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阔落(闊落)
(1).宽舒;宽廓。 宋 苏轼 《次韵子由论书》:“书成輒弃去,谬被旁人裹。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儒林外史第十回:“依弟愚见,这厅事也太阔落,意欲借尊斋,只须一席酒,我四人促膝谈心,方才畅快。”
(2).豁达开朗。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 何玉凤 又是个阔落大方不为世态所拘的。”
《漢語大詞典》:纾宽(紓寬)
犹宽舒。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免本州商税:“ 景定 改元以来,朝家务欲平物价,紓宽民力,累降旨蠲免商税。”
分類:宽舒
《漢語大詞典》:徐徐
(1).迟缓;缓慢。易·困:“来徐徐,困於金车。” 高亨 注:“徐徐,迟缓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前蜀 李珣 《女冠子》词:“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刘 阮 今何处,絶来书。” 杨朔 《泰山极顶》:“如果说 泰山 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露出画卷最精彩的部分。”
(2).安稳貌;宽舒貌。庄子·应帝王:“ 泰 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徐徐,安稳貌。” 成玄英 疏:“徐徐,宽缓之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之五:“君子居焉,惟以宴醑,其乐徐徐。”
《漢語大詞典》:缓急(緩急)
(1).宽舒和急迫;慢和快。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以其缓急作立五声,以政五钟。” 尹知章 注:“调政理之缓急作五声也。”汉书·食货志下:“岁有凶穰,故穀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在摆渡的时候……全凭用篙撑。撑的时候,又要按每段水势的缓急来掌握船身的倾斜度。”
(2).指危急之事或发生变故之时。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孝文 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 周亚夫 真可任将兵。’”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设国有缓急,则审处变故,推择门下士以属任焉。”《水浒传》第四七回:“ 石秀 道:‘我在 蓟州 原曾卖柴,我只是挑一担柴进去卖便了。身边藏了暗器,有些缓急,匾担也用得着。’” 郭沫若 《归国杂吟》一:“缓急劳斟酌,安危费斡旋。”
《漢語大詞典》:纡徐(紆徐)
(1).从容宽舒貌。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襞积褰縐,紆徐委曲。”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泉水紆徐如浪峭。” 唐 沈佺期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翕习 黄山 下,紆徐清 渭 东。” 何其芳 《黄昏》:“一乘古旧的黑色马车,空无乘人,纡徐地从我身侧走过。”
(2).谓文辞委婉舒缓。 明 唐顺之 《与杨朋石祠祭》:“所示诸文皆清新紆徐,有作者之意。”《花月痕》第十五回:“全书不作赘语,亦不用直笔,此篇尤极紆徐之致。”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 宋 代诸公,变峭厉而为平畅, 永叔 情致紆徐,故虚字多。”
《漢語大詞典》:优柔(優柔)
(1).宽和温厚。国语·周语下:“布宪施舍於百姓,故谓之 嬴 乱,所以优柔容民。”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儒训优柔,武节焱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而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优柔谆切,怨而不怒,忧而不敢疏也。”
(2).引申为体恤,宽厚待人。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昔室于墟,风摇雨濡。自公优柔,郛閈盈兮。”
(3).宽舒,从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言以散鬱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懌怀。” 唐 李白 《比干碑》:“俾后人优柔而自得,盖春秋微婉之义。”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原序》:“凡经史奥旨,昧者显之,譌者订之,虽优柔不迫,而难决之疑,久蔽之惑,皆涣然而冰释。”
(4).谓从容探索、品味。北史·郑道昭传:“伏惟陛下,钦明文思,玄鉴洞远,垂心经素,优柔坟籍。” 宋 陈亮 《祭石天民知军文》:“书册未尝不亲,而书味厌飫而优柔;事体未尝不具,而事情反覆而諮諏。”
(5).犹豫不决,不果断。新唐书·褚遂良传:“昔 汉武帝 行 岱 礼,优柔者数年。”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你从此要改变你的优柔的性情,要用这剑报仇去!”
