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横飞(横飛)
(1).交错飞行。 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霹靂交震,雷电横飞。”
(2).指交错传递。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或顰噈辞觴,或奋爵横飞。” 唐 韩愈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诗:“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 何其芳 《试看天地翻覆》:“这里那里的人间城郭,炮火横飞。”
(3).奋飞;奋力行动。 唐 薛能 《早蝉》诗:“暂落还因雨,横飞亦向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今老将就木,潦倒不能横飞。”
(4).四处飞扬。 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一:“艷歌横飞送落日,哀筝自响吹霜风。”
(5).形容文字写作之迅疾。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曹学佺》:“笔墨横飞,篇帙腾涌。”
(6).形容兴致昂扬。 徐迟 《黄山记》:“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一八六○公尺的 莲花峰 , 黄山 最高峰的绝顶。”
《漢語大詞典》:力行
(1).犹言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孔 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陵压:“ 严安之 、 崔谭 俱为赤尉,力行猛政。”
(2).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 孔 孟 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漢語大詞典》:不亲(不親)
(1).不亲近;不亲睦。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史记·楚世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以众胁寡,小国不附。” 明 刘基 《郁离子·道术》:“上罔下则不亲,下罔上则不孙。”
(2).不接触;不接近。孟子·离娄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 曰:‘礼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王莲舫》:“惟是男女授受不亲,虽周旋于患难之间,不敢不谨。” 郁达夫 《迟桂花》:“但因这许多年数的不看报,不识世务,不亲笔砚的缘故,终于下了好几次决心,而仍不敢把这心愿来实现。”
(3).不亲身力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诗·小雅·节南山》作“弗躬弗亲”。
《漢語大詞典》:勉勉
力行不倦貌。《诗·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朱熹 集传:“勉勉,犹言不已也。” 宋 陆游 《自规》诗:“修身在我尔,勉勉尽餘生。” 清 侯方域 《刘次邻字说》:“岂古之外而牧伯,而以勉勉纲纪者耶?”
分類:力行不倦
《漢語大詞典》:四科
(1). 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 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南史·王俭传:“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 ,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 。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汉 代举士的四种科目。通典·选举一:“﹝ 汉武帝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4).指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 注引 颜师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5). 唐高宗 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科:“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漢語大詞典》:威行
(1).武力行为。国语·晋语六:“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
(2).指道德行为。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张守节 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
(3).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提学宪臣革复:“提学宪臣,累朝无之,盖国初最重教职。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 陈炽 《议院》:“ 英 人剏之于前, 德国 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漢語大詞典》:变乱(變亂)
(1).变更,使紊乱。书·无逸:“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 月仙女 杖断一百,因变乱败坏风俗。” 吴晗 《灯下集·宋明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这种变革的要求就被中原的地主阶级斥责为‘轻巧’,斥责为变乱祖宗成法。”
(2).由战争或暴力行动所造成的混乱。韩非子·八说:“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世事有反覆,变乱兴须臾。” 王西彦 《黄昏》:“但灾难的来临总是出人意外的,她遭遇到一场怎样的变乱!”
《漢語大詞典》:晏子裘
春秋 齐 相 晏婴 ,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孔子 弟子 有若 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 任棠 水,仍传 晏子 裘。”亦省作“ 晏裘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叹。”参阅礼记·檀弓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
《漢語大詞典》:帆船
装有帆篷借用风力行驶的船。 宋 王安石 《将次镇南》诗:“ 豫章 江面朔风惊,浩荡帆船破浪行。”《老残游记》第一回:“那边一隻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
《漢語大詞典》:踶跂
用尽心力,勉力行之的样子。庄子·马蹄:“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蹩躠、踶跂,皆用心为仁义之貌。” 元 卢挚 《与姚江村先生书》:“篤好古道者,莫不踶跂振跃,操觚挈牘,咀英蘤,潄芳润,以求理义之指归。”
《漢語大詞典》:强仁
亦作“彊仁”。 勉力行仁。礼记·表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
分類:勉力力行
《漢語大詞典》:极权(極權)
谓统治者依靠暴力行使统治权力,人民毫无自由。 周恩来 《民族至上与国家至上》:“一切帝国主义的国家,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机关,而法西斯的国家,或因为战争而亦极权化了的国家,更是极少数大资产阶级统治的机关。”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集中的意思我理解不是极权。”
《漢語大詞典》:不法之徒
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例如:探矿人、经纪人、赌棍、不法之徒及其他各色各样的人的涌流。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
《漢語大詞典》:全武行
原指戏曲舞台上全副武打表演。亦用以喻暴力行动。含贬义。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官办的《中央日报》讨伐得最早,真是得风气之先,不愧为‘中央’;《时事新报》正当‘全武行’全盛之际,最合时宜,却不免非常昏愦。” 郭沫若 《羽书集·‘侵略日本’的两种姿态》:“自由主义的 日本 政治家和言论家的亲善剧退了场,法西斯谛的军阀及其爪牙的全武行,正打得锣鼓喧天。”
《漢語大詞典》:借风使船(借風使船)
借风力行船,比喻顺势行事。红楼梦第九一回:“﹝ 宝蟾 ﹞正要寻个路头儿,因怕 金桂 拿他,所以不敢透漏。今见 金桂 所为,先已开了端了,他便乐得借风使船,先弄 薛蝌 到手,不怕 金桂 不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