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天窗
亦作“ 天牕 ”。亦作“ 天牎 ”。
(1).设在屋顶上用以透光和通风的窗子。 唐 李白 《明堂赋》:“藻井綵错以舒蓬,天牕赩翼而衔霓。” 宋 范成大 《睡觉》诗:“寻思断梦半瞢腾,渐见天窗纸瓦明。”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奇盗》:“一夕,有偷儿自天牎中下,检其细輭,仍从屋上逸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听着街上打过五更,一会儿天窗上透出白色来,天色已经黎明了。” 茅盾 《天窗》:“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2).指山崖、洞窟顶部透光的缝隙。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下:“ 太山 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餘盘,经 小天门 、 大天门 ,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唐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诗之一:“攀崖到天窗,入洞穷玉溜。”
(3).比喻报纸版面局部删除后留下的成块空白。 鲁迅 《书信集·致谢六逸》:“看近来稍稍直说的报章,天窗满纸。” 邹韬奋 《经历》五六:“有些报纸上的社论被他们完全抽去……第二天社论的地位便是一大片雪白,完全开着天窗,这是在别处所未见的。”
《漢語大詞典》:清通
(1).清和通泰。 晋 索靖 《月仪帖》:“四表清通,俊乂濯景,山无 由 皓 之隐,朝有二八之盛。”晋书·惠帝纪:“蠲除苛政,爱人务本。清通之后,当还 东京 。”
(2).清明通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隋书·儒林传序:“爰自 汉 魏 ,硕学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市朝束名利,林泉繫清通。” 清 钱谦益 《客涂有怀吴中故人》诗之五:“共许清通持水镜,还期淳朴挽风流。”
(3).指文章层次清楚,文句通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温太真 之笔记,循理而清通。”儒林外史第三回:“那童生叫做 魏好古 ,文字也还清通。”越剧《二度梅》第一场:“三首《梅》诗看清通,才学高低不相同。”
《漢語大詞典》:调达(調達)
(1).调和通畅。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乐有节适,九成而已,阴阳调达,和气均通,故远鸟来仪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卷六:“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2).流利,流畅。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录《正名杂义》:“以今观古,觉其詰詘,犹以 汉 观 和 (指 日本 )尔,在彼则调达如簧矣。”
(3).倜傥,放达。晋书·桓伊传:“帝命 伊 吹笛, 伊 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曰:‘臣於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於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 伊 又云:‘御府人於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张协 ﹞雄于 潘岳 ,靡于 太冲 ,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
(4).佻达;轻浮。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入梦》:“[老]你没有妻子,在这里狗头狗脑。[生]小生怎敢!须详察,书生老实知刑法,敢行调达!敢行调达!”
《漢語大詞典》:引气(引氣)
(1).古代养生术。谓以意领气,使人体血脉和通,精足神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於地,是故道者亦引气於足。”
(2).指吹奏者用气。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
《漢語大詞典》:舷窗
船只在两侧或甲板室所设的窗子。以供采光和通风之用
船体或飞机两侧密封的窗子
舷侧采光、通风的开口
《漢語大詞典》:知通
知州和通判的并称。 宋 李纲 《乞正李宏擅杀马友典刑奏状》:“强取钱粮,凌逼知通,跋扈恣横。” 宋 岳飞 《奏收复唐邓州信阳军差官状》:“除已开具随 郢州 襄阳 府知通职次姓名奏闻外,今契勘 唐 、 邓州 信阳军 知通籤判职次姓名下项。”
明智通达。《孔子家语·五帝德》:“﹝ 舜 ﹞睿明知通,为天下帝。”一本作“ 智通 ”。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及今,天下集於陛下,臣观宽大知通,窃曰足以操乱业,握危势,若今之贤也。”
《漢語大詞典》:和通
(1).调和;和畅。鬼谷子·阴符:“安静五臟,和通六腑。” 宋 李廌 《师友谈纪》:“四肢百骸,无不和通。”
(2).中和通达。《韩诗外传》卷三:“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中庸和通之谓也。”
(3).和洽。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箎塤,比德车辅。”
(4).通好。后汉书·张奂传:“潜诱 乌桓 ,阴与和通,遂使斩 屠各 渠帅,袭破其众。”
《漢語大詞典》:屯亨
困顿和通达。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而屯亨有数,剥极为灾,梟獍豺狼,肆逞兇逆。” 明 高攀龙 《邹忠公惠山祠堂记》:“公当年所以蒙难,贞志坦然,于屯亨夷险而不二者,是遵何道也?”