(6).柔软。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向见 柳公权 一帖《谢人惠笔》云:‘近蒙寄笔,深荷远情。虽毫管甚佳,而出锋太短。伤於劲硬,所要优柔。’”
(7).优雅和谐。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小雅》婉孌,能或庶几;风体优柔,近人可倣。” 清 周亮工 《悼黄山孙子》诗:“新诗颇优柔,据琴兴瀟洒。”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苏 、 李 《十九首》后,五言最胜,大率优柔善人,婉而多风。”
《漢語大詞典》:宽容(寬容)
(1).宽厚能容忍。庄子·天下:“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后汉书·傅燮传:“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
(2).包容;原谅;不计较。宋书·郑鲜之传:“我本无术学,言义尤浅,比时言论,诸贤多见宽容。”
(3).引申指宽恕。 清 李渔 《风筝误·拒奸》:“你不从就罢了,何须告诉母亲,待我陪个不是,求你宽容了罢。”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4).宽舒从容的神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公 伏甲设饌,广延朝士,因此欲诛 谢安 、 王坦之 。 王 甚遽,问 谢 曰:‘当作何计?’ 谢 神意不变,谓 文度 曰:‘ 晋 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 王 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 之宽容愈表於貌。”
《漢語大詞典》:宽舒(寬舒)
(1).宽厚平和。管子·内业:“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隶释·先生郭辅碑:“其少也,孝友而悦学。其长也,宽舒如好施。”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一》:“ 幽 燕 之地,自古号多豪杰……人性宽舒,风俗朴茂,蹈礼义而服声名。”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 宋子 则是强调仁,因而也就赞扬宽舒。”
(2).宽松;从容。 汉 陆贾 新语·辅政:“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朱子语类卷四:“某向説得较宽,又觉不切;今説较切,又少些宽舒意。”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使官不病民,漕不病官,皆优游宽舒,应务有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减轻赋税,节省徭役,让庶民的负担略为宽舒些。”
(3).舒畅。 潘漠华 《人间》:“做人,当有些苦恼,苦恼是做人的本质,所以请你也宽舒些吧!” 沈从文 《王谢子弟》:“我是来办正经事的,办好了事,心里宽舒了。”
(4).宽敞舒适或舒展。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二:“晴明的阳光照得一车通亮,可是不嫌燠热;坐位很宽舒,勉强要躺躺也可以。”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我们的前程何等壮丽,何等宽舒!”
《漢語大詞典》:由由
(1).愉悦。孟子·万章下:“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韩诗外传》卷三引作“愉愉”。管子·小问:“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 尹知章 注:“由由,悦也。”
(2).迟疑、犹豫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王逸 注:“由由,犹豫也。言己欲寂默不语,以顺风俗,随众俛仰,而不敢毁誉,然尚犹豫不肯进也。”
(3).宽舒貌。 唐 皇甫松 《大隐赋》:“大道由由而熙熙,吾莫知施。”
《漢語大詞典》:简简(簡簡)
(1).盛大貌。 北周 庾信 《登歌》:“威仪简简,鐘鼓喤喤。”
(2).宽舒貌。 清 龚自珍 《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肃德,其躬頲頲,其行简简,其謦无声,其言明且清。”
分類:盛大宽舒
《漢語大詞典》:阐绎(闡繹)
(1).发展延续。 汉 班固 《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者,莫不开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
(2).阐述演绎。 清 许旭 《闽中记略》:“法至详密,余惊叹不已,阐绎十日夜,而朱黄鉤贯始就。制府览竟,大喜。”清史稿·礼志一:“ 圣祖 岁御经筵,纂成日讲礼记解义,敷陈虽出羣工,阐绎悉遵圣训。”
(3).宽舒从容。新唐书·文艺传序:“若君子则不然,自能以功业行实光明于时,亦不一于立言而垂不腐,有如不得试,固且阐绎优游,异不及排,怨不及诽,而不忘纳君於善,故可贵也。”
《漢語大詞典》:儃儃
宽舒闲适貌。庄子·田子方:“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 成玄英 疏:“儃儃然,宽閒之貌也。”
分類:宽舒闲适
《漢語大詞典》:阐缓(闡緩)
宽舒和缓。文选·马融〈长笛赋〉:“安翔駘荡,从容阐缓。” 吕延济 注:“安翔駘荡,从容阐缓,皆声初发,或起或伏,宽容闲缓貌。”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清 黄宗羲 《子一魏先生墓志铭》:“是时场屋之文,竞学浮丽,争为阐缓。”
《漢語大詞典》:宽泰(寬泰)
宽舒安泰。《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直待儿身四体安,阿娘方觉心宽泰。”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小储君在盒子内多宽泰,则我这泼性命从鍼关里透出来。”《天雨花》第五回:“ 施生 之病半因忧鬱而成,今出了尼菴,身心宽泰,那病登时好了一半。” 潘漠华 《乡心》:“他想尽管这样混下去,是不会有宽泰的日子过的。”
分類:宽舒安泰
《漢語大詞典》:宣散
宽舒而松弛。鬼谷子·权篇:“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陶弘景 注:“喜者摇荡,故宣散而言无要也。”
分類:宽舒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