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口里
长城以内的地方。例如:口里人。
《漢語大詞典》:腹诽(腹誹)
亦作“ 腹非 ”。 口里不言,心中讥笑。专制时代有所谓“腹诽之法”。史记·平準书:“ 汤 奏当 异 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汉书·食货志下作“腹非”。朱子语类卷七九:“且如 杨惲 一书,看得来有甚大段违法处,谓之不怨不可,但也无谤朝政之辞,却便谓之腹诽而腰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又逾年,朝士窃窃,似有腹非之者。” 柯灵 《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专制使人沉默,但无法杜绝腹非。”
《漢語大詞典》:吐口
(1).从口里吐出。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2).开口说话。多用于表示同意、提出要求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多方説合,始得从傍劝解,而尸亲仍未尝吐口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这事他絶不吐口应许。” 浩然 《石山柏》:“那时候,领导上很器重他,他 石山柏 只要要求脱产,出去就是区委书记,如今当个县长没问题;他呀,就是不吐口。”
《漢語大詞典》:暖袖
为了御寒在棉袄袖口里面增加袖长的一截棉袖子。
《漢語大詞典》:腻歪(膩歪)
犹腻味。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要是他觉得待在家里腻歪,想出去干个什么,也行喽。”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 李江国 怪腻歪地说:‘去你的蛋!一开口就“是,是,是。”对同志嘛,心里咋想口里就咋说。口和心不一致的人,准臭!’”
《漢語大詞典》:心谤腹非(心謗腹非)
口里不说,心里谴责。谓暗地里反对。语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 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魏书·太祖纪:“已而虑羣下疑惑,心谤腹非。”
《漢語大詞典》:氽子
(1).烧水用的薄铁筒,形状细长,可插入炉子的火口里,使水开得快。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 二春 ﹞提汆子出来,将壶中水倒入汆子。” 浩然 《艳阳天》第七章:“屋里的爸爸在被窝里发话了:‘锅里的水不是等着熬粥吗?等等汆子里的水热了再使不行吗?’”
(2).猛子。游泳时头朝下钻到水里。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又会泅水,任何深处可以一汆子到底,任何深处皆可泅去。”
《漢語大詞典》:嚼子
放在马口里的链形铁器,两端连在缰上,以便驾驭。古名曰“衔”。红楼梦第六八回:“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不然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 峻青 《海啸》第二章七:“你有笼头我有嚼子,反正你是得不了便宜的。”
《漢語大詞典》:马嚼环(馬嚼環)
勒在马口里的小铁链。也称马嚼子。《金瓶梅词话》第八回:“﹝ 王婆 ﹞向前一把手把马嚼环扯住。”亦省称“ 马环 ”。《三侠五义》第十四回:“﹝ 张龙 ﹞上前将 庞昱 马环揪住,道:‘你闯了人,还往那里去?’”
《漢語大詞典》:嗳气(噯氣)
胃里的气体从口里排出,并发出声音。通称打嗝儿。 明 虞抟 《医学正传·心腹痛》:“故胃脘疼痛,吞酸,噯气。”
《漢語大詞典》:口诵心维(口誦心維)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纪述内臣:“﹝礼部﹞谓内书堂宜进 世则 所进,与《忠鑑録》同立谓程,使其口诵心维,可以迁善改过。” 友梅氏 《〈武昌两日记〉序》:“不觉口诵心维,手舞足蹈。”亦作“ 口诵心惟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