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缉捕(緝捕)
(1).谓搜查捉拿。 宋 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臣寻具析在任日曾选差 沂州 百姓 程棐 ,令缉捕凶逆贼人。”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四折:“老夫 钱大尹 ,昨差 竇鑑 缉捕贼人,怎生不见来回话。”《花月痕》第四五回:“此时 子秀 回省销差,接着 余黻如 缉捕盐梟差务,也完竣到省。”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大商则搭客运货,国家则战守缉捕,皆不数日而成功,甚有裨于国焉。” 阿英 《哀悼李克农同志》:“只是我在学校成立不久,就因本省军阀的缉捕离开故乡,对学校很少尽力。”
(2).指主管缉捕的吏役。 宋 陈造 《房陵》诗之六:“已借蜡钱输麦税,免教缉捕闯门来。”
《漢語大詞典》:常隶(常隸)
指职位低微的吏役。左传·成公十六年:“ 婴齐 , 鲁 之常隶也,敢介大国以求厚焉!” 杜预 注:“隶,贱官。”
《漢語大詞典》:回风(迴風)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漢語大詞典》:县吏(縣吏)
县之吏役。管子·大匡:“凡县吏进诸侯士而有善,观其能之大小以为之赏,有过无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婴 已而试补县吏。”汉书·卫青传:“﹝ 郑季 ﹞以县吏给事侯家。”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幽远之小民,其足跡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于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县吏乎?”
《漢語大詞典》:缇骑(緹騎)
(1).穿红色军服的骑士。泛称贵官的随从卫队。 汉 执金吾下有缇骑二百人。后汉书·百官志四:“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緹骑二百人。” 王先谦 集解引 李祖楙 曰:“《説文》:‘緹,帛丹黄色。’盖执金吾骑以此帛为服,故名。”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如 明 代锦衣卫校尉, 清 代步军衙门番役等。 明 张溥 《五人墓碑记》:“緹骑按剑而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 三山街 ,緹骑狠,骤飞来,似鹰隼。”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例如题为《流离》的一九二七年日记选……朴实无华地记录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缇骑的追逐,星夜的逃亡。”
《漢語大詞典》:黄衫
(1). 隋 唐 时少年穿的黄色华贵服装。隋书·麦铁杖传:“将渡 辽 ,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
(2).泛指飘逸华丽的服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后跋》:“ 吴园次 弔 董少君 诗序云: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3).借指少年。 宋 陈克 《菩萨蛮》词:“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4).指行侠仗义的人。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余云黄衫、 押衙 ,非 君平 、 仙客 所能自为。” 清 寒食生 《乘龙佳话·牧龙》:“问君子,作黄衫,可相允?”《孽海花》第三回:“彼此日夜相思,甘为情死。但使无青鸟,客少黄衫,也只好藏之心中罢了。”参见“ 黄衫客 ”。
(5).古时吏役之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洪稚存 题某官《散賑图》云:‘……黄衫小吏足不停,村后村前更招手。’”
《漢語大詞典》:黄衫客
传说为 唐 代侠客,即挟持 李益 和 霍小玉 相见的豪士。因穿黄衫,故名。见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柳南 以世无黄衫客,恒鬱鬱。”
分類:侠客挟持
《漢語大詞典》:吏役
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 唐 白居易 《病假中南亭闲望》诗:“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 鲁迅 《南腔北调集·沙》:“所以官僚虽然依靠朝廷,却并不忠于朝廷,吏役虽然依靠衙署,却并不爱护衙署。”
《漢語大詞典》:庶人
(1). 西周 、 春秋 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大盂鼎》:“易女邦司四白,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左传·襄公九年:“其士竞於教,其庶人力於农穡。” 杨伯峻 注:“庶人当为农业生产之主要担负者。”管子·君臣上:“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
(2).平民,百姓。书·洪范:“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 孔 传:“有大疑,先尽汝心以谋虑之,次及卿士、众民。”汉书·食货志上:“庶人之富者累鉅万,而贫者食糟糠。”镜花缘第七回:“请旨謫为庶人,以为结交匪类者戒。”
(3).古代特指官府的吏役。书·胤征:“嗇夫驰,庶人走。” 孔颖达 疏:“庶人走,盖是庶人在官者,谓诸侯胥徒也。”仪礼·丧服:“庶人为国君。” 贾公彦 疏:“庶人为府史胥徒。经不言民而言庶人,庶人或有在官者,据在官者而言之。”礼记·曲礼上:“庶人齕之。” 孔颖达 疏:“庶人,府史之属也。”
《漢語大詞典》:百族
(1).百姓。周礼·地官·司市:“大市日昃而市,而族为主。”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百族,百姓也。”韩非子·难二:“是以百族之子於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 汉 张衡 《西京赋》:“尔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参见“ 百姓 ”。
(2).古代府史以下的吏役。周礼·秋官·大司寇:“涖誓百官,戒于百族。” 郑玄 注:“百族,谓府史以下也。”
分類:百姓吏役
《漢語大詞典》:百姓
(1).百官。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清 陈鳣 《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2).人民;民众。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 高启 《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师傅(師傅)
(1).老师的通称。《穀梁传·昭公十九年》:“羈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 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虽少长於汝,然而师傅也,汝弟子也。以弟子而上凌师傅,读书何为?”
