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流亡
(1).因在本乡、本国不能存身而逃亡流落在外。《诗·大雅·召旻》:“瘨我饥饉,民卒流亡。” 郑玄 笺:“病国中以饥饉,令民尽流移。”新五代史·杂传十·王周:“ 涇州 张彦泽 为政苛虐,民多流亡。”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那学院里的教授和讲师也到本地初中里来兼点课,多少也能给他们流亡在异地的生活改善一些。”
(2).指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后汉书·虞诩传:“ 詡 乃占相地埶,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賑贫人,郡遂以安。”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臣敢不躬亲畚筑,益修今岁之防,安集流亡,尽復平时之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防城起义清方档案》:“仍著 秦炳直 督飭各军搜捕餘匪,抚恤流亡,以期早日肃清。”
(3).随流水消逝。《楚辞·九章·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 注:“意欲淹没,随水去也。”
(4).犹危亡。《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痛 楚国 之流亡兮,哀 灵脩 之过到。” 王逸 注:“言 怀王 之过,已至於恶, 楚国 将危亡,失贤之故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国新流亡,今乃復殷给,缮饰备利, 吴 必惧,惧则难必至。”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凡吾同胞,其有哀文学之流亡,斯文之隳堕者乎,请速竞争文界,排击文魔,拔劒啸天而起舞!”
(5).散失。史记·儒林列传:“ 秦 时焚书, 伏生 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汉 定, 伏生 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 齐 鲁 之閒。”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尚书叙录》:“夫之厄已至矣, 伏生 掇拾於流亡之餘。”
《漢語大詞典》:危坠(危墜)
(1).犹危亡。管子·牧民:“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絶,我生育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致届 官渡 ,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於危坠。” 宋 范仲淹 《再奏乞两府兼判议》:“国家当令大臣,各竭其力,以持危坠之势。”
(2).见“ 危堕 ”。
分類:危亡
《漢語大詞典》:危堕(危墮)
从高处落下。堕,或作“坠”。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今之言毬之害者,必曰有危堕之忧,有激射之虞,小者伤面目,大者残形躯。” 马通伯 校注:“堕,或作‘坠’。”
分類:高处落下
《漢語大詞典》:败乱(敗亂)
(1).混乱。六韬·略地:“其车骑鋭士,或衝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当 秦 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其后 韩侂胄 、 史弥远 、 贾似道 相继盗政,羣小又从而附和之,日入於败乱而不知,非以权重故耶?”
(2).危亡;崩溃。汉书·刘向传:“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兴废,故臣敢极陈其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 北京 以南地区的土豪和 河北 一带一样,在 蒙古 南侵, 金 军败乱的过程中,纷纷组织武装,结寨自保。”
(3).败坏。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更始 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羣生危蹙。”三国志·魏志·李胜传:“今大将军 爽 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庞颖公 为 开封府 判官,独奏 讽 ,以为苟不惩治,则败乱风俗,将如 西晋 之季。”
《漢語大詞典》:危失
犹危亡。晏子春秋·问上七:“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
分類:危亡
《漢語大詞典》:忧天(憂天)
担心天塌下来。喻多余的顾虑。亦以喻忧虑国家危亡。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之二:“畴昔忧天,如今怀土,田舍鸡肥社酒香。” 清 方文 《移尊过万茂先兼悼苏武子》诗:“华髮萧疎将蹈海,朱颜憔悴为忧天。”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论下》:“忧天悯人不得已之心,百世如将见之。” 清 黄遵宪 《述怀》诗:“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参见“ 杞人忧天 ”。
《漢語大詞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清 邵长蘅 《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粤剧《关汉卿》第六场:“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
《漢語大詞典》:恤纬(恤緯)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 宗周 之陨。”谓寡妇不忧其织事,而忧国家之危亡。后因以“恤纬”指忧虑国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太一推算:“人情业业,皆有忧葵恤纬之虑。” 宋 陆游 《读史》诗:“恤纬不遑嫠妇嘆,美芹欲献野人心。” 清 赵翼 《读史》诗之三:“颇闻臺省尚委蛇,风议争嗤恤纬嫠。”
《漢語大詞典》:救国(救國)
挽救国家,使免于危亡。 茅盾 《少年印刷工》十七:“ 东北 义勇军原来仍旧在活动,而且全 中国 各处有民众的救国运动。”
《漢語大詞典》:危亡
危急,灭亡。荀子·富国:“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不下 汉王 ,危亡可立而待也。”南史·虞寄传:“况将军衅非 张绣 ,罪异 毕諶 ,当何虑於危亡,何失於富贵?”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我们愿意和你们合作到底,共同挽救民族于危亡。”
《漢語大詞典》:垂绝(垂絶)
(1).临终。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司马温公 ﹞歷敍多年不为人作碑志,所辞拒者数十家,后復辞 刘原父 垂絶之託。” 明 唐顺之 《松阳知县胡君墓志铭》:“君之生也,趄趄踽踽,不能为巧;逮其卒也,垂絶之言,一何了了。”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寳玉 病亦加,一日垂絶,忽有一僧持玉来,遂苏,见僧復气絶,歷噩梦而觉。”
(2).接近危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海运:“至 元顺帝 时,漕河不通,始纳 张士诚 之降,赖其海道贡米,以活 燕京 垂絶之命。”
《漢語大詞典》:救亡
拯救国家的危亡。左传·昭公十八年:“ 子大叔 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孔丛子·执节:“今 秦 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顾以国事日非,思变法救亡,太后意不谓然,积相左。” 丁玲 《县长家庭》三:“你爸爸很爱你的,他喜欢你回去,你在家一样也可以做救亡工作。”
《漢語大詞典》:高危
(1).位高势危。旧多指君王位高骄妄以致危亡。语出孝经·诸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汉 扬雄 《解嘲》:“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2).指尊高的帝位。 唐 魏徵 《谏太宗十思书》:“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夫惟人君不以高危自处,而以谦卑育物为心,人人得而亲近之,亦人人得而取给之。”
(3).高而险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匡复(匡復)
谓挽救复兴危亡之国。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復 汉 室,宗社将絶,又能正之。”南史·宋武帝纪:“以公有匡復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既伸匡復之谋,实显肃清之效。”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赏春》:“若欲移孝为忠,便可图存匡復。” 赵朴初 《满江红·悼卢蒙巴》词:“衝冠发,呕心曲,驱寇虏,图匡復。”
《漢語大詞典》:救倾(救傾)
拯救危亡。国语·吴语:“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
分類:拯救危亡
《漢語大詞典》:危主
濒于危亡的君主。管子·任法:“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漢語大詞典》:濒危物种
处于危亡状态的物种。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鹮、银杉、珙桐等。数量稀少,地理分布狭窄。其绝灭趋势除与自然灾害有关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森林破坏、水体污染等。其种类仍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