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寒灰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着晕红的烬余的炭火,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输温送暖。”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 郑生 驱蹇 峴山 迴,传得 安公 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 宋 陆游 《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 明 唐顺之 《与尚仰山巡按书》:“况今縗絰纔终,哀魂未返,兼之年过五十,老丑尽见,寒灰槁木,久甘不齿於人羣;束带整冠,岂宜再尘於仕路。”
(3).指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八:“昔时 闽 越 王,宫闕列高臺。今日重泉下,玉槨化寒灰。”
(4).谦辞。谓己无用。 唐中宗 陆景初 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帝歌难续仰昭回,微臣捧日变寒灰。” 唐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5).指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节候。某一节候至,相应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飞出。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节应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积雪,已渐少回风。”
《漢語大詞典》:内史
(1).官名。 西周 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春秋 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左传·襄公十年:“使 周 内史选其族嗣,纳诸 霍 人,礼也。” 杜预 注:“内史,掌爵禄废置者。”《孔子家语·执辔》:“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师。 汉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为 秦 将,攻 齐 ,大破之,拜为内史。”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景帝 即位,以 错 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汉 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 隋 始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六:“ 汉 制,诸侯王国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晋 则以内史行太守事,国除为郡,则復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 隋炀帝 改为内书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唐 皇甫冉 《韦中丞西厅海榴》诗:“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参阅通志·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5).古政区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 咸阳 (今 咸阳市 东北)。辖境相当今 陕西 关中平原 。 汉景帝 时分左、右 内史 。 武帝 时又分左、右 内史 为 京兆尹 、 左冯翊 和 右扶风 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汉书·地理志下:“本 秦 京师为 内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颜师古 注:“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 秦 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 内史 ,言其在内,以别於诸郡守也。”
(6).复姓。 周 内史 叔兴 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漢語大詞典》:三蜀
汉 初分 蜀郡 置 广汉郡 , 武帝 时又分置 犍为郡 ,合称 三蜀 。文选·左思〈蜀都赋〉:“ 三蜀 之豪,时来时往。” 刘逵 注:“ 三蜀 , 蜀郡 、 广汉 、 犍为 也。本一 蜀国 , 汉高祖 分置 广汉 , 汉武帝 分置 犍为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 益州 ,旧以 蜀郡 、 广汉 、 犍为 为 三蜀 ,土地沃美,人士雋乂,一州称望。”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二:“迢递来 三蜀 ,蹉跎有六年。”
分類:蜀郡分置
《漢語大詞典》:祗候
(1).恭侯。 唐 张鷟 游仙窟:“承闻此处有神仙之窟宅,故来祗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曲折十餘里,始至公主第,下骑祗候。”
(2).职官名。 宋 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 元 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 元 明 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不敢久停久住,祗候将马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见一簇人闹,祗候,你看是甚么人?”参阅宋史·职官志六
《漢語大詞典》:分置
(1).分别设置。汉书·西域传序:“初置 酒泉郡 ,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 武威 、 张掖 、 敦煌 ,列四郡,据两关焉。”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於是分置 蜀郡 属国都尉,领四县如太守。”
(2).分别安置。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端公救舒文襄:“请将其家属分置 苏尼特 等近地,以为羈质。”
《漢語大詞典》:全跏趺坐
佛教用语。佛徒跏趺坐法中,交叉两足并分置两膝上称全跏趺坐。参见“ 跏趺 ”。
《漢語大詞典》:跏趺
“结跏趺坐”的略称。 1.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小师之趋东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尽一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豁然而寤,见老僧犹跏趺座上。”
(2).泛指静坐,端坐。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香奩赠别非无意,共约跏趺看此心。”
《漢語大詞典》:泛祭(汎祭)
亦作“氾祭”。 古人祭食之礼,祭品各置其处。如果不按规定分置,而是远散祭品,即谓“汎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叔孙穆子 食 庆封 , 庆封 氾祭, 穆子 不説,使工为之诵《茅鴟》。” 杜预 注:“礼,食有祭,示有所先也。氾祭,远散所祭,不共。” 孔颖达 疏:“祭食之礼,各有其处……故知汎祭为远散所祭,言其不共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乡党》著饮食之详,左传垂汎祭之誚,饥渴之於人亦大矣。”
《漢語大詞典》:十率
唐 制,太子卫士,分置十率,主宿卫、徼巡、斥候之事,以比皇帝的十二卫。名目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其属则有副率、长使及录事参军、诸曹参军等。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东宫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