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鼎力
(1).举鼎比力。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隆豺鼎力,蹋鞠鬭鸡。”
(2).大力。对人有所请托,表示感谢的敬词。 明 张居正 《答枢辅张容斋书》:“以月之四日抵敝里,十六日奉先人柩归窆。幸克襄事,仰赖鼎力维持,获遂初愿。”《荡寇志》第一○一回:“ 希真 谢道:‘全仗贤乔梓鼎力周旋。’” 叶圣陶 《乡里善人》:“这篇节略交到 王晓初 那里,由 王晓初 寄给 费筱庄 。当然附一封‘倘因鼎力,承令师垂允,感同身受’云云的信。”
《漢語大詞典》:毒龙(毒龍)
(1).凶恶的龙。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復西行﹞三日至 不可依山 ,其处甚寒,冬夏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吾有毒龙五百,当遣一龙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鱼鱉也。”
(2).喻残暴者,恶势力。 梁启超 《新罗马·隐农》:“时势造英雄,休恼公,穿杨百步终须中。调么凤,驯毒龙,双肩重。” 张昭汉 《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读书养性兼耕种,吾道犹堪制毒龙。” 陈毅 《六国之行》诗:“百战驱封豕,千辛制毒龙。”
(3).佛教故事。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众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猎人剥皮,小虫食身,以至身干命终,后卒成佛。见《大智度论》卷十四。后用以比喻妄心。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漢語大詞典》:吹毛
(1).比喻事情易为,不费大力气。韩非子·内储说下:“去 仲尼 犹吹毛耳。” 唐 司空图 《成均讽》:“ 龟山 远蔽,迷津则原类吹毛;《鱼藻》陈规,式宴则唯思在 镐 。”
(2).形容刀剑锋利,吹毛可断。 唐 李颀 《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诗:“ 乌孙 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锋先衣染血,骑突剑吹毛。” 仇兆鳌 注:“旧注:‘吴越春秋:“ 干将 之剑,能决吹毛游尘。”’考本书无此语。”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岂徒 丰 狱吹毛利,兼有 秦 臺照胆明。”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这剑比那太阿无光,鏌鎁无神,臣闕无威。你可休将他小覷的轻微不贵,端的个有吹毛风力。”
(3).见“ 吹毛求疵 ”。
《漢語大詞典》:吹毛求疵
(1).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语出韩非子·大体:“古之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撮其投到状一言之误,坐以异同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水浒传》第四七回:“那廝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廝。”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工作的检讨》:“言者不存吹毛求疵,故作留难之心;听者也不存讳疾忌医、过而惮改之意。”亦省作“ 吹毛 ”。 唐 张说 《狱箴》:“吏苟吹毛,人安措足!”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官千数,重罪受賕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 胡三省 注:“言吹毛求疵也。” 章炳麟 《肃政史箴》:“恫疑苛财,吹毛相讼。”
(2).谓指摘细小的毛病。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古人疵句:“如此之类,虽属吹毛,然不能为古人讳也。”
《漢語大詞典》:大力
(1).力气大。晋书·郭璞传:“时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
(2).指大自然的力量。 唐 李白 《长歌行》:“大力运天地, 羲和 无停鞭。” 严复 《〈天演论·察变〉按语》:“造物立其本,以大力运之。而万类之所以底于如是者,咸其自己而已,无所谓创造者也。”
(3).很大的力量。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八:“这后面的两类情况是不好的,特别是减产的一类最不好,必须用大力去整顿。”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二:“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漢語大詞典》:排山
推开山岳。极言势大力猛。晋书·秃发傉檀载记:“ 吕氏 以排山之势,王有西夏,率土崩离,衔璧 秦雍 。” 明 陈子龙 《平陵东》诗:“东郡太守建旗鼓,排山动地连关辅。” 清 林昌彝 《渡海》诗:“楼槛排山鬼岛开,白头今诣 粤王臺 。” 巴金 《〈激流〉总序》:“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着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漢語大詞典》:鼎重
(1).指国家重任。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沙汰海内,料简贞实,抽援表达,与之同兰芳,任鼎重。”
(2).敬辞。谓请您大力帮忙(表示请托时用)。 明 鹿善继 《与齐群玉张凤图书》:“仰藉年兄鼎重,先达於 李老公祖 。” 明 鹿善继 《与张溶吾书》:“本县念其素修,欲为申请,仰乞鼎重於太尊老公祖前,稍一斡旋,但得申至学臺,或可望留一綫。”
《漢語大詞典》:火种(火種)
(1).属于火范畴的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脂非火种,水非鱼属。”
(2).供引火用的火。《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操 令军士往村落中刼掠粮食,寻觅火种。”《水浒传》第四一回:“ 侯健 就讨了火种,递与 薛永 ,将来点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山洞里发现的大量灰烬,不仅说明了他们能初步使用火,也说明他们已能保持火种了。”
