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词人(詞人)
(1).擅长文辞的人。指骚、赋作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卜居》《渔父》,述 屈原 既放,与卜者及渔人问答之辞,亦云自製,然或后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
(2).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予读 陈子昂 《感遇词》,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 金 赵秉文 《答李天英书》:“ 太白 、 杜陵 、 东坡 ,词人之文也。吾师其词,不师其意。”
(3).擅长文辞的人。指填词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这一首词乃是 宋 绍兴 年间词人 康伯可 所作。” 清 阮元 《王竹所词序》:“词人之作小令,以 五代 、 十国 为宗。守其派者,有 晏 氏父子、 欧阳公 、 张先 、 秦观 、 贺铸 、 毛滂 诸人。”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用说这里丝毫也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而使 苏东坡 、 辛弃疾 的豪气也望尘却步。”
《漢語大詞典》:填词(填詞)
(1).作词。 唐 宋 人作词,初无定式,多自己谱曲,亦可改动旧调创制新调。后人作词,须按照已有词牌之字句定额、声韵安排等格式,故称填词。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卷三二引《艺苑》:“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 柳三变 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 清 龚自珍 《金明池》词:“按拍填词,拈簫谱字,白日销磨无绪。” 郁达夫 《题刘大杰诗词稿后》诗:“立志勉追 刘禹锡 ,填词漫学 贺方回 。”
(2). 元 明 以来曲剧,亦须按曲牌选用字词,进行创作,故亦称填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高则诚 、 王实甫 诸人, 元 之名士也,舍填词一无表见。使两人不撰《西厢》《琵琶》,则沿至今日,谁復知其姓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前人呼製曲为‘填词’。填者,‘布’也,犹棋枰之中,画有定格,见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从无出入之弊。”
《漢語大詞典》:词仙(詞仙)
称誉擅长填词的人。 宋 姜夔 《翠楼吟》词:“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明 高启 《夜饮丁二侃宅听琵琶》诗:“好手正可羞 重莲 ,座间豪客皆词仙。” 清 龚自珍 《庚子雅词·台城路》:“多谢词仙,低回吟冶句。”
《漢語大詞典》:小令
(1).指 晋 王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王东亭 与 张冠军 善。 王 既作 吴郡 ,人问 小令 曰:‘ 东亭 作郡,风政何似?’”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曰:“ 王献之 为中书令, 王珉 代之。时人曰大小 王令 。”晋书·王珉传:“ 王珉 字 季琰 ,少有才艺,善行书……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 大令 , 珉 为 小令 。”后人亦用以借誉较年幼之善草书者。 唐 皎然 《陈家童子·草书歌》:“ 王 家小令草最狂,为予挥洒惊腾势。”
(2).词体名。 唐 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小令尊前见 玉簫 ,银灯一曲太妖嬈。”
(3).但词之称令者并非皆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顾从敬 草堂诗馀谓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今仍沿用,然无据。 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 宋 人编集歌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初无中调、长调之目,自 顾从敬 编《草堂词》,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草率。”
(4).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亦谓不能以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参见“ 小词 ”、“ 小调 ”、“ 小曲 ”。
(5).散曲之一种。 元 人也称“叶儿”。体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数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重头”等即为小令特殊形式。 元 芝庵 《唱论》:“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6).民间小曲。犹言小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论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像,摹写艷情,不必实有其事。”参见“ 小曲 ”、“ 小调 ”。
《漢語大詞典》:倚声(倚聲)
