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同年
(1).年龄相同。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党 ﹞与 肃宗 同年,尤相亲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顾悦 与 简文 同年,而髮蚤白。” 巴金 《家》二:“ 琴 和 觉民 同年,只是比他小几个月,所以叫他做表哥。”
(2).同一年。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 漳 滨与 蒿里 ,逝水竟同年。” 杨伦 笺注:“言生病死葬,皆在是年也。”《三国演义》第一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3).“同年而语”的略语。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 赵知礼 蔡景歷 属 陈武 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 宋 齐 之初 傅亮 王俭 之职。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务济时,盖其遇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加以二传(《公羊传》《穀梁传》)理有乖僻,言多鄙野,方诸 左 氏,不可同年。”
(4).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 唐 代同榜进士称“同年”, 明 清 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 清 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 同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俱捷谓之同年。” 元 萨都剌 《送郑天趣进柑入京》诗:“同年若问儂消息,为説愁来奈病何。”《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我虽则隔省同年,今日天涯相聚,便如骨肉一般。”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同榜之士,谓之同年。”《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 宋次安 还是我乡榜同年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同年:“余庚午乡举, 宛平 黄叔琳 开府係前庚午举人,曾为先后同年之会;大学士 史铁崖 并及见先后进士同年,真为盛事。”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乾隆 己未, 赵秋谷 与新贵遥认同年, 沈归愚 诗云:‘后先己未亦同年。’”
(5).古 安南 苗民互称。参见“ 同年嫂 ”。
(6). 浙江 江山 一带称船家为“同年”。因船家多 桐严 ( 桐庐 、 严州 )人, 桐严 与同年,音近而讹。参见“ 同年妹 ”、“ 同年嫂 ”。
《漢語大詞典》:同袍
(1).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军人用以互称。 明 唐顺之 《牌》:“纠我同袍,修我戈矛。”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追惟昔年同袍之义,有感今日鼓鼙之思。”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本社专为联络军界同袍,讲求武学起见,故定名为振武学社。”
(2).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锦衾遗 洛 浦 ,同袍与我违。” 吕延济 注:“同袍,谓夫妇也。”
(3).谓兄弟。《文选·曹植〈朔风〉诗》:“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张铣 注:“嗟我兄弟乖别同袍共佊之义。” 明 何景明 《发京邑》诗之一:“出入承明地,四海皆同袍。”
(4).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唐 王昌龄 《长歌行》:“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鸡人唱晓梦联诗:“﹝ 郭周孚 ﹞继於余中榜,登甲科。初与同袍伏闕,以待唱第。”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高知县 旁观,未免同袍之情,甚不过意。”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幼时同袍, 苏 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
《漢語大詞典》:同生
(1).谓同父所生。因以指兄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后汉书·郑玄传:“咨尔焭焭一夫,曾无同生相依。”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后汉书〉札记·张纯曹褒郑玄传》:“同生,谓兄弟。”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五:“依依同生,恩篤情结。”
(2).同年出生。 宋 文彦博 《奉陪伯温中散等作同甲会》诗:“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
(3).一起活着。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五:“咱俩生就同生,死就同死!”
