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琅玕
亦作“瑯玕”。
(1).似珠玉的美石。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孔 传:“琅玕,石而似玉。” 孔颖达 疏:“琅玕,石而似珠者。”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元 王旭 《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 清 孙枝蔚 《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
(2).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郭璞 注:“琅玕子似珠。” 晋 葛洪 抱朴子·袪惑:“﹝ 崑崙 ﹞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明 刘基 《江上曲》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
(3).指仙树之实。 清 孙枝蔚 《寿李书云都谏》诗:“阿阁亘中天,其上巢凰凤。饱食惟琅玕,亮音闻高罔。”
(4).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佳肴。文选·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周翰 注:“羞,饮食也。琅玕,玉名,饮食比之。”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列珍羞於綺席,珠翠瑯玕;奏丝管於芳园, 秦 筝 赵 瑟。”
(5).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优美文辞。 唐 韩愈 《龊龊》诗:“排云叫閶闔,披腹呈琅玕。” 明 杨珽《龙膏记·旅况》:“裁锦字,吐琅玕,有才无命説应难。”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九:“手捫千轴古琅玕,篤信男儿识字难。”
(6).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清 吴伟业 《又题董君画扇》诗之二:“ 湘君 浥泪染琅玕,骨细轻匀二八年。”
(7).喻冰凌。 宋 周邦彦 《红林檎近》词:“风雪惊初霽,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簷牙挂琅玕。” 宋 范成大 《雪后苦寒》诗:“旋融簷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
(8).犹阑干,纵横散乱貌。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君臣流涕,道路琅玕。” 明 张煌言 《感遇》诗:“多少雄心空对酒,能无清泪滴琅玕。”此形容泪珠。
《漢語大詞典》:谷神
古代道家用语。谷和神本分用。后多并称。《老子》:“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又:“谷神不死。”《列子·天瑞》引“谷神不死”句,谓出自 黄帝 书。诸家解释歧异,主要有三说:(1)谷,山谷;神,一种渺茫恍惚无形之物。谷神即指空虚无形而变化莫测、永恒不灭的“道”。《老子》“谷神不死” 三国 魏 王弼 注:“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 宋 司马光 道德真经论:“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2)谷,通“ 穀 ”,义为生养。谷神谓生养之神,亦即“道”。“道能生天地养万物,故曰谷神。不死言其长在也。”说见 高亨 《老子正诂》卷上。(3)谷,通“ 穀 ”,义为保养。神,指五脏神。《老子》“谷神不死” 河上公 注:“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也。”引申指导引养生之术。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 若山 尝好长生之道,弟 若水 为 衡岳 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 清 赵翼 《竹初用导引之术面有少容》诗:“英雄晚岁例修真,一寸丹田守谷神。”
《漢語大詞典》:和神
(1).和悦心神。汉书·田千秋传:“玩听音乐,养志和神。”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可以和神,可以娱肠。”
(2).和悦神灵。文选·班固〈典引〉:“顺命以创制,因定以和神。” 蔡邕 注:“治定作乐,以和人神。” 吕向 注:“因天下治定,以和鬼神,以事封禪。”
《漢語大詞典》:鬼兵
(1).迷信者称阴间的兵卒,鬼和神组成的军队。晋书·王羲之传:“ 孙恩 之攻 会稽 ,僚佐请为之备。 凝之 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 兼资 闻其有‘生人不相关涉’之言,而知其为鬼兵也。”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俺 涇河 龙呼的风,唤的雨,腾的云,驾的雾,部下有水卒鬼兵,神通变化,怎的便弱与他。”
(2).指 三国 蜀 将 徐瑶 统率的军队,因其衣装怪异,故名。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其( 徐瑶 )兵皆文身黧黑,衣装诡异,众皆称为鬼兵,称 瑶 为鬼魁。”
(3).对军阀武装的蔑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照此看来,国家之命未延,鬼兵先要打仗;道德仍无根柢,科学也还该活命了。”
