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上官
(1).高官;大官。管子·小问:“客或欲见於 齐桓公 ,请仕上官,授禄千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凡田五亩曰双。上官授田四十双,上户三十双,以是而差。”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观前古之士,歘然奋起於贱庸之地,建名树勋,风采表於当世者,未始不由上官鉅公推引而能至也。”
(2).上司;长官。后汉书·任延传:“﹝ 任延 ﹞拜 武威 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復多蝨,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自为下僚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上官。”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上官要叫他守城,他便守城罢了。”
(3).指郡府。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 李贤 注:“上官谓郡府也。”
(4).复姓。 汉 有 上官桀 。见史记·大宛列传
受命上任。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朱紱白银章,上官佐 鄱阳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正五九月不上任:“偶读 竇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漢語大詞典》:大吏
(1).大臣;大官。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諫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
(2).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 骆公 督 四川 ,凡 滇 、 黔 、 陕 、 甘 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3).指部将。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懟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 注:“大吏,小将也。”
《漢語大詞典》:巨卿
(1). 汉 范式 的字。 式 素为信士,以与 张劭 陈平子 等笃于友情,生死无间著称。后世常引为典实。 唐 杜牧 《池州李使君殁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巨卿 哭处云空断, 阿鶩 归来月正明。” 明 李贽 《哭陆仲鹤》诗:“ 巨卿 未解 山阳 梦,垂老那堪策素车!”参阅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2).大官。 鲁迅 《花边文学·清明时节》:“ 洛阳 邙山 , 清 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和凌乱的陶器。”
《漢語大詞典》:大僚
(1).大官职。书·多方:“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世服大僚,仍耀烈名。”
(2).指大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宁古塔纪略》:“更以所著《长白山赋》,进呈御览,并輦下诸故人大僚醵貲代赎,遂得以辛酉入塞。”
分類:大官官职
《漢語大詞典》:元寮
大官。 唐 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因依 汉 元寮,未似羇细轻。”
分類:大官
《漢語大詞典》:大脑壳(大腦殻)
方言。谓大官。 沙汀 《随军散记》三五:“你看呀,那两个 日 人不过是军火商人,好多大脑壳打电报来说人情呀!”
分類:大官
《漢語大詞典》:宰相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 秦 汉 之丞相、相国、三公, 唐 宋 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明 清 之大学士等。汉书·王陵传:“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王师问罪近 江 濆,宰相中书醉未闻。”
《漢語大詞典》:大官
(1).职位高的官。 李準 《黄河东流去》第二七章:“要杀要宰都由你,反正你是大官。”
(2).古时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子的尊称。《水浒传》第一○三回:“庄客道:‘ 李大官 不知,这里西去一里有餘,乃是 定山堡 内 段家庄 。’”
太官。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减大官、尊官、尚方、内者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 李贤 注:“《汉官仪》曰:‘大官,主膳羞也。’” 唐 王维 《敕赐百官樱桃诗》:“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参见“ 太官 ”。
《漢語大詞典》:太官
官名。 秦 有太官令、丞,属少府。两 汉 因之。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 北魏 时太官掌百官之馔,属光禄卿。 北齐 、 隋 、 唐 因之。 宋 代以后,皇帝膳食归尚食局,太官只掌祭物。参阅通典·职官七
《漢語大詞典》:万石(萬石)
(1).汉书·石奋传:“ 奋 长子 建 ,次甲,次乙,次 庆 ,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 奋 为 万石君 。”后因以“万石”指 汉 石奋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訥慎。”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 万石 周慎,安亲保荣。”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东海 号曰‘万石 严嫗 ( 延年 母)’。”新唐书·张文瓘传:“﹝ 张文瓘 ﹞四子: 潜 ,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卫尉卿; 涉 ,殿中监。父子皆至三品,时谓‘万石 张 家’。”宋史·廖刚传:“﹝ 廖刚 ﹞子四人: 迟 、 过 、 遂 、 遽 ,仕皆秉麾节,邦人号为‘万石 廖 氏’。”
