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聪明(聰明)
(1).视听灵敏。易·鼎:“巽而耳目聪明。”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 宋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诗:“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孺人今行年七十,聪明强健,无异曩昔。”
(2).谓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 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
(3).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 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 。”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 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4).指智慧才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
(6).特指君主的视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 、 虞世基 、 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7).犹耳目。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 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 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
(8).指刺探消息的人。汉书·韩延寿传:“ 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
《漢語大詞典》:力强(力彊)
亦作“ 力彊 ”。勉强。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三国志·蜀志·孟光传:“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彊致也。”
分類:勉强力强
《漢語大詞典》:豪健
(1).势力强大;声望显赫。后汉书·桓谭传:“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讎,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於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自理而无復法禁者也。” 唐 杜牧 《大雨行》:“尽召邑中豪健者,阔展朱盘开酒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明 季以来, 宋 学太盛。于是近今之士,竞尊 汉 儒之学,排击 宋 儒,几乎南北皆是矣。豪健者尤争先焉。”
(2).强健;壮健。 唐 杜甫 《沙苑行》:“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无,每岁攻驹冠边鄙。”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且其弟 岳 亦豪健絶人者也, 徐 沂 间人,鷙勇如 棐 岳 类甚众,若不收拾驱使令捕贼,即作贼耳!” 明 高启 《忆昨行寄吴中故人》诗:“我今齿髮虽未老,豪健已觉难如前。”
(3).气魄大,强有力。 唐 元稹 《唐故使持节万州诸军事万州刺史赐绯鱼袋刘君墓志铭》:“始君善交人,凡气志豪健尚功名者,多师之。”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於文章,见於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 老泉 之文豪健, 东坡 之文奇纵,而 潁滨 之文深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三家店词:“又 上谷 旅店,有题壁云:一将有餘 魏武帝 ,百身莫赎 楚怀王 。语极豪健。亦无名氏。”
《漢語大詞典》:劲旅(勁旅)
(1).精锐的军队。明史·徐达传:“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诸人多克城斩获,号称劲旅。”
(2).指实力强的运动队等。如:这个省的足球队是一支劲旅。
《漢語大詞典》:尾大
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后汉书·王仲王符仲长统传论:“疎禁厚下,以尾大陵弱。” 李贤 注:“言 周 室微弱而诸侯强盛,如尾大然。” 宋 秦观 《李训论》:“逮 武帝 用 主父偃 之谋,令诸侯得推恩分其子弟。詔下之日,人人各得所愿,法令不更,疆境不变,而尾大之患亡矣。”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臣恐四方守臣,无復能行其志,而尾大之势成,臣愚以为非细故也。”参见“ 尾大不掉 ”。
《漢語大詞典》:尾大不掉
(1).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国初,以 唐 为鉴,削方镇之权,以絶尾大不掉之患,是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西字日报论教士之擅权,教民之梗化,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马南村 《燕山夜话·陈绛和王耿的案件》:“上边用人行政没有精明强干的宰相和他的寮属认真负责,下边的地方官吏则为所欲为,实际上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2).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二·陈友谅始末略:“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 朱自清 《〈你我〉自序》:“《你我》原想写一篇短小精悍的东西;变成那样尾大不掉,却非始料所及。”
《漢語大詞典》:强壮(强壯)
亦作“彊壮”。
(1).中年、壮年。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汉书·苏武传:“ 武 留 匈奴 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髮尽白。” 南朝 陈 徐陵 《让左仆射初表》:“臣闻七十之岁 扬雄 拟经,六十之年 平津 对策,若斯强壮无叹,耆老臣励,则胄华轩冕,才允卿相,出纳流誉,朝野其瞻。”
(2).壮健有力。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林彦振 平日充实,饮噉兼人,居 吴下 ,每以强壮自夸。”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今值隆冬,虽草木亦无可食,强壮者则相聚为盗,老弱者则弃卖妻孥。”红楼梦第二六回:“话説 寳玉 养过了三十三天之后,不但身体强壮,亦且连脸上疮痕平復,仍回 大观园 去。”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章:“因为劳动,给他磨炼出一副强壮的体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这个辕牛一般强壮的小伙子,拉着 生宝 的一只胳膊走了。”
(3).指势力强盛。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雷乘《乾》《大壮》” 晋 杜预 注:“《乾》为天子,《震》为诸侯,而在《乾》上。君臣易位,犹大臣强壮,若天上有雷。”史记·赵世家:“ 李兑 谓 肥义 曰:‘ 公子章 彊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殆有私乎?’”
