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匆 → 悤匆”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走马(走馬)
(1).骑马疾走;驰逐。《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王先谦 集疏:“玉篇·走部:‘趣,遽也。曰:“来朝趣马。”言早且疾也。’知 韩 ‘走’作‘趣’。” 唐 杜甫 《去秋行》:“去秋 涪江 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本犹虑其变也,檥舟三十里外待之。密约云:若事谐,走马相报。” 邓家彦 《狱中感事》诗:“登楼有客非吾故,走马何人傲乃公。”
(2).良马,善走的马。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尸子:“买马不论足力,而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遣 孙纵之 等前后十餘辈,多齎金宝走马,赂遗 盖主 。” 颜师古 注:“走马,马之善走者。” 孙犁 《风云初记》九:“再不就叫他们备上一匹走马,脚手不沾地,就送你到了 高阳城 。”
(3).指驰马禀报军情或传递文书之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不闻有一人援桴鼓誓众而前者,但日令走马来求赏给,助寇为声势而已。”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 应机 至州,未几,有走马入奏事。”
(4).比喻时间短暂。 元 商衟 《玉抱肚》曲:“更做道走马儿恩情,甚前时聚会,昨宵饮宴,今朝祖送,来日离别。”
(5).比喻匆促;快速。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十三妹 在 黑风岗 能仁古刹 救了公子的性命,全了 张金凤 的贞节,走马联姻,立刻就把 张金凤 许配公子。” 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我们因为走马游山,前后只有三日工夫好费。还要包括出发和到着的日期在内,所以,许多风景都只能割爱。”
(6).见“ 走马灯 ”。
《漢語大詞典》:走马灯(走馬燈)
(1).一种供玩赏的花灯,中置一轮,轮周围置纸人纸马等像。轮下燃烛,热气上腾,引起空气对流,使轮转动,纸像随而旋转。又叫马骑灯。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夜市:“春冬扑卖玉栅小球灯、奇巧玉栅屏风、捧灯球、快行胡女儿沙戏、走马灯……等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2).常用以形容动作忙碌而不断重复。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往来的人一上一下,似走马灯儿一般。”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二:“想想这个,想想那个,他的思想像走马灯似的,随来随去,没法集中。”亦省称“ 走马 ”。 柴萼 《梵天庐丛录·长安蹈灯词》:“ 长安 之夕,灯火楼臺,万家烟景,鱼龙走马,以及鰲山牌对,百戏具陈,万盏明灯,极太平景象。”
《漢語大詞典》:局促(侷促,跼促)
(1).狭窄,不宽敞。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其城郭卑小局促。” 宋 司马光 《王书记以诗相示感遇》诗:“樊笼厌局促,野性那能驯?”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
(2).形容见识、心胸或作品的意境狭隘。文选·傅毅〈舞赋〉:“嘉《关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局促。” 李善 注:“局促,小见之貌。”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思光 紆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朱子语类卷一一七:“説下学工夫要多也好,但只理会下学也局促了,须事事理会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山谷 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要学 太史公 读书之法,借名山大川做良师益友,使笔底无局促之形。”
(3).匆促;短促。 汉 刘桢 《诗》:“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北史·夏侯夬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间耳。” 唐 韩偓 《寄友人》诗:“长拟醺酣遗世事,若为局促问生涯。”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九:“有客叹二毛,操觚序 金谷 。酒空人尽去,聚散何局促。”如:只有五分钟,实在太局促了。
(4).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后汉书·仲长统传》:“六合之内,恣心所欲。人事可遗,何为局促?” 唐 杜甫 《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徘徊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宋 陆游 《黄州》诗:“局促常悲类 楚 囚,迁流还嘆学 齐 优。” 明 唐顺之 《狂歌行赠孟中丞有涯》:“焉能俛首学侏儒,局促羞为辕下驹。”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何必一生局促软红尘土中,以为得计乎?”
(5).拘谨,不自然貌。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凡下官见上官,所言殊有条理,不免局促之状。”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 朱延年 坐下来很局促,感到 徐总经理 的话里有刺。”
侷促:1.拘谨,拘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曰:‘侷促效辕下驹,夙所羞也。’”《再生缘》第六四回:“休侷促,要安宜,作事务当谨机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这几个志愿军代表,大约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场面,侷促不安地喊着:‘不行!不行!’”