(1).依照歌曲的声律节奏。新唐书·刘禹锡传:“ 禹锡 谓 屈原 居 沅 、 湘 间作《九歌》……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餘篇。” 宋 张耒 《〈贺方回乐府〉序》:“予友 贺方回 ,博学业文,而乐府之词高絶一世。携一编示予,大抵倚声而为之词,皆可歌也。”
(2).指按谱填词。 清 赵翼 《赠张吟芗》诗:“倚声絶艺似珠圆,鏤月裁云过百篇。” 清 张尔田 《〈词莂〉序》:“倚声之学,导源 晚唐 ,播而为 五季 ,衍而为 北宋 ,流波竞响,南渡极矣。”
《漢語大詞典》:词笺(詞箋,詞牋)
亦作“ 词牋 ”。赋诗填词的笺纸。 清 龚自珍 《漫感》诗:“絶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清 陈文述 《兰室》诗:“小字簪花格,新诗古锦囊,词牋填 北宋 ,书角折 南唐 。”
《漢語大詞典》:赴节(赴節)
(1).应和着节拍。 汉 王粲 《七释》:“邪睨鼓下,伉音赴节。” 晋 陆机 《文赋》:“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岁正月,余来 建平 ,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清 钮琇 觚賸·逍遥居士:“ 蒲衣子 性嗜音,常自度曲, 孝先 倚而和之, 瑶湘 吹洞簫以赴节。”
(2).为保全节操而牺牲。 晋 陆机 《答贾谧》诗:“雄臣腾騖,义夫赴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四:“贞女要名於没世,烈士赴节於当年。”
(3).响应军令,奔赴战场。节,指符节,兵符。 晋 张华 《劳还师歌》:“积势如鞹弩,赴节如发机。”
(4).指作诗填词合乎格律。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漢語大詞典》:斗韵(鬥韻)
亦作“鬭韵”。 谓联句或赋诗填词时以险韵竞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自序》:“慧拾 孟 韩 ,转相鬭韵,失之六也。”
《漢語大詞典》:词家(詞家)
(1).擅长诗文的人。 明 徐渭 《论中四》:“悉博也,博而无所用者,则今之所云词家之流者是也。” 清 侯玄泓 《陶菴先生行状》:“尤爱 陶 杜 诗,会其微妙,寓 海虞 钱氏 ,作和 陶 诗,词家以为神似。”
(2).专指擅长填词、有较大成就的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醉公子:“按诸词所咏,固即词名,然词家亦间如此,不尽泥也。如《菩萨蛮》称 唐 世诸调之祖,昔人制作最众,乃无一曲与词名相合。”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词家分 南宋 、 北宋 ,国初诸老,几至各立门户。”
《漢語大詞典》:词调(詞調)
(1).文词和音调。 唐 皎然 诗式·辩体有一十九字:“词调悽切曰怨。”旧唐书·文苑传中·乔知之:“时又有 汝洲 人 刘希夷 ,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文之是非在理义上见,文之工拙在词调上见。”
(2).诗和词的格调。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鸡人唱晓梦联诗:“忽闻岧嶤间有连声长歌,了不成词调。”
(3).专指填词的格调。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这里所收的是一百首名词,一百个普通常用的词调。”
《漢語大詞典》:词学(詞學)
(1).词章之学,文学。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顷之问孝廉取备寻常之对,多忽经济之体。考诸词学,自有文章在,束以徵事,曷成凡例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幕僚谓其必选佳壻,因从容语次,盛誉一 郑秀才 词学门阀,人韵风流异常,冀太师以子妻之。” 元 袁桷 《将作监主簿蒋公墓志铭》:“少窥刑书,復入词学,记言博精,洒墨清犖。”
(2).填词的学问。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泄愤,是此一书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学程序,先求妥帖、停匀,再求和雅、深秀,乃至精稳、沉著。”
《漢語大詞典》:双调(雙調)
(1).商调乐律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 唐 杜牧 《早春赠军师薛判官》诗:“弦管开双调,花鈿坐两行。”
(2).填词之格式。词之由前后两阙相迭而成者,谓之“双调”,有前后同段、换头与前后不同之分;仅一段者谓之“单调”。
《漢語大詞典》:转调(轉調)
(1).填词术语。即增损旧腔,转入新调。《词谱》卷十三:“转调者,摊破句法,添入衬字,转换宫调,自成新声耳。”
(2).音乐术语。在某调乐曲的中途临时转入他调。转调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之一,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也叫变调或移调。
《漢語大詞典》:词手(詞手)
填词才能出众的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退之 以文为诗, 子瞻 以诗为词,如教坊 雷大使 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 秦七 、 黄九 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辛弃疾:“ 辛 李 皆南渡前后人,相去不远,又二人皆词手。”
《漢語大詞典》:词社(詞社)
词人为填词而定期集聚的社团。 清 孙枝蔚 《与客二十馀人夜发三原赴张果老崖》诗:“何地容词社,太息邦国怀。”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自乙酉、丙戌之年,余举词社于 吴 ,即专以连句和 姜 词为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