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穆穆
(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漢語大詞典》:阒寂(闃寂)
亦作“閴寂”。
(1).静寂;宁静。 南朝 梁 江淹 《泣赋》:“闃寂以思,情绪留连。”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余独病卧兹邑,閴寂无人,伏枕十旬,闭门三月。” 明 张景《飞丸记·全家配远》:“花市无声万户扃,閴寂虚堂静。”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竦听荒鸡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2).断绝;寂灭。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夫日用闃寂,虽无取於錙銖,岁功宏达,谅有寄於衡石。” 古应芬 《民国十二年大元帅东征日记》:“居民流离远徙,烟火闃寂,祗闻刁斗森严与虫声而已。”
《漢語大詞典》:虚静
(1).清虚恬静。文子·自然:“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虚静之道,天长地久,神微周盈,於物无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夫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欲致贤者必卑谦其身。”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 邯 问昔何修习?曰:‘村妇何以知,但性本虚静,闲即凝神而坐,不復俗虑得入胸中耳。’”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读 老子 及 瞿曇氏 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説,不逆于心。”
(2).宁静。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脯成,置虚静库中,纸袋笼而悬之。”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 元 朝 倪瓒 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漢語大詞典》:平和
(1).平正谐和;调和。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以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管子·形势解:“明主犹 羿 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 元 耶律楚材 《弹相思二绝》之一:“秋思而今不入时,平和节奏苦嫌迟。”
(2).宁静;温和;不偏激。礼记·乐记:“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陈澔 集说:“减败人心和平之德。” 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三札子》:“酌宽猛之政,处大小之事,必平和允愜,曲尽其宜。”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那些维持现状的先生们,貌似平和,实乃进步的大害。” 茅盾 《子夜》七:“ 吴荪甫 又打断了 费小胡子 的话,口气却平和得多,而且脸上也掠过一丝笑影。”
(3).康复;痊愈。晋书·华表传:“伏惟圣体渐就平和,上下同庆,不觉抃舞。” 唐 颜真卿 《与御史帖》:“窃闻尊候平和, 真卿 瞻仰瞻仰!”
(4).方言。谓纷扰停止。
《漢語大詞典》:安详(安詳)
(1).稳重,从容。 汉 蔡邕 《荐边文礼书》:“口辩辞长,而节之以礼度。安详审固,守持内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媻罗痆斯国:“安详前进,导彼五人。”《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 月香 。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 吴玉章 《辛亥革命》十四:“只剩下那个箱子,由一个 日本 人看守着。 陈策 装做很安详的样子,径直走到他的跟前,和颜悦色地同他交涉。”
(2).宁静;平静。 浩然 《艳阳天》第二七章:“夏夜的野外,安详又清爽。”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八章:“哭过以后,她舒了一股抑压着的闷气,心情似乎舒畅得多了,现在安详地坐着。” 碧野 《雪路云程·前峡与后峡》:“这美丽宁静的景色,使我们的心情变得非常畅朗、安详。”
《漢語大詞典》:静宁(静寧)
犹宁静。静谧安宁。 宋 范镇 《大报天赋》:“ 泰山 四维兮,固基图而静寧。”
《漢語大詞典》:凝静
宁静;寂静。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喜园凝静,岂傲吏之凡游;深谷虚玄,非愚公之俗路。” 明 唐顺之 《与应警庵郡守》:“惟古人为学,坚苦磨鍊,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则此心凝静,百物皆通。” 刘白羽 《昆仑山的太阳·天池》:“是的, 天池 一日,我的心情是凝静的,这是我最珍爱的心情。” 韩北屏 《非洲夜会》:“突然,一声尖锐的号叫,划破凝静的夜空。”
分類:宁静寂静
《漢語大詞典》:严静(嚴静)
(1).宁静。 宋 欧阳修 《鉴画》:“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
(2).严明而不纷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 武陵 二年,军律严静……省地晏然。”
《漢語大詞典》:谧宁(謐寧)
安定;宁静。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上下謐寧,八方和同。” 唐 孟郊 《吊卢殷》诗之十:“为君鏗好辞,永传作謐寧。”清史稿·高宗纪四:“函夏謐寧,寰宇式闢。”
分類:安定宁静
《漢語大詞典》:谧静(謐静)
宁静。晋书·傅咸传:“ 戎 ( 王戎 )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謐静风俗,以凝庶绩。”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北狄惧威,关塞謐静。” 萧乾 《鹏程》:“自从这个七十二岁的 美国 寡妇慷慨地留下这么一纸遗嘱后,如果上进的野心无违于人性,在谧静的拿撒勒会教区里的信徒中间可掀起了不小的骚动。”
分類:宁静
《漢語大詞典》:冥心
(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漢語大詞典》:清静
(1).指天气晴朗宁静。史记·龟策列传:“新雨已,天清静无风。”汉书·宣帝纪:“东济 大河 ,天气清静,神鱼舞 河 。”隋书·天文志下:“若天气清静,无诸游气,日月不明,乃为失色。”
(2).指心性纯正恬静。吕氏春秋·审分:“清静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 汉 刘向 列女传·弃母姜嫄:“ 姜嫄 之性,清静专一。”北史·苏绰传:“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 宋 范仲淹 《与唐处士书》:“清静和平,性与琴合。”
(3).不烦扰。多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老子:“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史记·曹相国世家:“ 盖公 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章炳麟 《论式》:“道家独主清静。”
(4).安静,不嘈杂。 汉 王褒 《洞箫赋》:“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諠。”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九:“可因今清静,尽定昔日文。”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怪洋三则:“衙门壮丽,但觉清静,而无一人。” 赵树理 《三里湾·有没有面》:“扭在一块儿生气,哪如分开清静一点?”
(5).犹安定,太平。汉书·杜周传:“ 延年 乃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赵充国马援:“ 羌 来和亲,于是 陇右 清静。” 巴金 《秋》三九:“外州县不清静,没有人敢买米。”
《漢語大詞典》:心旌
(1).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郑振铎 《桂公塘》:“心旌飘飘荡荡的,不知置身于何所。”
(2).指心神,神思。 宋 王安石 《次韵宋中散》之一:“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清 赵翼 《寄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作诗必以龕,毋乃拘心旌。”
《漢語大詞典》:清宁(清寧)
(1).清明宁静。语本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寧以定位。” 清 黄景仁 《过钓台》诗:“乾坤自清寧,道不与消长。”
(2).指时世太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天下清寧,灵物仍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醋钵儿:“四海清寧未有期,诸公衮衮正当时。”
(3).清静,安静。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由此大富,宅遂清寧。”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寧到零利。”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然而自然界之秩序,永远保持数学的谨严,那又是何等清宁的状态。”
《漢語大詞典》:平易
(1).犹平治,平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 杜预 注:“易,治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新唐书·张茂昭传:“平易道路,以待西军。”
(2).平坦宽广。管子·形势解:“地险秽不平易,则山不得见。”明史·余子俊传:“三边惟 延庆 地平易,利驰突。”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一:“一石一草木,尚压千万峰。岂肯放平易,招引人世踪。”
(3).性情温和宁静;谦逊和蔼。庄子·刻意:“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性情又极其平易,从不肯轻慢人的。” 周立波 《张满贞》:“现在,在人们的眼里,除了可尊敬,她还显得平易可亲,好象就是大家中间的一个了。”
(4).平和简易。管子·霸言:“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后汉书·崔駰传:“济兹兆庶,出於平易之路。”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
(5).浅近易懂。朱子语类卷七十:“卦辞有平易底,有难晓底。”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其言平易明切,亦未有所谓奇怪。”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