(2).谓限制在狭小地区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现在情形大不同了,大多数的人在乡间并无可归的‘田园’,终身侷促在都市‘尘网’之中。”
(3).谓狭小。如:居处侷促。
跼促:1.迫仄;狭小。 南朝 梁 何逊 《赠江长史别》诗:“笼禽恨跼促,逸翻超容与。”《冷眼观》第二四回:“当因地方跼促,就在老夫妻卧房外面摆了一牀卧具,请他睡觉。”
(2).谓胸襟狭窄,不够豁达大度。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夕行闻夜鹤》:“抱跼促之短怀,随冬春而哀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人之不可不豁达大度也!跼促瑟缩人,何能画?”
(3).处境窘迫。 清 邹弢 《三借庐笔谈·汪柳门》:“ 泉唐 汪柳门 侍读未贵时,避难於吾乡之 南钱 ,流离辛苦,跼促可怜,故诗多感慨哀思。”
(4).不安貌。 唐 灵澈 《听莺歌》:“众雏飞鸣何跼促,自覘游蜂啄枯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话间,妮子频来出入。 王 跼促不安,离席告别。” 何垠 注:“跼促,忧不自安也。”
(5).短促,匆促。 唐 元稹 《忆云之》诗:“百龄颇跼促,况復迷寿夭。”
(6).拳曲,弯曲。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顷因游学,逝此一室。以主僧不闻郡邑,乃瘞於牖下,而尸骸跼促。死者从直,何以安也。”
《漢語大詞典》:苍黄(蒼黄)
(1).青色和黄色。 元 许谦 《冯公岭》诗:“寒松荒草间苍黄,照眼峥嶸三十里。”
(2).黄而发青;暗黄色。《素问·五常政大论》:“其色苍黄。” 王冰 注:“色黄之物外兼苍也。”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诗:“健羡觥飞酒,苍黄日映篱。” 丁玲 《奔》:“夹在这里奔着的,还有那些苍黄的不像人样的女人们。”
(3).引申为苍凉。 唐 于逖 《野外作》诗:“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 清 倪瑞璿 《过凌城庙谒古戴二公忠义冢》诗:“老树枝交天,苍黄覆古庙。”
(4).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以“苍黄”比喻事物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苍黄反覆,哀哉命也!”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钟山 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 。”
(5).匆促;慌张。 唐 温庭筠 《湖阴曲》:“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金史·完颜奴申传:“俄闻军败 衞州 ,苍黄走 归德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于 天宝 十四年冬初确曾回过 梁园 ,遇 安禄山 之乱而苍黄南奔。”
(6).指天地。 清 王吉武 《重修六贤祠成展祭作》诗:“乾坤有倾折,凭谁奠苍黄。”
《漢語大詞典》:因而
(1).连词。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区区之 薛 ,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丽戎 之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玉, 始皇 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宋 苏轼 《谢制科启》:“请属之风,或因而滋长。”《水浒传》第四七回:“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
(2).匆促;草草;轻易。 宋 史达祖 《杏花天》词:“屏山几夜春寒浅,却怕因而梦见。”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这姻缘甚些天赐,且因而勉强从之,免的道外向夫家有怨词。”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閒抛掉,因而零落!”
(3).轻忽;很不重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怎敢因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当如此,切须爱护,勿得因而。”
(4).轻微;不足道。 元 商衟 《月照庭·问花》套曲:“仗聪明、国色两件儿,覷 五陵 英俊因而。”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交朋友皆呼信有之,你可休看覷因而。”
《漢語大詞典》:促迫
(1).狭隘。隶释·汉西狭颂:“阨苲促迫,财容车骑。”
(2).严急,不宽容;逼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盛冬日短,寒以杀物,政促迫,故其罚常寒也。”后汉书·郑兴传:“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促迫,故行疾也。”
(3).急迫;匆促。 汉 焦赣 《易林·贲之涣》:“利少囊缩,秖益促迫。” 宋 沈俶 《谐史》:“国家用法,敛及下户,期会促迫,刑法惨酷。”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缓带对藜羹,下筋免促迫。”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天色已经昏黑,晕黄的电灯光照着从缺口间憧憧往来的人影,历乱,促迫,颇呈鬼趣。”
(4).催逼,推动。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 始肯留真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盖一经兵乱,不肖之人,妄相促迫,草芥其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第四节:“我受着这种进步意见的促迫,实在不应该再有二句话好说。”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五节:“ 义和团 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运动,在各种原因的促迫下,爆发了庚子年战祸。”
《漢語大詞典》:急节(急節)
(1).急速的乐曲节奏。文选·傅毅〈舞赋〉:“及至迴身还入,迫於急节。” 李善 注:“逼迫於曲之急节也。”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繁音急节十二徧,跳珠撼玉何鏗錚。”