(2).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史记·儒林列传:“自 孔子 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汉书·疏广传:“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3).对僧道的尊称。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 白鹤山 ,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廿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説要请 茅山 师傅的,好驱神捉鬼。”
(4).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解劝道:‘ 张师傅 ,你是刑房掌案,这满监囚犯俱是你掌着生死簿子,你高抬些手,这就是与人的活路。’”《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禁子们説:‘ 张师傅 ,别要计较,俺们叫他出去,再不敢放他来就是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又一吏恒得贿舞文,亦一生无祸,然殁后三女皆为娼。其次女事发当杖, 伍伯风 戒其徒曰:‘此某师傅女,宜从轻。’”
(5).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
《漢語大詞典》:快行
亦称“ 快行家 ”。亦称“ 快行客 ”。 1. 宋 代宫廷中供奔走传达命令的吏役。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宰执每岁有内侍省例赐新火冰之类,将命者曰快行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三魁听快行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常驾出……快行客各执红纱珠珞灯笼。”
(2). 元 代亦有之,蒙语为“贵由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贵由赤:“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
《漢語大詞典》:弓手
(1). 宋 代吏役名目的一种。又称弓箭手。 宋 初多差富户充当,为县尉所属武装,负责巡逻、缉捕之事。 神宗 时由差役改为雇役,空际已成募兵。 元 明 因之。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序:“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餘人。” 宋 洪迈 《夷坚己志·长垣妇人》:“ 开封 长垣县 两弓手适村野巡逴。”宋史·食货志上五:“ 宋 因前代之制……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元史·兵志四:“ 元 制,郡邑设弓手,以防盗也。”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杨温 打一看时,却是县司弓手五十来人,出巡到此。”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 宋 曰衙前,督官物;曰耆长、曰壮丁,捕盗贼;曰散从、曰承符、曰弓手,任驱使,则役之而且虐用之矣。”参阅 王曾瑜 《宋朝兵制初探》三。
(2).古时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责经手》:“丈地弓步不真,责之弓手。”
《漢語大詞典》:呼喝
(1).指古代官员外出时,前导吏役喝令行人让路。 唐 白居易 《天津桥》诗:“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2).呵喝,呵叱。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每遇早晚进膳,自殿中省对 凝暉殿 ,禁衞成列,约拦不得过往,省门上有一人呼喝,谓之拨食家。” 管桦 《二十八宿》:“八路军已经从两边山坡上端着刺刀,迎着乱飞的子弹冲下来,呼喝喊叫:‘交枪不死!’”粤剧《搜书院》第二场:“不信奴婢生来原命贱,任人呼喝任笞鞭。”
《漢語大詞典》:土工
(1).制作陶器的工人。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郑玄 注:“土工,陶旊也。” 陆德明 释文:“陶人为瓦器也。”
(2).挖土、填土的工程。管子·度地:“当秋三月,山川百泉踊,降雨下,山水出……不利作土功之事,濡湿日生,土弱难成,利耗什分之六,土工之事亦不立。”元史·河渠志三:“ 鲁 ( 贾鲁 )尝有言,水工之功,视土工为难;中流之功,视河滨之功为难。”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偶因木桩脱落,以致碎石倒塌散漫,却都不曾冲去,儘可能捞用,那土工也蛰陷得无多。”
(3).旧时专司殡葬的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土工》:“盖专掌内庭物故宫女殯送之役者,名曰土工。” 苏曼殊 《惨世界》第七回:“﹝他的妻子﹞就去叫一个教士和几个土工,忙忙碌碌的一直到了天黑的时候,那斋祭埋葬的事体,一一料理妥当。”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就在前天,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
(4).即仵作。旧时检验死尸的吏役。 明 无名氏 《勘金环》第三折:“自小身世习土工,检尸相勘我偏能。”
(5).泥塑匠人。 唐 罗隐 谗书·二工人语:“ 吴 之建 报恩寺 也,塑一神於门,土工与木工互不相可。木人欲虚其内,窗其外……土人以为不可。”
《漢語大詞典》:七驺(七騶)
(1).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僕及七騶,咸驾。” 郑玄 注:“七騶,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説者也。”説,通“ 脱 ”。驾说,谓驾车、脱车。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騶,则六騶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騶为七,故为七騶。” 唐 李子卿 《驾幸九成宫赋》:“七騶按队,千乘扈蹕。”《花月痕》第二六回:“白旗秋载,驾《月令》之七騶;黄竹寒吟,乘风驰之八骏。”
(2).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宋史·蔡齐传:“﹝ 齐 ﹞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 齐 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