(3).喻潜藏的强大力量或强烈感情。 郭小川 《秋歌》:“不止一次了,节日的礼花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杨国元》:“我想,如果不只从静止的方面看他,而想到他的本质和他身体里包藏的无限火种的力量,再能激发这种力量,他就进步得快了。”
火耕。 唐 刘长卿 《送州人孙沅却归句章新营所居》诗:“火种山田薄,星居海岛寒。” 宋 王禹偁 《畬田调》:“莫言火种无多利,林树明年似乱麻。”
《漢語大詞典》:牛力
(1).牛的力量、力气。汉书·匈奴传下:“计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 唐 杜甫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诗:“冬菁饭之半,牛力晚来新。”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五:“日暮牛力疲,前征未能闲。”
(2).比喻大力气。 清 曹寅 《题徐文长墨芭蕉图》诗:“丹黄横扫八十一,万夫谁敌此牛力。”
《漢語大詞典》:宏济(宏濟)
大力匡救。 清 王韬 《原才》:“凡有拔擢人才之责者,当随时随地以留心。有才堪大任者,有才可小受者,有才能胜艰鉅者,有才克远到而能宏济於艰难者,一一誌之而弗忘,悉收之於夹袋中,因才器使,各当其任。”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所谓才者何常?时方无事,则以黼黻隆平为贵;时方多事,则以宏济艰难为先。”
分類:大力匡救
《漢語大詞典》:威力
令人畏惧的强大力量。吕氏春秋·荡兵:“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东观汉记·邓禹传:“诸将皆庸人崛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北史·崔浩传:“今公卿欲以威力攘贼,乃所以招令速至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杞子来朝公子遂帅师入杞》:“故小国安于僻陋而无自强之志,大国矜其威力而无仁爱之心。” 毛泽东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对于这些现象,应认识其严重性,应坚决反抗之,应不被这些现象的威力所压倒。”
《漢語大詞典》:宏奖
大力奖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鸣鸟’蔑闻,《子衿》不作,宏奬之路,斯既然矣。犹其寂寞,应有良规。”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且闻中间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岂所以宏奬风流,希向后进。”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 昌黎 以主持风雅为己任,故调护气类,宏奬后进,往往不遗餘力。”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书》:“ 毛君 下邑之俊才,为诗甚有古风。先生宏奬士类,并敢以闻。”
分類:大力奖掖
《漢語大詞典》:巨力
(1).大力气。太平经钞·起土出书诀:“今有大丈夫巨力之士无不能制蚧虫者。”
(2).指强大的势力。晋书·殷仲文传:“势弱则受制於巨力,质微则无以自保。”
《漢語大詞典》:猛力
(1).勇猛有力。后汉书·盖延传赞:“虎牙猛力,功立 睢阳 。”
(2).用力;使劲。《平妖传》第十七回:“﹝和尚﹞将手中水晶鉢盂猛力往空中一抛,变成一颗五彩明珠。”《醒世姻缘传》第七四回:“ 素姐 从牀上爬起来坐着,把药接在手内,照着 狄希陈 的脸带碗带药猛力摔将过去,淋了一脸药水。” 茅盾 《子夜》四:“ 曾家驹 的老婆……拚命扑过去,但已经有人从背后揪住了她的头发,猛力一捽,厉声问道:‘干什么?’”
(3).努力,大力。 毛泽东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我们的任务,是坚持地猛力地执行中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三项唯一正确的方针,用以达到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的目的。”
《漢語大詞典》:飏言(颺言)
(1).高声朗朗地讲话。多用于臣下奏辞。书·益稷:“ 皋陶 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 孔 传:“大言而疾曰颺。”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序:“右拾遗直史舘 王禹偁 再拜而颺言曰:‘耕籍之义大矣哉!’”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国风报》载笔者,谨述民意拜手稽首颺言曰:吾儕小民,不胜大愿。愿大皇帝蠲其大惠,賚吾儕以国会。”
(2).犹言大力宣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并颺言以明事,嗟嘆以助辞也。”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及夫 箕子 所颺言,则以五行为臬樴,斯大古 夏 殷 之成宪,而 周 时毁弃久矣。”
(3).怀着一定的目的故意说出要采取某种行动的话(多含贬义)。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夫宦官日奔走於人主之前,伺其喜怒而乘意窃发,出则颺言於众曰:是主上之所欲也。” 梁启超 《中日交涉汇评·中日最近交涉平议》:“今不惟颺言不撤兵,而反突然提出种种要求。”
《漢語大詞典》:荒度
大力治理;统盘筹划。书·益稷:“ 啟 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孔 传:“ 禹 治水过门不入,闻 啟 泣声,不暇子名之,以大治度水土之功故。” 宋 岳珂 《淳熙内禅颂》:“有圣惟勛,疏之瀹之,斧其不条,而荒度之。”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司马召一府中官吏共议之,言人人殊。君延袤荒度,报司马曰:‘疏濬当先浚其下,塞决则先治其上。’”
犹言宽大为怀。书·吕刑:“惟 吕 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詰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