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爪牙
(1).人的指甲和牙齿。吕氏春秋·恃君:“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初学记卷五引 晋 杨泉 《物理论》:“石,气之核也。气之生核,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2).动物的尖爪和利牙。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虎兕所以能执熊羆,服羣兽者,爪牙利而攫便也。” 唐 卢纶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歘然扼顙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西游记》第三四回:“虎斗时,爪牙乱落。”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悲哀。”
(3).喻勇士;卫士。《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郑玄 笺:“此勇力之士。” 唐 陆贽 《普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三事大夫竭诚於内,羣帅爪牙宣力於外。”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李都督 虽然驍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手下爪牙看看将尽,叹曰:‘悔不听 郭判官 之言,乃为犬羊所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见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
(4).比喻武臣。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 唐 颜真卿 《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铭》:“公兄左羽林军大将军平卢副持节 怀亮 ,以 方虎 之才,膺爪牙之任。”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道:“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5).形容勇武。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勑:近制选内臣之善於其职者,监视诸镇,盖所以将我腹心之命达於爪牙之士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爪牙之将,用不拘资。”《花月痕》第四回:“本爵钦承威命,统领之戎,招募悉拳勇之材,团练集爪牙之利。”
(6).党羽;帮凶。史记·酷吏列传:“是以 汤 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於文学之士。” 唐 元结 《问进士》之一:“外以奉王命为辞,内实理车甲,招宾客,树爪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无非为一己之耳目爪牙,得以於中取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二:“ 郭全海 寻思‘ 满洲国 ’这么一个大密探,藏在这儿一年多,没有发觉,一定有爪牙。”
《漢語大詞典》:捉刀
(1). 曹操 将接见 匈奴 来使,自以为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使 崔季珪 代,自己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使人问 匈奴 使:“ 魏王 何如?”使答:“ 魏王 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 晋 裴启 语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唐 刘知几 辨其非事实。见史通·暗惑。后因称代人作文或顶替人做事为“捉刀”。 清 徐述夔 《八洞天·补南陔》:“弱笔岂堪捉刀,还须先生自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许三多 ﹞于归后,为其壻捉刀。作试帖诗甚工。女子能诗者多,能为试帖者颇少。”参见“ 捉刀人 ”。
(2).借指卫士。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制: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 胡三省 注:“捉刀,执刀以卫左右者也。”
《漢語大詞典》:捉刀人
(1).指 曹操 。引申指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宋 刘子翚 《建康六感·吴》诗:“龙翔大耳儿,虎视捉刀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甚至三寸弓鞋,不屑自製,亦倩老嫗贫女为捉刀人者,亦何借巧藏拙,而失造物生人之初意哉!” 胡适 《〈西游记〉考证》六:“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荐绅台阁诸公皆倩为捉刀人。”参见“ 捉刀 ”。
(2).指侍从卫士。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石 从他处逃出,遇总兵 张维忠 闻变驰救,见 石 仓惶, 张 命以捉刀人氊笠覆其首,列之道前,竟为识者缚去。”
《漢語大詞典》:金瓜
(1).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铜制,金色。 元 张昱 《辇下曲》之十九:“卫士金瓜双引导,百司拥醉早朝回。”《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武士手执大红罗销金伞盖,左右金瓜银鉞,鐙棒戈矛。”
(2).借指执金瓜的卫士。《宣和遗事》前集:“﹝这和尚﹞使此妖法諕朕,交金瓜簇下斩讫报来!”
(3).瓜名。瓜皮为金黄色或红黄色。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金瓜》:“金瓜为蔬类植物,秋结实,形扁圆,色赭,亦名北瓜。”
《漢語大詞典》:爪士
卫士;禁卫军将士。《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士。” 马瑞辰 通释:“爪士犹言虎士。《周官》虎賁氏属有虎士八百人,即此。説苑·杂事篇曰:‘虎豹爱爪,故虎士亦云爪士。’虎賁为宿卫之臣。”新唐书·王重荣传:“天子爪士,而藩校辱之!”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五年:“ 謨 ( 蔡謨 )上疏曰:‘……以国之爪士击寇之下邑。’” 胡三省 注:“今 謨 直谓殿中兵为爪牙之士。”
《漢語大詞典》:单刀(單刀)
(1).谓手持一把刀。陈书·华皎传:“从征 留异 , 侯安都 於巖下出战,为贼斫伤, 僧朔 单刀步援。”南史·戴僧静传:“会 魏 军至, 僧静 应募出战,单刀直前。”
(2).指佩刀的卫士。魏书·萧昭业传:“﹝ 周奉叔 ﹞专恣跋扈,无所忌惮,常从单刀二十口出入禁闥,门卫莫敢訶止。”
(3).武器名。单手握持的短柄长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团练勇﹞手中却是拿的单刀藤牌,腰上插了六响手枪。”
