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群迷
佛教语。谓迷失本性的众生。《观经玄义分》:“羣迷性隔,乐欲不同。”《大日经疏》二:“追羣迷,出于火宅。”
《國語辭典》:濡首  拼音:rú shǒu
语出《易经。未济卦。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指沉湎于酒,而失去常态。三国魏。王粲 酒赋:「昔在公旦,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唐。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讵敢辞濡首,并怜可鉴形。」
《國語辭典》:欲海  拼音:yù hǎi
欲望如海一般的深广,永难满足,故称为「欲海」。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漂沦欲海,颠坠邪山。」也作「欲海」。
《漢語大詞典》:迷眩
(1).迷失本性。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猿妖:“ 嘉隆 间,一部郎之妻,偶出南门 梅庙 烧香,为物所祟,每至輒迷眩,百计遣之不去。”
(2).指迷惑。 鲁迅 《华盖集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然而在考辨的文字中杂入一点滑稽轻薄的论调,每容易迷眩一般读者,使之失去冷静,坠入彀中。”
(3).目眩神迷。形容所见令人惊异倾倒。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帝微行过之,见其丰神绰约,国色无双,不禁迷眩。” 王西彦 《神的失落》二:“最初,他简直迷眩了,一如小孩子的迷眩于天上多彩的霓虹。”
(4).(眼睛)昏花。 叶圣陶 《金耳环》:“他定一定眼睛,自觉很有把握,并不迷眩了,才向前仔细地看。” 王西彦 《寻常事》:“里面那人就啪脱一声扭亮电灯,倏地放射出来强烈的光线,使得 洪发佬 的眼睛迷眩了一阵。”
《漢語大詞典》:狂狂
迷失本性。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成玄英 疏:“狂狂,失性也。” 唐 柳宗元 《东明张先生墓志》:“世皆狂狂,奔利死名;我独浩浩,端一以生。”
分類:迷失失本
《國語辭典》:亏本(虧本)  拼音:kuī běn
损失资本。如:「这种亏本的生意他不做。」
《國語辭典》:迷魂寨  拼音:mí hún zhài
失魂落魄的感觉。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不甫能还了悽惶债,黑漫漫打出迷魂寨。」
《國語辭典》:迷魂阵(迷魂陣)  拼音:mí hún zhèn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陷阱。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怎待咱好姻缘,生折做断头香,休想道泼烟花再打入迷魂阵。」《镜花缘》第九○回:「小春道:『……自从「戍鼓连宵振」一连几十句,闹的糊里糊涂,只怕还是迷魂阵哩。』融春道:『上文明明说著妖氛幻境,如何不是迷魂阵?』」
《漢語大詞典》:游魂汤(游魂湯)
迷魂汤。迷信所说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七郎 一连两宵,已此着了游魂汤,自此同行同坐,时刻不离左右,竟不放 赛儿 到家里去了。”
《國語辭典》:爽性  拼音:shuǎng xìng
1.失去本性。《北史。卷四○。程骏传》:「人若乖一,则烦伪生;爽性,则冲真丧。」
2.乾脆、索性。《孽海花》第三○回:「他在窗外听得不耐烦,爽性趁此机会,直闯进去,把出去的问题直捷痛快的解决了。」
《國語辭典》:迷魂汤(迷魂湯)  拼音:mí hún tāng
1.传说地狱中,在灵魂转世前所喝的汤药。服用后能忘却前世所有的事情。《通俗常言疏證。家族。前世娘》引《语怪》:「女言死者须饮迷魂汤,我方饮时,为一犬所踣而失汤,遂不饮而过,是以记忆了了。」也称为「马虎汤」、「孟婆汤」。
2.使人迷失本性的汤药或言行。《金瓶梅》第二六回:「贼强人,他吃了迷魂汤了,俺每说话不中听,老婆当军──充数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