《漢語大詞典》:冲达(沖達)
谦和通达。晋书·文苑传·袁宏:“ 公衡 冲达,秉志渊塞。”
《漢語大詞典》:签子(籤子)
(1).签条。贴在封袋上的狭长纸条。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亲王回庶官书:“ 钱丕 《行年杂记》: 昇王 受恩命, 丕 是时为将作少监,亦投贺状,王降回书签子启头。”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萧金鉉 叫 诸葛天申 先秤出二两银子来,用封袋封了,贴了签子,送与僧官,僧官又出来谢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谁知他老先生嫌少了,当时虽受了下来,他却换了一个封筒的签子,写了‘代茶’两个字。”
(2).即扦子。参见“ 籤子 ”。
即扦子。尖锐细长杆状物。也特指吸鸦片者将烟膏卷制成烟泡和通烟眼用的细长铁扦。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又见一羣女人蹲在一个卖雅片烟籤子的摊子上讲价儿。”《海上花列传》第二回:“ 王阿二 将籤子打通烟眼,替他把火。”
《漢語大詞典》:洽畅(洽暢)
和畅美好;协和通达。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履信居顺,德行洽畅。”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唐 监察 李航 , 福相 之子,美茂洽畅,播於时流。”
《漢語大詞典》:滞胀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时,商品积压,物价下跌;经济繁荣时,商品畅销,物价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利用财政、税收、货币等杠杆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使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出现“滞胀”现象:在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失业大量增加的同时,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
《漢語大詞典》:嘎咕
亦作“嘠咕”。
(1).布谷鸟。《中国民间故事选·巧嘴的小燕》:“有只嘎咕,落在河那边的柳枝上,伸着脖子也叫得正欢。”原注:“嘎咕,即布谷鸟。”
(2).象声词。形容枪射击时发出的响声。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突然间, 沙家店 方向机枪开始直吼,步枪嘠咕嘠咕乱响。” 梁斌 《播火记》三九:“灰色兵不理她,举起枪,照空中嘎咕一声。”
亦作“嘠咕”。
(1).坏;不好。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三场:“我这没儿没女的孤老头子,一辈子就死在那几亩嘠咕地里啦!” 张志民 《死不着》诗第一部:“年头儿嘠咕闹蝗虫,二亩地的庄稼没回种。” 邵子南 《地雷阵》:“ 李勇 是 阜平 五丈湾 人氏,从小就跟着父亲养种着不大点子不打粮食的嘎咕地。”
(2).形容吝啬或性情怪僻,不容易商量和通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 老孙头 站在旁边寻思着:要是 赵 家分马,他插车插犋,不用找别家,别家嘎咕, 赵大嫂子 好说话。”
《漢語大詞典》:调利(調利)
(1).调和通畅;使调和通畅。《淮南子·泰族训》:“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利,百脉九窍,莫不顺比。”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2).调教训练使熟习。 宋 王质 《〈夷坚别志〉序》:“余平生所书,略类 洪公 ,始读左传史记汉书,稍得其记事之法,而无所施,因志怪发之。久之习熟,调利滋溉,玩不能释。”
(3).和谐流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余谓文製,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 陈延杰 注:“文章之音声迭代,期乎谐调而已,不必拘拘于四声八病也。”
(4).谓墨色和润,笔锋流利。 宋 黄庭坚 《书自作草后》:“明窗浄几,笔墨调利,可作数千字不倦。” 元 王恽 《跋手临〈怀素自叙帖〉》:“冬十月甲午,是日极暄妍可爱,乘笔墨调利,喜为临此。”
《漢語大詞典》:夷畅(夷暢)
平和通达。 宋 沈括 《虞部员外郎许君墓志铭》:“夷畅谦仁,人未尝见其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