《漢語大詞典》:同岁(同歲)
(1). 汉 时称同一年被荐举为孝廉者。犹科举时代的同年。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南阳五世公》:“ 南阳 五世公 为 广汉 太守,与司徒长史 段辽叔 同岁。” 吴树平 校释:“同岁,同年被辟举。”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参见“ 同年 ”。
(2).同一年。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韩遂 请与公相见,公与 遂 父同岁孝廉。”晋书·刘弘传:“ 侃 与 敏 同郡,又同岁举吏。”
(3).年龄相同。 唐 白居易 《自觉》诗之一:“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同岁 崔舍人 ,容光何灼灼,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刘心武 《班主任》:“ 尹老师 和 张老师 同岁,同是一个师范学院毕业。”
《漢語大詞典》:年家
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两家之间的互称。 明 末以后,往来通谒,不论有无年谊,概称年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先君子佐 闽 漕幕时, 方壶山 大琮 为漕, 臞轩 王迈 实之 与 方 为年家,气谊相好。”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德称 两处投人不着,想得 南京 衙门做官的多有年家。”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前 明 正 嘉 以前,风俗犹为近古,必父之同年,方称年伯,而同年之父即不尔……今世不论年谊有无,通謁概称年家,即屠酤儿亦然,最为无理。”
《漢語大詞典》:年兄
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互称年兄。主试人对所取中的门生有时亦用此称呼。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五:“ 绍兴 六年夏,僕与年兄 何元章 会於 钱塘江 上。” 明 叶显祖 《鸾鎞记·探婚》:“昨闻 杜 年兄迎取年嫂到京,特来拜贺。”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我有个年兄 江仲襄 在 江都 作教。”
《漢語大詞典》:年翁
科举时代称同年的父亲。 明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相府连日宴客,都是那几位年翁?”
《漢語大詞典》:年谊(年誼)
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雅令相戏》:“其弟现为部郎,与 袁 有年谊。”《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这个风声传播出来,大家晓得副钦差讲究年谊,就有些人转着湾子前来仰攀;有些的的确确与钦差同年,自然蒙另眼看待;还有些仗着叔伯兄弟的年谊,也来倚附,副钦差亦一概照应。”
《漢語大詞典》:年伯
科举时代为对父亲同年登科者的尊称, 明 代中叶以后亦用以称同年的父亲或伯叔,后用以泛指父辈。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前 明 正 嘉 以前,风俗犹为近古,必父之同年,方称年伯,而同年之父,即不尔。” 清 蒋士铨 《空谷香·病侠》:“小姪不幸,将罹大难,特求老年伯相救。”《文明小史》第五五回:“二人和 秦凤梧 的老子都有年谊, 秦凤梧 只得站起来招呼老年伯。”
《漢語大詞典》:年弟
科举时代对同年登科者的自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今同年往还投刺,俱称年弟。然先人丁丑榜中,惟同馆数相知称之,其餘皆年侍生也。”
《漢語大詞典》:团司(團司)
唐 代新进士及第,负责筹办同年游宴及纠察诸事的机构。主其事者亦称为“团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卷三:“及同年宴於 曲江 亭子, 彖 ( 卢彖 )以雕幰载妓,微服嚲鞚,纵观於侧,遂为团司所发。”《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王禹玉》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 唐 代﹞进士及第,赐宴 曲江 ,状元置司处,谓之团司。” 宋 岳珂 桯史·富翁五贼:“名亦在鼎甲,联鑣入团司。” 清 梁章钜 称谓录·进士:“《国史补》:‘进士榜下择一人为团司。’”
《漢語大詞典》:同年录
科举时代记载同年登科者姓名、年龄、籍贯、履历的册子。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题录》:“刻字的候列位老爷刊同年録。” 清 叶名澧 桥西杂记·履历减年岁:“ 宝佑 四年同年録,第一甲第九人 王应凤 。”
《漢語大詞典》:年末
(1).指名次排在同年登科者的末尾,非同年登科者。亦用作谦词。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状元请先赋一诗作倡,然后资次賡和,老夫叨於年末,亦当效顰。”
(2).一年的末了。如:会计年末结帐,工作很忙。
《漢語大詞典》:庚伯
旧时对同年龄的男性长辈的尊称。多用于名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 楚 人以同岁生者为同年,投刺相謁,呼庚兄庚弟,子姪呼庚伯,习俗然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死后欲寻三娘,而不知其处;近遇庚伯,始相指示。”
《漢語大詞典》:不变价格
也称“可比价格”或“固定价格”。“现行价格”的对称。计划统计工作中用来计算一定时期内不同年份的商品价值指标而规定使用的某一固定期的价格。旨在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便于比较各年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我国规定,1981-1990年期间,以1980年的实际价格为不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