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酸风(酸風)
(1).指刺人的寒风。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 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元 萨都剌 《过孙虎臣园》诗:“ 洛阳 花木尽如霞,冷雨酸风尽委沙。”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时适万籟寥寂,酸风戛窗,脉脉无言,似闻嘆息。”
(2).比喻醋意。多指在男女关系上的嫉妒心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这回得了他兄弟的电报,不觉酸风勃发。”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八回:“那 四春娘娘 ,还疑是上天雨露,未必均沾,醋雾酸风,闹个不了。”
(3).指文人迂腐拘执的习气。 张恨水 《八十一梦·天堂之游》:“你在大门口和我们这无名小卒,撒的什么酸风!”
《漢語大詞典》:尖风(尖風)
刺人的寒风。 唐 李商隐 《蝶》诗:“只知防浩露,不觉逆尖风。” 宋 梅尧臣 《次韵永叔新岁书事见寄》:“尖风细细欲穿帘,残雪微销冻结檐。” 应修人 《雪夜》诗:“被尖风抽打……我冻僵的耳鼻呀,你请不要忧伤。”
分類:刺人寒风
《漢語大詞典》:毒螫
(1).谓毒虫等刺人或动物。鬼谷子·权:“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淮南子·说山训》:“贞虫之动以毒螫,熊羆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觝触,物莫措其所脩而用其所短也。” 唐 韩愈 《永贞行》:“蛊虫群飞夜扑灯,雄虺毒螫堕股肱。”
(2).指毒汁、毒素。 唐 元稹 《蛒蜂》诗序:“蛒,蜂类而大,巢在褰鼻蛇穴下,故毒螫倍诸蜂蠆。”
(3).毒害;危害。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民蒙毒螫。”明史·黄尊素传:“柴栅既固,毒螫谁何。”
(4).指毒害人的行为。史记·律书:“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汉 班固 《西都赋》:“流大 汉 之愷悌,盪亡 秦 之毒螫。”
(5).犹毒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漢語大詞典》:刺人
(1).刺伤人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埤雅·释草:“蔆,尔雅曰‘蔆蕨攗’。其叶似荇,白华,实有紫角,刺人。可食。”
(2).指肌肤因受淹渍刺激而疼痛。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狐尿刺人,肿痛欲死,热桑灰汁渍之,冷即易。” 巴金 《灭亡》第九章:“ 杜大心 底话是多么刺人!”
(3).指刺激人。 萧军 《羊·职业五》:“为了他说话刺人,侦探们激怒了,竟抽了他几个嘴巴。”
(4).特指强梁拒劝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当交颜而面从,至析离而背毁者,伪人也;习强梁而专亡,距忠告而不纳者,刺人也。”
《漢語大詞典》:蜂螫
亦作“蠭螫”。 蜂尾刺人。比喻毒害。管子·轻重戊:“ 桓公 曰:‘ 鲁 梁 之於 齐 也,千穀也,蠭螫也。’” 尹知章 注:“‘蠭’,古‘蜂’字。言 鲁 梁 二国常有 齐 患也。”
分類:刺人毒害
《漢語大詞典》:钩棘(鉤棘)
(1).即钩戟。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所以鉤棘未曜,殞前禽於 金墉 ;威弧始彀,走鈒隼於 滑臺 。”
(2).犹株连,牵连。金史·酷吏传序:“ 熙宗 迭兴大狱, 海陵 翦灭宗室,钩棘傅会,告姦上变者赏以不次。”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徐石麟》:“以断鍊为能事,以鉤棘为精神,非復上皇慎狱之本意矣。”
(3).形容文字艰涩,不流利。明史·文苑传序:“ 永 宣 以还,作者递兴,皆冲融演迤,不事鉤棘。”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每向人抉摘其字句钩棘、文义紕繆者,以为姗笑。” 高凤谦 《论偏重文字之害》:“甚者以古僻之字,鉤棘之句,自炫所长。”参见“ 鉤章棘句 ”。
(4).指刺人的草。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大野多鉤棘,长天列战云。”
《漢語大詞典》:钩章棘句(鉤章棘句)
亦作“钩章棘句”。
(1).谓作文之艰苦。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劌目鉥心,刃迎鏤解,鉤章棘句,搯擢胃肾。” 宋 陈师道 《寄晁载之兄弟》诗:“钩章棘句天与力,念子方壮我已衰。”
(2).谓文辞之艰涩。宋史·选举志一:“时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鉤章棘句,寝失浑淳。” 明 宋濂 《曾君石表辞》:“为文辞不务鉤章棘句,而一以理胜。”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三:“其又一派学 秦 汉 文之钩章棘句,以诘屈聱牙为能事。”
《漢語大詞典》:尖酸
(1).刁钻;刻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外貌解劝之中,带些尖酸讥评。”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有几个尖酸少年要看他面貌,故意造出一段流言。”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尖酸地):‘我看画得才好呢!真的,多雅致!’”
(2).用刻薄的话讥刺人。《西游补》第九回:“ 老孙 当初在 莲花洞 里,原不该钻坏了他的寳贝。这个老头儿,今日反来尖酸我了。”
(3).烦琐迂腐。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南郭秀才:“伏以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冠既带夫平顶,礼休重乎尖酸。”
《漢語大詞典》:螫噬
谓毒虫刺人和野兽咬人。周礼·夏官·山师“辨其物,与其利害” 汉 郑玄 注:“山林之名与物,若 岱畎 丝枲、 嶧阳 孤桐矣。利,其中人用者;害,毒物及螫噬之虫兽。”
《漢語大詞典》:螫虫(螫蟲)
尾部有毒针可刺人的虫。鬼谷子·权:“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淮南子·说山训》:“园有螫虫,藜藿为之不采。”
分類:尾部刺人
《漢語大詞典》:刺剟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铁器刺人身体。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贯高 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司马贞 索隐:“掇亦刺也。”按,汉书剟作“爇”。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铁刺之,又烧灼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某怒,拉繫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
《漢語大詞典》:粗刺
(1).植物茎、叶上的针刺。 唐 杜甫 《园官送菜》诗:“一经器物内,永掛麤刺痕。”
(2).指文词的粗放刺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此词虽麤刺,而局段高。”
《漢語大詞典》: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后用以讽刺人无能。例如: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韩愈《泷吏》
《漢語大詞典》:螫蝎
用毒刺刺人的蝎子。比喻可怖的事或狠毒的人。 明徐复祚《投梭记·哭友》:“贼臣窜窃,毒如螫蝎。若不同谋,何从涕泣。” 明徐复祚《红梨记·托寄》:“他意似虺蛇,毒似螫蝎,上方剑请为君蚤决。”
《漢語大詞典》:针喇(針喇)
亦作“鍼喇”。 胡说,乱说。一说,刺人的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休鍼喇,放二四不识娘羞!” 凌景埏 校注:“休针喇--疑是不要乱説的意思。有人説:‘针喇’是刺心话的意思。也有人説:此处应用韵,‘喇’字就字形当是‘嗽’字之误,‘针喇’疑原作‘声嗽’;声嗽, 金 元 人习用语。又有人説:此处当在‘休’字断句,‘针喇放二四’,指正在胡説。”
《漢語大詞典》:乳臭未干(乳臭未乾)
身上的奶腥味还没有退尽。讥刺人幼稚无知。《说唐》第三一回:“我看你乳臭未乾,到此做什么?”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万一有谁相信了,照办了,那就会成为乳臭未干的 吉呵德 。”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七章:“ 成瑶 ,量她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逃不出我的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