(3). 汉 代三公别称万石。后泛指官职高的人。 唐 颜师古 《百官公卿表》题解:“ 汉 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韦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遗其亲,此孝子不违於一饭也。而况於万石在前,累茵在侧,慰心不及,非赠而何?” 宋 叶适 《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好儿须万石,广厦剩千间。”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诗:“二 室 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三江。”
《漢語大詞典》:大老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二老指 伯夷 、 太公 。
(2).指在某一方面负有盛誉的人。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序》:“西国文章大老,在 法 吾知 仲马 父子,在 英 吾知 司各德 、 哈葛德 两先生。”
(3).称资深望重的大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此皆比时大老及两衙门无学无识,以致张皇如此。”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悄悄写了十几封书子,打发人进京去遍託朝里大老。” 邹韬奋 《政府广播革命种子》:“贵人大老们深居简出,民间已经普遍的愤懑痛恨也许无从知道。”
(4).称父。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江州 村民呼父曰大老。”
(5).指排行居长的,犹言老大。儒林外史第五回:“他家大老那宗笔下,怎得会补起廩来的。”
(6). 元 初 湖广 、 江西 农民起义军对其领袖的称呼。元史·世祖纪十三:“﹝ 至元 二十七年二月﹞ 江西 贼 华大老 、 黄大老 等掠 乐昌 诸郡。”元史·世祖纪十三:“﹝三月﹞癸亥, 建昌 贼 丘元 等称大老,集众千餘人掠 南丰 诸郡。”
(7).方言。称地主、财主。《中国民间故事选·女中英雄周秀英》:“这时,邻近村子除了小孩,男男女女都参加了义兵,只有几户大老人家,他们不肯参加,只肯出点米做粮草。”
《漢語大詞典》:鹤顶(鶴頂)
(1).鹤的头顶。色红。 唐 顾况 《萧寺偃松》诗:“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唐 韩偓 《红芭蕉赋》:“鹤顶尽侔,鷄冠詎拟?兰受露以殊忝,枫经霜而莫比。”
(2).指荔枝佳品鹤顶红。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星球何在,鹤顶长丹,谁寄南风。”参见“ 鹤顶红 ”。
(3).指鹤顶梅。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梅豆渐黄探鹤顶,芡盘初软剥鸡头。” 杨学沆 注:“鹤顶,《羣芳谱》:鹤顶梅实大而红。”
(4).鹤顶鸟的头盖骨。加工后可作饰物。 明 费信 星槎胜览·旧港:“﹝地产﹞黄蜡并鹤顶之类。”参见“ 鹤顶鸟 ”。
(5). 清 朝大官的顶戴。亦借指将吏。 清 黄遵宪 《悲平壤》诗:“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
《漢語大詞典》:鹤顶红(鶴頂紅)
(1).从丹顶鹤的红顶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毒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他那忠告的朋友,化了几十吊钱,买了一点鹤顶红,搀在茶里面,等在西关外面,等到他走过时,便劝他吃一口茶;谁知他偏不肯吃。”
(2).荔枝的一种。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题注:“予儿时不知有荔子,自呼为红蕊。父母赏其名新,昔所未闻,殊尽形似之美。久欲记之而因循。比与诸公和长短句,故及之以《诉衷情》。盖里中推星球红、鹤顶红,皆佳品。”
(3).鹤鱼的脑骨,其红如血,故称。 明 王佐 曹昭 新增格古要论·珍宝·鹤顶红:“鹤顶,出南蕃大海中,有鱼顶中魫红如血,名曰鹤鱼,故以为带,号曰鹤顶红。”
《漢語大詞典》:鹤顶鸟(鶴頂鳥)
鸟名。 明 马欢 《瀛涯胜览·旧港》:“鹤顶鸟,大于鸭,毛黑,脛长,脑骨厚寸餘,内黄外红,俱鲜丽可爱。”
分類:鸟名
《漢語大詞典》:朝右
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大官。后汉书·王堂传:“其宪章朝右,简覈才职,委功曹 陈蕃 。” 晋 陆云 《言事者启使部曲将司马给事覆校诸官财用出入启》:“臣以虚薄,忝窃朝右。” 唐 权德舆 《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初文编以英华籍甚,辉动朝右。”明史·张四维传:“ 掩答 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漢語大詞典》:万石君(萬石君)
本指 汉 石奋 。后亦称一家五人官至二千石者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为“万石君”。参见“ 万石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万石君
《漢語大詞典》:华腴(華腴)
(1).衣食丰美。指美好的生活享受。 唐 无名氏 《袁天纲外传》:“臣少被相人云不当华腴,故寝不安焉。”宋史·王安石传:“ 安石 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 明 高启 《清言室记》:“吐渣滓而纳清虚,厌华腴而嗜澹泊。”
(2).指文辞的华美。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三:“公学造深醇,所为文,奥雅篤厚,刊落华腴,而宿於理。”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铭之为物,远古思邃……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3).指世代做大官的人家。 唐 柳芳 《姓系论》:“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僕者曰华腴。”令仆,谓尚书令、仆射,均宰相职。《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名宗右族之贫穷不振者,輒与缔姻,此则慕其华腴,彼则贪其贵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彭尺木 ﹞生长华腴,而湛深禪理,中年即茹素,与夫人别屋而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 秦 经 汉 灭后,贵族扫尽,人人平等,皆为齐民,虽 陈羣 立九品之制, 晋 復有华腴寒素之分,显官皆起自高门,寒族不得居大位。”
《漢語大詞典》:里第
指里中宅第。多指大官僚的私宅。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於是 騭 等各还里第焉。”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 广平王 虔 自 河 北还,至 九曲 ,闻变,弃军,将数十人归里第。” 宋 陶谷 清异录·文章树:“ 张曲江 里第之侧,有古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