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银珰(銀璫)
(1). 汉 代近侍之臣中常侍的冠饰。璫当冠前,以白银为之。后以为宦者之代称。后汉书·宦者传序:“ 汉 兴,仍袭 秦 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璫左貂,给事殿省。”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台投龙毕却赴京师》诗:“银璫謁者引霓旌,霞帔仙官到 赤城 。”参见“ 金璫 ”。
(2).妇女的银质耳饰。 清 纳兰性德 《丁香》诗:“紫胜心中结,银璫耳上星。”
《漢語大詞典》:金珰(金璫)
(1). 汉 代侍中、中常侍的冠饰。璫当冠前,以黄金为之,故名。后汉书·宦者传序:“自 明帝 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领卿署之职。”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金璫垂惠文,煌煌发令姿。” 李善 注引 董巴 《舆服志》:“侍中冠弁大冠,加金璫,附蝉为文。”
(2).比喻高官。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如今圣纳贤,金璫易覊络。” 隋 江总 《华貂赋》:“随玉珩之近远,共金璫之去留。”
(3).用黄金装饰的瓦当。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以漆灌瓦,金璫、银楹,珠帘、玉壁,穷极工巧。” 胡三省 注:“此金璫,盖以金饰瓦之当也。”
《漢語大詞典》:监子(監子)
犹宦者。宋书·始安王休仁传:“既至省, 杨太妃 骤遣监子去来参察。”南史·王藻传:“第令必凡庸下才,监子皆葭萌愚竖。”
分類:宦者
《漢語大詞典》:五侯
(1).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参见“ 五侯九伯 ”。
(2).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成帝 封其舅 王谭平 阿侯 、 王商 成都侯 、 王立 红阳侯 、 王根 曲阳侯 、 王逢时 高平侯 。见《汉书·元后传》《文选·鲍照〈数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 新丰 。” 李善 注:“汉书曰: 成帝 悉封舅 王谭 、 王立 、 王根 、 王逢时 、 王商 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3).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东汉 大将军 梁冀 擅权,其子 梁胤 、叔父 梁让 及亲属 梁淑 、 梁忠 、 梁戟 皆封侯。后汉书·陈蕃传:“前 梁氏 五侯,毒徧海内。” 李贤 注:“五侯谓 胤 、 让 、 淑 、 忠 、 戟 五人。”
(4).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桓帝 封宦者 单超 新丰侯 、 徐璜 武原侯 、 左悺 上蔡侯 、 具瑗 东武阳侯 、 唐衡 汝阳侯 。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5).泛指权贵豪门。 唐 韩翃 《寒食》诗:“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残雪未消双凤闕,春风先入五侯家。”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五侯门第非儂宅,賸可五湖同去。”
《漢語大詞典》:五侯九伯
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 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汉书·诸侯王表序:“ 太公 於 齐 ,亦五侯九伯之地。”旧唐书·哀帝纪论:“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
《漢語大詞典》:西头(西頭)
(1).西首;西边。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 横门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蔡司徒 在 洛 ,见 陆机 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 士龙 住东头, 士衡 住西头。” 唐 杜甫 《卜居》诗:“ 浣花 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2).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故“西头”为宦官的代称。新唐书·高元裕传:“禁中宦竖恣放,大臣不得进见。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宋史·神宗纪二:“庚寅,以 青唐 大首领 俞龙珂 为西头供奉官,赐姓名 包顺 。”参阅通典·职官九
《漢語大詞典》:黄门(黄門)
(1).宫禁。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通典·职官三:“凡禁门黄闥,故号黄门。”
(2).官署名。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画 周公 负 成王 朝诸侯以赐 光 。” 颜师古 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亦有画工。”汉书·元帝纪:“詔罢黄门乘舆狗马……假与贫民。” 唐 张说 《玄武门侍射》诗序:“乃命紫微黄门,九卿六事,与熊羆之将,爪牙之臣,合宴焉。” 宋 苏轼 《赐新除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端揆黄门之任,虚之久矣。”
(3).官名。本 秦 官, 汉 因之。因给事黄门,故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 秦 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中书謁者、黄门、鉤盾、尚方。”后为非宦者充任的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官的简称。 南朝 梁 江淹 有《萧太尉子姪为领军江州兖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一文。 胡之骥 题注引《资治通鉴纲目》:“﹝ 萧长懋 ﹞ 昇明 二年,除中书郎,迁黄门侍郎。”又《杂体诗三十首》中有《效潘黄门〈述哀〉》一首, 潘黄门 即指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 。
(4).宦者,太监。因 东汉 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 李周翰 注:“黄门,阉人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宫女旷积,而黄门復走州郡,条牒民女。” 唐 杜甫 《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明 何景明 《雷黄门凯旋图歌》:“将军五道催飞符,黄门铁鞚按营垒。”
(5).谓男子不育。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三:“黄门般吒,无形二形。”原注:“有男形不能男,有女形不能女。”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七:“此云黄门,其类有五:般茶迦,总名,谓具男根而不生子。二、伊利沙般茶迦,伊利沙,此云妬,谓见他共婬即发情欲,不见不发。三、扇茶般茶迦,谓本来男根不满,故不能生子。四、博叉般茶迦,谓半月作男,半月作女;博叉,此云助,谓两半月助成一满月也。五、留拏般茶迦,谓被刑男根;留拏,此云割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黄门:“世有男子虽娶妇而终身无嗣育者,谓之天阉,世俗命之曰黄门。”
《漢語大詞典》:搢绅(搢紳)
