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参酌(參酌)
(1).犹言参考;酌定。后汉书·曹褒传论:“ 汉 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 叔孙通 颇採经礼,参酌 秦 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 张飞 自送 玄德 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 陈元龙 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鲁迅 《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
(2).犹商讨。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 宋威 ﹞迹状如此,不应復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 胡宗宪 等参酌议论。”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製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漢語大詞典》:稽参(稽參)
考察;参考。汉书·武帝纪:“稽参政事,祈进民心。”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上则润色於典謨训誥誓命之文,下则稽参於吏户礼兵刑工之事。”
分類:考察参考
《漢語大詞典》:文献(文獻)
(1).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 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 陆游 《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2).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元 杨维桢 《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輒掌録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
《漢語大詞典》:故实(故實)
(1).有参考或借鉴意义的旧事。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於遗训而咨於故实。” 韦昭 注:“故实,故事之是者。” 唐 皎然 《奉同颜使君真卿开元寺经藏院会观树文殊碑》诗:“故实刊 周 典,新声播 鲁 诗。”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这一种办法,是比 日本 大有进步的,我现在提出来,以存 中国 文网史上极有价值的故实。”
(2).出处;典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俗名傀儡子为 郭秃 ,有故实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著述详考故实:“每有赋咏及著譔,所用故实,虽目前烂熟事,必令 秦 与 叔党 诸人检视而后出。”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偶凭杨柳藏春色,为忆 钱唐 是故乡’二句,皆用 苏小 故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 崑崙山 与 西王母 。”
《漢語大詞典》:曲谱(曲譜)
(1).乐谱。 唐 王建 《霓裳词》之四:“旋翻曲谱声初起,除却棃园未教人。”
(2).辑录并分析各种曲调格式供人作曲时参考的书,如 清 人 王奕清 等所编的《曲谱》即是。
《漢語大詞典》:参一(參一)
参考往事而定于一。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自 周 室以来,千有餘岁,独有 文 、 武 、 成 、 康 ,如言必参一焉,取所不能及而称之,犹躄者能言远不能行也。”
分類:参考往事
《漢語大詞典》:资考(資考)
(1).资格和考绩。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校正欠资考者,不署畿官。”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做先生处士,一生一世,不论资考。”金史·李石传:“他日,上復问曰:‘外任五品职事多闕,何也?’ 石 对曰:‘资考少有及者。’”
(2).供参考。 李大钊 《史观》:“过去的陈编,汗牛充栋,于治史学者亦诚不失为丰富资考的资料。”
《漢語大詞典》:参考(參考)
参照他事他说,加以考察。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 軾 寻以敦仁之策,参考众议,皆谓允当。” 孙犁 《耕堂读书记·〈三国志·关羽传〉》:“ 司马迁 参考国语战国策等书,并加实地考察,成为一家之言的史记。”
《漢語大詞典》:材料
(1).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 宋 苏轼 《乞降度牒修定州禁军营房状》:“一面置场和买材料烧造砖瓦。”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上》:“正犹大厦之倾,持颠扶危,须一一修葺,而材料鲜少,此所以为尤难也。”如:不到十年的功夫,山上大家种的树全成材料啦。
(2).提供著作内容的事物。 元 张可久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曲:“山容瘦,木叶彫。对西窗尽是诗材料。”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以眼还眼”》:“那些‘朋友们’……还会知道《凯撒传》的材料是从 布鲁特奇 的《英雄传》里取来的。” 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我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把 祥子 的生活与相貌变换过不知多少次。”
(3).指供参考用的资料。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所以印这个材料,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如:学习材料。
(4).比喻适于做某种事情的人才。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泼烟花专等你个腌材料,快准备着五千船盐引,十万担茶挑。”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我看他的喉咙身段,倒是做生的材料。”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章:“请不要派我做南路主将。萝卜掏宝盒,我不是合适材料。”
《漢語大詞典》:标本(標本)
(1).中医称疾病的外在表现及其根本性质。《素问·标本病传论》:“ 黄帝 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 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素问·标本病传论》:“病发而有餘,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王冰 注:“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復有后病也。” 宋 叶适 《医工叹重赠柳山人》诗:“医工刃人死无律,妄谈标本从何出。”《元典章·礼部五·医学》:“庸医之辈,惟利是图,诊后中间,弗察虚实,不知标本,妄投药剂。”
(2).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参考或展览用的动、植、矿物。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除了教日语,他老在屋里读书或制标本,几乎不过问校务。”
(3).犹标准,典型。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在这件事以前的 云 是一个标本的市侩主义,一个绝对安分守己的好学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半殖民地国家统治阶级的奴隶思想, 李鸿章 在 朝鲜 交涉中,创造了最标本的实例。” 刘大白 《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不曾劳动,却侥幸生存;--这种堕落的生涯,也算得掠夺阶级底标本!”
(4).医学上指用来化验或研究的血液、痰液、粪便、组织切片等。
《漢語大詞典》:参合(參合)
(1).验证相合。韩非子·主道:“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閲焉。”
(2).并列。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 王利器 校注:“谓圣人之功德与天地参也。”
(3).符合。隋书·天文志上:“推北极里数法,夜於地中表南,傅地遥望北辰纽星之末,令与表端参合。” 明 唐顺之 《秋野殷公墓志铭》:“未几,翁子 文辉 以吾友 施子羽 所为状来请,铭状中事,多与 邦靖 所説参合。”
(4).谓综合观察。 唐 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及乱,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不以不必显而废忠,不以不必诛而从乱,参合古今之士,盖百一焉。”《孽海花》第二五回:“把人事天变,参合起来,只怕国运要从此大变。”
(5).综合参考。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与天地相应,参合於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明史·范常传:“羣臣集议,间有异同, 常 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我主要的是参合着战国策竹书纪年史记这三项资料,并没有纯粹依据史记。”
《漢語大詞典》:旁参(旁參)
广泛参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该洽之士,或旁参曲证,得其姓名,以慰作者,则不啻遇之旦暮矣。” 清 戴名世 《论史》:“一人也,必有一人之本末。综其始终,核其本末,旁参互证,而固可以得其十八九矣。”
分類:广泛参考
《漢語大詞典》:参变(參變)
参考而有所变通。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王廷相家藏集》:“ 李献吉 以恢阔统辩之才,成沉博伟丽之文……执符於雅謨,参变於诸子,用成一家之言。”
分類:参考变通
《漢語大詞典》:参看(參看)
(1).同时并看其他材料,以资参考。如:这个问题可以参看《社会语言学》
(2).注释用语。指示读者阅读其他有关材料。
《漢語大詞典》:图书馆(圖書館)
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研究的机构。我国古代公私藏书之处,有石室、阁、观、库、楼、府、殿、堂、室、台、亭等名称,如 天禄阁 、 白虎观 等。 清 末始有图书馆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