《漢語大詞典》:警场(警場)
(1).古代帝王祭祀行大礼前夕奏乐严鼓,侍卫警夜,止人清场,谓之“警场”。 宋 洪适 《转对札子》:“今所用鼓吹警场诸工,凡一千一百五十有九人。”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冥灵社首凤:“ 光尧 上仙,於梓宫发引前夕,合用警场导引鼓吹词。”
(2).指负责警夜守鼓的卫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又置警场於 宣德门 外,谓之武严兵士。”宋史·乐志十五:“国家大饗、乘舆斋宿必设警场,肃仪而严祀事。”
《漢語大詞典》:碧襕(碧襴)
(1).绿色的襴衫。为古代执仪仗的卫士所服。宋史·仪卫志六:“殿中职掌执繖扇人,服幞头、碧襴、金铜带、乌皮鞾。”
(2).指穿碧襴的卫士。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金吾仗碧襴一十一,各执仪刀。”宋史·仪卫志一:“次都押衙二人,立於碧襴之南,少退。”
《漢語大詞典》:仗士
卫士。宋书·范晔传:“明日,仗士送 曄 付廷尉,入狱。”新唐书·桑道茂传:“是日北军谋乱,仗士禽斩之。”
分類:卫士
《漢語大詞典》:校卫(校衛)
卫士。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二幕:“因此我们集合了许多人去跟那些奸贼辩理,想不到他们竟命许多校卫,拿着鞭子、棍子把我们乱打一顿。”
分類:卫士
《漢語大詞典》:武士
(1).有勇力的人。墨子·备梯:“攻备已具,武士又多,争上吾城,为之奈何。”庄子·人间世:“上徵武士,则 支离 攘臂而游於其间。”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俺 汉王 自亭长出身,起兵 丰 沛 ,只重武士,不贵文臣。” 蒋光慈 《劳动的武士》诗:“我敬爱的劳动的武士啊!你是英雄的,而且是忠诚的。”
(2).指宫廷卫士。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力士、武士固近侍傍。”
(3).即武卒。史记·苏秦列传:“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参见“ 武卒 ”。
(4).中世纪 欧洲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骑士。 鲁迅 《准风月谈·黄祸》:“他( 德 皇 威廉 )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 罗马 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
《漢語大詞典》:武卒
(1). 战国 时 魏国 按规定标准选拔的步兵。
(2).指军队、士兵。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及其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都城屠於 勾践 ,武卒散於 黄池 。” 唐 李白 《大猎赋》:“又命建夔鼓,励武卒。”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汉 兴,立博士,置辟雍,桥门观听,縉绅动色,蕃夷武卒莫不受经。”
《漢語大詞典》:卫士(衛士)
负责警卫的兵士。《穀梁传·僖公十年》:“ 丽姬 欲为乱,故谓君曰:‘吾夜者梦夫人趋而来。’曰:‘吾苦畏,胡不使大夫将卫士而卫冢乎!’”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卫尉掌宫门卫士,屯兵诸侯。”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劲旅当先,谋臣随驾,卫士两行辅夹。”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我兄弟一个人,只带了两名卫士,到这里来和他们硬挺。”
《漢語大詞典》:交戟
(1).谓卫士执戟相交。史记·项羽本纪:“ 噲 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旧题 汉武帝 《柏梁诗》:“宗室广大日益滋,周卫交戟禁不时。”
(2).有士兵守卫之地。指宫廷。 汉 刘向 《上灾异封事》:“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 唐 柳宗元 《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小人浮议,困在交戟。”
《漢語大詞典》:仪卫(儀衞)
仪仗与卫士的统称。魏书·李元护传:“若丧过 东阳 ,不可不好设仪衞,哭泣尽哀,令观者改容也。”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仰堂宇之威容,覩四垣之仪衞。”宋史·仪卫志一:“ 徽宗 政和 三年,议礼局上 大庆殿 大朝会仪衞。” 清 戴名世 《孑遗录》:“ 史可法 以父丧归,继 可法 者为 郑二阳 。 二阳 行军,仪衞甚盛。”
《漢語大詞典》:甲仗
亦作“ 甲杖 ”。
(1).披甲执兵的卫士。晋书·桓冲传:“又詔 冲 及 谢安 并加侍中,以甲杖五十人入殿。”宋书·武帝纪上:“十月, 高祖 领 青州 刺史。甲仗百人入殿。”南史·陆子隆传:“ 文帝 嗣位, 子隆 领甲仗宿卫。”
(2).泛指武器。周书·武帝纪下:“ 齐 众大溃,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辽史·礼志六:“腊辰日,天子率北南臣僚并戎服,戊夜坐朝,作乐饮酒,等第赐甲仗、羊马。”明史·孙承宗传:“ 沈棨 、 杜应芳 缮甲仗,司务 孙元化 筑礮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先后降者数十万,委弃甲仗如山。”
(3).指兵器库。新唐书·五行志一:“ 显庆 元年九月戊辰, 恩州 、 吉州 火,焚仓廪、甲仗、民居二百餘家。”
《漢語大詞典》:营卫(營衛)
(1).军营护卫。史记·五帝本纪:“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2).指营门卫士。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 噲 , 噲 直撞入,立帐下。”
(3).护卫。三国志·魏志·任峻传:“贼数寇钞絶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云笈七籤卷一○五:“入山求芝草灵药,所欲皆得,山神玉女自来营卫,狼虎百害不敢犯近。”
(4).指军营。新唐书·陆贽传:“夫 关中 ,王业根本在焉。豪杰之在 关中 者,与籍於营卫不殊。”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翚帅师:“古者兵出于农,有事则聚而授甲,役竣则散而归田,非有营卫之屯聚,方镇之瓜分,可籍之以为变。”
(5).中医指血气之作用。灵枢经·营卫生会:“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宋 梅尧臣 《汝州王待制以长篇劝予复饮酒因谢之》诗:“前因饮酒多,乃苦伤营卫。” 清 戴震 《答彭进士允初书》:“饮食之化为营卫,为肌髓,形可并而一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凡所浴顥气则新絶,凡所遇思潮则新絶,顾环流其营卫者,则依然 炎 黄 之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