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周礼·春官·典瑞“王晋大圭”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晋读为搢绅之搢,谓插於绅带之间,若带剑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绅,射牛行事,封 泰山 下东方。”后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东观汉记·明帝纪:“是时学者尤盛,冠带搢绅,游雍而观化者,以亿万计。” 唐 权德舆 《知非》诗:“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内务府大员:“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许与搢绅为伍。” 林纾 《与姚叔节书》:“傖人入城,购搢绅残敝之冠服,袭之以耀其乡里,人即以搢绅目之,吾弗敢信也。”
《漢語大詞典》:天刑
(1).上天的法则。国语·周语下:“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则……而作之者,必不节矣。”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刑,法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君纠逖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匪诛殛。” 唐 李白 《望鹦鹉洲怀祢衡》诗:“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2).天降的刑罚。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 宋 范成大 《采菱户》诗:“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无神则无阴谴,无天刑,一切违背天理的事都可以做得。”
(3).特指宫刑。古以宦者星与宦官对应,故称。后汉书·襄楷传:“今黄门常侍,天刑之人,陛下爱待,兼信常宠,係嗣未兆,岂不为此?天官宦者星不在紫宫而在天市,明当给使主市里也。今乃反处常伯之位,实非天意。”
《漢語大詞典》:华缨(華纓)
彩色的冠缨。古代仕宦者的冠带。《文选·鲍照〈咏史〉》:“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轡。” 李善 注:“《七启》曰:‘华组之缨。’”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纸尾勤勤问姓名,禁林依旧玷华缨,莫惊书録称臣 向 ,便是当年 刘更生 。”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不慙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漢語大詞典》:簪裳
冠簪和章服。古代仕宦者所服,因以借指仕宦。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宋 苏辙 《代齐州李肃之谏议谢表》:“臣幼蒙基业,早与簪裳,遭遇先朝,荐更烦使。”
《漢語大詞典》:宦者
(1).宦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齐 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臣 意 见之食闺门外,望其色有病气。臣 意 即告宦者 平 。”汉书·齐悼惠王刘肥传:“ 齐 有宦者 徐甲 ,入事 汉 皇太后。” 颜师古 注:“宦者,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疾不能言, 伾 即入,以詔召 叔文 入坐翰林中使决事。 伾 以 叔文 意入言於宦者 李忠 。”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天啟 间,公为编修。而宦者 魏忠贤 窃政,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李斯 ﹞渐进至左丞相, 二世 二年(公元前208年)宦者 赵高 诬以谋反,杀之。”参见“ 宦官 ”。
(2).指做官的人。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大呼数四,有宦者出。生遽访之……访其谁氏之第,曰:‘此 崔尚书 宅。’”
(3).星官名。后汉书·宦者传序:“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 唐 杨炯 《浑天赋》:“天皇对於摄提,皇极临於宦者。”
《漢語大詞典》:宦官
(1).古代以阉割后失去男性功能之人在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称为宦官。史书上也称阉(奄)人、奄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宦官本为内廷执役的奴仆,不能干预外政,但因与皇室接近而关系密切,故历史上常造成奄宦专权的局面。汉书·惠帝纪:“宦官尚食比郎中。”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宦官,奄寺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五:“ 东汉 及 唐 明 三代,宦官之祸最烈。”
(2).做官的人。
《漢語大詞典》:八俊
亦作“ 八儁 ”。
(1).称同一时代有才望的八人。(1)指 东汉 的 周举 、 杜乔 、 周栩 、 冯羡 、 栾巴 、 张纲 、 郭遵 、 刘班 八人。见后汉书·周举传。(2)指 东汉 的 李膺 、 荀翌 、 杜密 、 王畅 、 刘祐 、 魏朗 、 赵典 等八人。(3)指 东汉 的 张俭 、 檀彬 、 褚凤 、 张肃 、 薛兰 、 冯禧 、 魏玄 、 徐乾 八人。并见后汉书·党锢传序
(2).仕宦者的八种捷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制科:“宦途之士,自进士而歷清贵,有八儁者:一曰进士出身,制策不入;二曰校书,正字不入;三曰畿尉不入;四曰监察御史,殿中丞不入;五曰拾遗,补闕不入;六曰员外郎,郎中不入;七曰中书舍人,给事中不入;八曰中书侍郎,中书令不入。言此八者尤为儁捷,直登宰相,不要歷餘官也。”
《漢語大詞典》:绅笏(紳笏)
(1).大带与笏板。古仕宦者所服用。宋史·刘伯正传:“ 伯正 立殿下,绅笏儼然,声色不动。”
(2).指做官。 宋 陈造 《惟安堂赋》:“审吾身之易安,顾何赖於绅笏。”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黄陂丞兼怀赤方先生》诗:“平生独奇尚,绅笏一时情。”
《漢語大詞典》:权珰(權璫)
有权势的宦官。璫,古代宦者的冠饰,因以代称宦官。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吴司空公 廷举 ,筮仕顺德,有权璫市葛于县,公用其值买二疋送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方祸之剡,权璫炽焰,人宜无敢近者。”《天雨花》第二四回:“二人説起朝中事,权璫势焰震乾坤。”
《漢語大詞典》:白望
(1).虚名。晋书·陈頵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
(2). 唐 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新唐书·张建封传:“是时,宦者主宫市,置数十百人閲物廛左,谓之‘白望’。” 宋 梅尧臣 《朝天行》:“大夫言斡天关迴,黄门白望颜色死。” 清 赵翼 《风气》诗:“白望兴无赖,朱提妬有餘。”
(3).狗名。西京杂记卷四:“狗则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
《漢語大詞典》:冕弁
(1).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孔颖达 疏:“冕是衮冕,弁是皮弁,是朝廷之尊服。” 晋 陆云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冕弁振缨,服藻垂带。” 宋 欧阳修 《章望之字序》:“故紘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
(2).借指仕宦者。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始兵部赐第於 靖安里 ,下及 天宝 ,五世其居,冕弁駢比,罗列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