《漢語大詞典》:声情(聲情)
(1).声音和神情。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吾犹忆其形貌頎然,而声情甚伟。”
(2).指文章、歌曲等的声调及其所表现的情感。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自序》:“脱稿后,击唾壶而歌,声情颯颯,与风涛相荡激。” 关德栋 《〈山歌〉序》:“ 钱缪 所歌虽与传世山歌格调略异,但声情大体相同。”
《漢語大詞典》:辞色(辭色)
(1).言辞和神色。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续 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晋书·祖逖传:“﹝ 逖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公厅上论职事,或未免厉辞色,若盃酒閒,詎可无和气以相接?”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良久,司閽者曰:‘ 范爷 因公往 常州 去矣。’察其辞色,似有推托。”
(2).指温和的言语、态度。魏书·崔游传:“ 松柏 归款,引为主簿,稍以辞色诱之,兄弟俱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奏对之际,无不假以辞色,善恶兼听,未尝峻折之也。”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侍阿哥书房讲读,严正恪勤,於中贵不假辞色。”
《漢語大詞典》:楚庙(楚廟)
指 楚 人奉祀祖宗和神明的庙舍。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若使 羽 ( 项羽 )位承前绪,世有哲王,一朝力屈,全身从命,则 楚 庙不隳,有后可冀。” 唐 无可 《夏日送田中丞赴蔡州》诗:“ 楚 庙繁蝉断, 淮 田细雨生。” 黄人 《〈清文汇〉序》:“故其文光怪瑰軼,汪洋恣肆,如披《王会》之图,如观 楚 庙之壁。”
《漢語大詞典》:九藏
(1).人体中的九种内脏。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 贾公彦 疏:“正藏五者,谓五藏。肺、心、肝、脾、肾,并气之所藏,故得正藏之称。又有胃、旁胱、大肠、小肠者,此乃六府中取此四者,以益五藏为九藏也。”
(2).泛指内脏。 唐 独孤及 《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岂五药乖养,九藏失节,以及此乎?”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3).形脏和神脏的合称。《素问·六节藏象论》:“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王冰 注:“形藏四者: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形分为藏,故以名焉。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肾也。神藏於内,故以名焉。”
《漢語大詞典》:民灵(民靈)
(1).人和神。《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民灵騫都野,鳞翰耸渊丘。” 李周翰 注:“民灵,人神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况称兵 江 汉 之上,图衅庙闕之下,恶炽罪盈,民灵所絶。”
(2).人民,民众。 宋 范仲淹 《新定感兴》诗之三:“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稀逢贤太守,多是謫官来。” 宋 沈遘 《贺冬表》诗之二:“天瑞来格,民灵乐胥。”
《漢語大詞典》:词色(詞色)
言语和神态。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词色郎厉,若不可支梧。然而下於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 明 徐霖 《绣襦记·套促缠头》:“你看他词色太骄人,使区区疑虑生。” 聂绀弩 《失掉南京得到无穷》:“从前那种愤慨的词色,似乎完全绝了迹。”
《漢語大詞典》:形意
(1).举措和心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建康 小吏 曹著 ,为 庐山 使所迎,配以女 婉 。 著 形意不安,屡屡求请退。”
(2).外形和神韵。 宋 梅尧臣 《观居宁画草虫》诗:“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
《漢語大詞典》:身色
佛教语。指身体和神色。《法华经·序品》:“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赵完 又喫这一吓,恰像打坐的禪和子,急得身色一毫不动。”
《漢語大詞典》:固色
安定的情绪和神色。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三年:“卒有离心,士无固色。”
《漢語大詞典》:词貌(詞貌)
措词和神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 思谦 词貌堂堂, 鍇 见之改容。”
《漢語大詞典》:牝声浪气(牝聲浪氣)
形容淫荡妇女说话的声调和神态。 清 王鑨 《秋虎丘·媒闹》:“老娼根,不要牝声浪气的嚼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