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
(2).泛指屋顶。 宋 范成大 《中秋无月复次韵》:“屋山从捲 杜陵茅 ,门径慵芟 仲蔚 蒿。”
(3).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顷时有数道人来丐食,拒而不与,乃题诗屋山而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夜大风雨,有雷火自屋山穿过,如电光一掣然,墙栋皆摇。”原注:“近房脊之墙谓之屋山,以形似山也。”
《漢語大詞典》:房山
①山墙。②〈方〉泛指房屋四周的墙:前~ㄧ后~。
《漢語大詞典》:山墙(山牆)
亦作“ 山廧 ”。
(1).古代宫庙中绘有山和云的墙壁。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内阶、玄阶、堤唐、山廧。” 孔晁 注:“山廧,谓廧画山云。” 宋 陆佃 《庙制议》:“周书曰‘太庙山墙’,注谓‘墙画山云’。”
(2).陡立如墙的山。 唐 杜牧 《题武关》诗:“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明 高启 《梅花》诗:“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鸟山墙晚半稀。”
(3).人字形屋顶的房屋两侧的墙壁。 清 查慎行 《长清山行》:“磵道衝沙聚,山墙迭石成。” 李准 《李双双小传》一:“ 喜旺 说着就去一把撕掉山墙上 双双 写的那张大字报。”
《漢語大詞典》:屋山头(屋山頭)
(1).即屋山。指屋脊。 宋 范成大 《颜桥道中》诗:“一段农家好风景,稻堆高出屋山头。”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戏题村舍》词:“鸡鸭成羣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2).即屋山。指山墙。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望见 泰伯祠 的大殿,屋山头倒了半边。”参见“ 屋山 ”。
分類:山墙屋脊
《漢語大詞典》:屋山
(1).屋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瞰,浑舍惊怕走折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
(2).泛指屋顶。 宋 范成大 《中秋无月复次韵》:“屋山从捲 杜陵茅 ,门径慵芟 仲蔚 蒿。”
(3).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顷时有数道人来丐食,拒而不与,乃题诗屋山而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夜大风雨,有雷火自屋山穿过,如电光一掣然,墙栋皆摇。”原注:“近房脊之墙谓之屋山,以形似山也。”
《漢語大詞典》:悬山(懸山)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也称挑山。
《漢語大詞典》:正梁
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也叫大梁、脊檩。 三国 魏 王朗 《谏行役夜表》:“臣闻飞蓬随风,集於正梁之衡。” 朱心 《鱼抬梁,土堆亭》:“走进正殿,见地基已经打好,墙也已经砌好,殿上的柱子也竖起来了;地上横放着一根大正梁,一看就知道梁太短,和屋顶要相差一大段。”
《漢語大詞典》:钻山(鑽山)
打通山墙,与相邻的房子或游廊相接。红楼梦第三回:“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漢語大詞典》:硬山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漢語大詞典》:风火墙(風火墻)
中国 传统建筑中的墙垣形式。是人字形坡顶房屋两端的山墙,一般高出屋面三至六尺,有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 明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套曲:“瓦砾披剗荡的平,风火墻垒砌得疾。”《语文学习》1990年第11期:“各地风火墙有许多形式,如牌楼式,人字式,观音兜,如意式,小僧帽式,三滴水(三山屏风墙),弓背式,复合曲线式。”
《漢語大詞典》:马头墙(馬頭墻)
我国传统建筑中双坡屋顶的山墙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而呈阶梯形。
《漢語大詞典》:桁条(桁條)
架在屋架或山墙上用以支承椽子或屋面板的横木。也称檩子。《清会典事例·工部二一·建造房屋一》:“以平水之高外加桁条径三分之一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