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克画(剋畫)
(1).指度量衡器上的刻度。史记·李斯列传:“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 秦 之名。”
(2).犹刻画。 汉 陆贾 新语·资质:“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剋画而文章成。”
《漢語大詞典》:刻烛(刻燭)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漢語大詞典》:传箭(傳箭)
(1).传递令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 青海 无传箭, 天山 早掛弓。” 仇兆鳌 注引 赵汸之 曰:“外寇起兵,则传箭为号。”新五代史·霍彦威传:“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於上也。”
(2).引申为传令。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赠》诗:“大军从北来,百姓闻惊惶。下令将入城,传箭需民房。”
(3).报时。古用铜壶滴漏计时,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时刻。《西游记》第二回:“山中又没支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
《漢語大詞典》:刻漏
古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壶中水滴漏渐少,箭上度数即渐次显露,视之可知时刻。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刻漏以一百二十为度。”按,汉书·哀帝纪作“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復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明史·天文志一:“ 明太祖 平 元 ,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鉦鼓。” 清 沈初 《清西笔记·纪职志》:“ 交泰殿 大鐘,宫中咸以为準。殿三间,东间设刻漏一座。”古代刻漏之法,分刻多寡不一。参阅《续通志·天文六》
《漢語大詞典》:壶箭(壺箭)
(1).壶漏中指示刻度的箭筹。 北齐 邢邵 《献武皇帝寺铭》:“晓夜自分,不劳鸡鹤之助;六时靡惑,非待壶箭之功。”
(2).壶矢。 元 马祖常 《草亭赋》:“壶箭博局,琴几画图,庋而设也。”
《漢語大詞典》:罗盘(羅盤)
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清 赵翼 《戏咏蛛网》:“界画罗盘痕,圜规浑仪式。”《老残游记》第一回:“送他一个罗盘,他有了方向,便会走了。” 茅以升 《东风第一枝·迎科学大会》词:“万古江山,千秋俊杰,辈辈人出。字模、火药、罗盘,桩桩史家称述。”
《漢語大詞典》:读数(讀數)
仪表、机器上,由指针或水银柱等指出的刻度的数目。
《漢語大詞典》:刻蜡(刻蠟)
刻烛。相传古人在蜡烛上刻度计时。 唐 韩偓 《妬媒》诗:“多为过防成后悔,偶因翻语得深猜。已嫌刻蜡春宵短,最恨鸣珂晓鼓催。应笑 楚襄 仙分薄,日中长是独裴回。”蜡,一本作“ 烛 ”。
分類:蜡烛刻度
《漢語大詞典》:逾刻
过了一刻时间。古用铜漏刻度计时。 唐 高彦休 《高阙史·韦氏子》:“逾刻,烛尽及期,歘欲逼之,纷然而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额都司》:“随闻屋上逢逢,逾刻方息。”
《漢語大詞典》:箭刻
箭漏的刻度。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漏箭按所刻符号指示时辰。 元 萨都剌 《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箭刻未移寒漏浅,江声渐少夜潮枯。”
《漢語大詞典》:偏角
船舶航行时纵轴线与航行轨迹切线间的夹角
指示器或指针相对刻度盘零读数的偏转角
《漢語大詞典》:表盘(表盤)
仪表上的薄片,上面有表示度数等的刻度或数字。
《漢語大詞典》:托盘天平
常用的精确度不高的天平。由托盘、刻度尺、指针、标尺、游码、砝码等组成。精确度一般为0.1或0.2克。
《漢語大詞典》:刻度
量具或仪表等器具上所刻或所画表示尺寸、电压、温度等量的大小的条纹。
《漢語大詞典》:缩尺
模型工用的尺,这种尺上的刻度大于标准尺上的尺寸(用于铁铸件的大1/96,用于黄铜铸件的大1/64),以便适应铸造金属冷却时的收缩
指图纸上的尺寸小于实际尺寸的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