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判文
即判决书。 邓友梅 《烟壶》四:“都说他的死刑开脱了,可没见判文。”
分類:判决书
《漢語大詞典》:谳书(讞書)
判决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禀启附·候许刑馆》:“布福於詮笔讞书,洽恩於泣车 汤 网。”
分類:判决书
《國語辭典》:主文  拼音:zhǔ wén
法律上判决文的第一段,记载判决结果与适用的法律。
《國語辭典》:主文谲谏(主文譎諫)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假借对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规谏的意思。语本《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國語辭典》:明断(明斷)  拼音:míng duàn
明确的判断是非。《后汉书。卷三一。孔奋传》:「为政明断,甄善疾非。」《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
《漢語大詞典》:判状(判狀)
犹今之判决书。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农﹞且飢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
分類:判决书
《國語辭典》:送达(送達)  拼音:sòng dá
1.法律上指法院依法定方式,将判决书及诉状等亲自交付或由邮政单位送至诉讼关系人。若不能交付时,会使其具有知悉机会的行为。
2.把东西送到当事人手中。如:「收发人员将公文、卷宗送达各专属单位办理。」
《漢語大詞典》:判辞(判辭)
本指判决书上的话。亦泛指断语;结论。 郭沫若 《〈侈靡篇〉的研究》:“把‘农’视为‘本业’,‘商’视为‘末业’,也就是这种斗争的判辞。”
《國語辭典》:判词(判詞)  拼音:pàn cí
法官听讼时判定讼案的文词。也称为「判语」。
《國語辭典》:判语(判語)  拼音:pàn yǔ
法官听讼时判定讼案的文词。也称为「判词」。
《漢語大詞典》:元判
原先的判决书。 唐 李翱 《与本使李中丞论陆巡官状》:“伏望使人收取元判,召而语之。”
《漢語大詞典》:口案
口头判决书。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口案:“ 张九龄 累歷刑狱之司,无所不察。每有公事,赴本司行勘,胥吏辈未敢讯劾,先取则於 九龄 。囚於前面,分曲直,口撰案卷;囚无轻重,咸乐其罪,时人谓之 张公 口案。”
《漢語大詞典》:读鞫(讀鞫)
宣读判决书。周礼·秋官·小司寇“读书则用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乃论之。” 贾公彦 疏:“鞫,谓劾囚之要辞,行刑之时,读已乃论其罪也。”
《漢語大詞典》:堂断(堂斷)
旧时官吏审理诉讼案件的判决书。 清 林则徐 《关防告示》:“至上控案件,除府州县批语堂断,应准钞黏外,其有钞録属详者,该民人何由得见?”
《漢語大詞典》:谳稿(讞稿)
判决书的文稿。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八愚比部诗:“ 张 由 文安县 令捐陞郎中,素諳刑名学,有所评论,众皆服其公允,遂主讞稿。”
《國語辭典》:笔下超生(筆下超生)  拼音:bǐ xià chāo shēng
超生,在此指宽宥或开脱。「笔下超生」即请求主事者在书写判状等文书时,用语从轻,将事情淡化,给予关系人开脱的机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王杰虽不是小人陷他,其祸都因小人而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三侠五义》第三九回:「犯人实实罪该万死,惟求相爷笔下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