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程课(程課)
(1).指征发赋税徭役。逸周书·大匡:“程课物徵,躬竞比藏。”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新唐书·李巽传:“ 元和 四年病革,郎官省候, 巽 言不及病,但与商校程课功利。”
(2).定额;定限。隋书·天文志上:“此后百工作役,并加程课,以日长故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内人有两 刘娘子 ,其一年近五旬,志性素谨,自入中年,即饭素诵经,日有程课。”
(3).考核检查。《亢仓子·臣道》:“用中等之人,则当程课其功,示以赏罚。”
(4).犹课程。规定的学业内容和进程。 宋 苏辙 《上皇帝书一封》:“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程课,未有不可为吏者也。” 清 梅曾亮 《项府君墓志铭》:“习科举学,乃先明而兴,客至始盥沐,则程课毕矣。”
《漢語大詞典》:常课(常課)
(1).定额赋税。晋书·良吏传·王宏:“督劝开荒五千餘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明史·费聚传:“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2).定额。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日作麵两石,有常课。主者窃增其数,犊至常课即止。”
分類:定额赋税
《漢語大詞典》:有程
有期限;有定额。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官作自有程,与筑谐汝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淮南 全椒县 有 丁新妇 者,本 丹阳 丁氏 女,年十六,适 全椒 谢 家。其姑严酷,使役有程。不如限者,仍便笞捶不可堪。”
《漢語大詞典》:常调(常調)
(1).固定的音调。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舟无推陆之分,瑟非常调之音。” 晋 左思 《魏都赋》:“金石丝竹之恒韵,匏土革木之常调。”
(2).引申为陈旧的论调。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八五回:“况种族革命,已成常调。”
(3).定额赋税。后汉书·韦彪传:“农人急於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魏书·高宗纪:“自今常调不充,民不安业,宰民之徒,加以死罪。申告天下。”隋书·食货志:“常调之外,逐丰稔之处,折绢糴粟,以充国储。”
(4).按常规迁选官吏。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日本某居士集序》:“仕宦不逾常调,计典不入上考。”
《漢語大詞典》:月额(月額)
(1).月旦。指旧历每月初一。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自序》:“余初至 荆州 卜雨,时孟秋之月,阳亢日久,虽月旦雨,俄而便晴。有人云:谚曰:‘雨月额,千里赤。’盖旱之徵也。”
(2).指月旦之雨。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月额》:“旦日雨,谓之月额。”
(3).每月的定额。宋史·食货志下五:“然咸脉有盈缩,月额有登耗,间以虚钞付之,而收其算,引法由是大坏。”
《漢語大詞典》:大员(大員)
(1).见“ 大圆 ”。
(2).定额,名额。晋书·慕容皝载记:“百工商贾数,四佐与列将速定大员,餘者还农。学生不任训教者,亦除员録。”
(3).指职位高的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他们这个会党,声势很大,内里面戴红顶的大员也不少呢。”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大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
《漢語大詞典》:大圆(大圓)
(1).亦作“ 大圜 ”、“ 大员 ”。谓天。管子·心术下:“能戴大圆者,体乎大方;镜大清者,视乎大明。”吕氏春秋·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高诱 注:“圜,天也;矩,方,地也。”《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 高诱 注:“言能戴天履地之道。” 唐 陈子昂 《堂弟子文墓志铭》:“大圆苍苍,大方茫茫。贤圣同此,尔之何伤。” 鲁迅 《哀范君》诗之三:“大圜犹茗艼,微醉合沉沦。”
(2).数学名词。球体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得的圆。
(3).指银元。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我宜自铸银钱……但患经费不敷,未能扩充以铸大圆耳。”
《漢語大詞典》:额外(額外)
(1).在定额或定例以外。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二:“此外如敢额外影占人户,其本官当行朝典。”明史·黎贯传:“其假朝命以徵取者谓之额,而自挟以献者谓之额外。”红楼梦第二回:“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他先前行医也还赚几个额外的钱。”
(2).旧时官制指定员之外(的官)。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额外大学士》:“ 尹奉 为额外大学士,即今之协办也。”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由于他是一个老战兵。见‘额外’‘守备’这一类小官时,也得谦谦和和的喊一声‘总兵’。”
《漢語大詞典》:岁调(歲調)
每年定额的布帛税。北史·卢同传:“时 相州 刺史 奚康生 徵百姓岁调,皆长七八十尺。”
《漢語大詞典》:定额(定額)
(1).规定数额。 唐 元稹 《钱货议状》:“自国家置两税已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二曰留使,三曰留州。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请照完善之时定额。”
(2).一定的数额;规定的数额。新五代史·杂传十·刘审交:“租有定额。”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诸路上供,岁有定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凡遇科场考试,定要在取中定额之外多取几本备中的卷子。”如:他工作努力,每天都超过定额。
《漢語大詞典》:包银(包銀)
(1). 元 代对汉民户所征收的赋税项目之一。《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爰自包银之法行,积弊到今,民力愈困。”元史·食货志一:“科差之名有二:曰丝科,曰包银……包银之法 宪宗 乙卯年始定之。初汉民科纳包银六两。”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除 江 淮 创科包银。”
(2).旧时戏班班主或戏院经理人根据合同按期付给演员或戏班的定额酬金。 洪深 《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馈以包银所得,作狱中用度。”
《漢語大詞典》:科率
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新唐书·代宗纪:“詔 浙江 水旱,百姓重困,州县勿輒科率。” 宋 司马光 《谏西征疏》:“当此之际,国家惟宜镇之以静,省息诸事,减节用度,则租税自轻,徭役自少,逋负自宽,科率自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凡中都岁用百货,三司视库务所积丰约,下其数诸路,诸路度风土所宜及民产厚薄而率买,谓之科率。诸路用度非素蓄者,亦科率於民。”
《漢語大詞典》:浮粮(浮糧)
定额之外的钱粮税款。清史稿·世宗纪:“丁巳,蠲 苏 松 浮粮四十五万两。” 李烈钧 《辛亥革命与督赣时期》:“ 武寧 各县自 太平天囯 以来,即有浮粮病民,余亦下令取消之。”
《漢語大詞典》:编制(編製)
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和职务分配等诸方面的规定。 邓小平 《军队整顿的任务·军队要整顿》:“这一次编制要严格搞,要切实遵守编制。”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经过讨论,决定二号坑道的编制不动。”
(1).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如:这椅子是用柳条编制的。
(2).制订。如:编制教案;编制帐册。
(3).编造;编撰。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回到家中,他编制了一大套谎言敷衍外婆,而后低着头思索怎样通知 祁老人 的妙计。”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招集小孩子,故事现成,食品现成,玩具现成,要编制歌曲,供小孩的戏唱,也有数不尽的古诗,古文,古词为蓝本。”
《漢語大詞典》:课利(課利)
定额的赋税。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如闕课利,依条科责者。”宋史·职官志三:“曰房地,掌诸州楼店务房廊课利,僧道免丁钱及土贡献物。”
分類:定额赋税
《漢語大詞典》:超额(超額)
超过定额。 陈毅 《寄耿星同志》诗:“屡闻国内好消息,超额粮棉加铁钢。” 王慧芹 《三请周文增》:“生产任务是月月超额,年年超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