(4). 宋 代乡兵名。宋史·兵志四:“乡兵者……当是时, 河北 、 河东 有神鋭、忠勇、强壮, 河北 有忠顺、强人, 陕西 有保毅、砦户、强人、强人弓手。”宋史·兵志四:“当 仁宗 时,神鋭、忠勇、彊壮久废,忠顺、保毅仅有存者。”
《漢語大詞典》:颖悟(穎悟)
亦作“頴悟”。 聪明;理解力强。晋书·王戎传:“ 戎 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明 徐渭 《陈山人墓表》:“山人生而頴悟絶羣,年十餘,已知好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因教之读,颖悟非常。指示一过,无再问者。” 徐迟 《牡丹》:“她那时十五岁,人长得美,天赋颖悟,学会了 老牡丹 出场时的那种高度凝聚的技巧。”
《漢語大詞典》:雨燕
(1).雨中的飞燕。 唐 杜甫 《朝雨》诗:“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前蜀 韦庄 《村居书事》诗:“风鶯移树囀,雨燕入楼飞。”
(2).鸟纲。雨燕科大部分种类的通称。飞翔力强而且快。筑巢于峭壁缝隙中、高大屋檐下或树洞中。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林有益。 邵燕祥 《献诗--在毛主席纪念堂前》:“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绕着纪念堂四围的廊柱,飞旋在 正阳门 北,英雄碑南。”
《漢語大詞典》:徙戎
晋 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晋书·江统传:“ 统 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清 项□□ 《〈中西纪事〉叙》:“窃惟驭外之要,不越剿抚二端。乃由前而论,择将之难, 汉文 拊髀而兴叹;由后而论,徙戎之患, 江统 蒿目而生忧。”
《漢語大詞典》:霸府
(1).指 晋 、 南北朝 和 五代 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晋书·孔愉丁潭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梁书·臧盾传:“ 高祖 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驃骑刑狱参军。”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重念 太祖皇帝 ,尝开霸府,有事四方。”
(2).借指藩王或藩臣。北齐书·崔季舒传:“虽迹在 魏 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参见“ 开府 ”。
(3).指 日本 明治 维新前实际掌握政权的藩臣。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而二千年之以帝王自号者,特犹 周 之 桓 文 , 日本 之霸府也。”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衅始篇:“十月,其霸府 德川庆喜 归政。”
《漢語大詞典》:开府(開府)
(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后汉书·董卓传:“ 傕 ( 李傕 )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史君 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无咎 ( 晁无咎 )云:‘疑 宋开府 鐡石心肠。’”
(3).特指 庾信 。 宋 欧阳修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诗:“惟恨 江淹 才已尽,难酬 开府 句清新。”
(4).府兵军职。 西魏 和 北周 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漢語大詞典》:髋髀(髖髀)
(1).胯骨与股骨。汉书·贾谊传:“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则斧。” 颜师古 注:“髀,股骨也。髖,髀上也。言其骨大,故须斤斧也。髖音宽。髀音陛。又音必尔反。”亦指臀部与大腿。
(2).比喻互相勾结、势力强大的诸侯王。语出汉书·贾谊传:“今诸侯王皆众髖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 唐 李德裕 《请尊宪宗章武孝皇帝为不迁庙状》:“自 天宝 以后,兵宿中原,强侯缔交,髖髀甚众。” 宋 司马光 《和钱学士呈邵兴宗》:“蒹葭自幸犹依玉,髖髀何能学奏刀。”
《漢語大詞典》:挟持(挾持)
(1).犹倚仗。史记·商君列传论:“跡其欲干 孝公 以帝王术,挟持浮説,非其质矣。”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八:“﹝为 荀 学者﹞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使得挟持一 孔 教以制天下。” 章炳麟 《正仇满论》:“非交通外人得其欢心,无以挟持重势而排沮太后之权力。”
(2).抱持(志向才能等)。 宋 苏轼 《答许状元启》:“伏以贤俊之士,固将有以挟持,富贵之来,岂能为之损益。”
(3).从两旁架住。汉书·萧望之传:“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子椒 与 靳尚 二人上前挟持 屈原 。”
(4).握持。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挟持弓弩,负毦带铃。”
(5).控制;用威力强制对方顺从。 宋 苏辙 《历代论二·邓禹》:“听 禹 坚守北道时出挠之,而使别将挟持其东。” 清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下者操行不谨,为宵小所挟持。”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干部新风》:“他向部队的首长说附近几个渡口船太小,恐怕一夜渡不完; 王村 的船大,可是维持区,要是把维持会的人挟持住,夜里可以在那里摆渡。”
《漢語大詞典》:逞强
谓显示自己能力强。《水浒传》第三七回:“那大汉睁着眼喝道:‘这廝那里学得这些鸟枪棒,来俺这 揭阳镇 上逞强!’”《四游记·锺离将兵伐寇》:“未闻夷狄逞强,侵侮中国者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这里妓馆里的新闻多呢,那逞强的便去打房间,那下流的便去偷东西。”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如今放虎归山,你看他逞强逞能到什么地步!”
《漢語大詞典》:强家
亦作“彊家”。 势力强盛的卿大夫。左传·昭公五年:“ 箕襄 、 邢带 、 叔禽 、 叔椒 、 子羽 ,皆大家也。 韩 赋七邑,皆成县也。 羊舌 四族,皆彊家也。”《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 齐 右相 陈恒 知 吴 为 越 所破,外无强敌,内无强家,单单只碍一 闞止 ,乃使其族人 陈逆 、 陈豹 等,攻杀 闞止 。”
《漢語大詞典》:眼毒
(1).眼尖;眼力强。 宋 杨万里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诗之一:“诗人眼毒已先见,却旋褰云作翠幃。”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兄弟,你好眼毒也!你怎生便认的出来?”
(2).方言。恶意的目光。如:你在这里也要惹人厌,招人的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