(2).指声调急促。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3).谓急速迁移。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吕延济 注:“急节,谓迁移速也。”
(4).指急速而过的时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二:“急节谢流水,羈心摇悬崖。”
(5).指急变的时令。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曰若先生,逢辰之缺,温风怠时,飞霜急节。”南史·袁彖传:“夫迅寒急节,乃见松筠之操;危机迥构,方识贞孤之风。”
(6).犹匆促;急忙。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则见他无发付氲氲恶气,急节里不能勾步步相随。”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偶见》:“他三回自语,一顾倾人。急节中间,难以相近。”
《漢語大詞典》:急迫
(1).犹紧急。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袁釰 者, 羌 豪也。 秦 时,拘执为奴隶,后得亡去。 秦 人追之急迫,藏於穴中。”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窃以为古人之所以大过於人者,惟能於扰攘急迫之中,行宽大闲暇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 茅盾 《喜剧二》:“肚子里早就咕咕地叫,这是比什么都急迫。”
(2).匆促;急促。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人欲得正己而物正,大抵道义虽不可缓,又不欲急迫,在人固须求之有渐,於己亦然。”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寺僧闻棺中急迫有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事情很多,时间急迫,不可能多过细的考虑。”
(3).迫切。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弟年近古稀矣……且生世之苦目击又已如此,使我学道之念转转急迫也。”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来援的敌人,既然是 贾立义 带队,他不同于 石黑 ,很可能没有那种急迫的心情。”
(4).焦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及 武王 既丧, 商 人不靖,观《鴟鶚》《小毖》之诗,悲哀急迫,岌岌然若不可以一朝居。” 柔石 《二月》十八:“ 萧 一时非常急迫,他眼盯住看这妇人,他只从她脸上看出憔悴悲伤。”
《漢語大詞典》:匆卒
忙碌;匆促。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 陈州 召至闕,拜司諫,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怱卒,未能也。” 宋 苏轼 《与范梦得书》:“子功復旧物,甚慰众望,来日方往浴室也。人还,怱卒。不宣。”
分類:忙碌匆促
《漢語大詞典》:匆草
匆促。 宋 苏辙 《次韵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宛丘见寄》:“行舟借问何怱草? 淮口 无潮月正亏。”
分類:匆促
《漢語大詞典》:仓促(倉促)
匆促。 丁玲 《水》一:“家里的人,和着一些仓促搬来的亲戚,静静的坐在黑下来了的堂屋里。”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东线部队出国太仓促了。”
分類:匆促仓促
《漢語大詞典》:促急
(1).严酷,不宽容。 汉 陆贾 新语·辅政:“近温厚者行宽舒,怀促急者必有所亏。”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刘歆 以为舒者侯王展意顓事,臣下促急,故月行疾也。”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后復仕为 左冯翊 ,坐遇下促急,司隶校尉举奏免官。”
(2).急躁。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太阳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为毒。”宋书·谢景仁传:“ 玄 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詔续至。”
(3).匆促;匆忙。《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前向我进来的促急,还有 海棠楼 、 锦官楼 两个去处,我没曾到得,你送我到那边走一遭去。”
《漢語大詞典》:匆速
匆促。北齐书·恩倖传·和士开:“太后曰:‘梓宫在殯,事大怱速,欲王等更思量。’”
分類:匆促
《漢語大詞典》:荒速
匆促;仓卒。荒,通“ 慌 ”。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二公不为科举学,虽场屋荒速之文,与论著金石等。”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明月下,见一块大石头,放下棹竿,方纔歇不多时,只听得有人走得荒速。”
分類:匆促仓卒
《漢語大詞典》:偬卒(傯卒)
匆促。 明 张居正 《答棘卿刘小鲁》:“自遘先人之变,公私傯卒,苦情鬱抱。”
分類:匆促
《漢語大詞典》:急就
(1).速成;匆促而成。史记·李斯列传:“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復彊,相聚约从,虽有 黄帝 之贤,不能并也。” 宋 杨万里 《跋悟空道人墨迹》诗:“更令添此帖,急就不须珍。” 叶圣陶 《某城纪事》:“ 仲箎 说完他的急就的计划,结句说:我们至亲,一定可以帮忙吧?”
(2).见“ 急就篇 ”。
分類:速成匆促
《漢語大詞典》:急就篇
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 汉 史游 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 汉 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汉书·艺文志:“ 元帝 时,黄门令 史游 作急就篇。” 鲁迅 《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唐 末 宋 初用过《太公家教》,久已失传,后来才从 敦煌 石窟中发现。而在 汉 朝,是读急就篇之类的。”亦作“ 急就章 ”。魏书·崔浩传:“ 浩 既工书,人多託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 清 赵翼 《独夜》诗:“时趋竞尚新翻曲,旧学几忘《急就章》。”亦省作“ 急就 ”。齐民要术·杂说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