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寒食  拼音:hán shí
1.约在清明前一、二日。参见「寒食节」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王禹偁 寒食诗:「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漢語大詞典》:冰食
冷食。 唐 韩愈 《苦寒歌》:“兼味养大贤,冰食葛製神所怜。”
分類:冷食
《漢語大詞典》:五齐(五齊)
亦作“ 五齏 ”。 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合称“五齐”。后亦泛指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 郑玄 注:“自醴以上,尤浊缩酌者,盎以下差清。”《乐府诗集·隋方丘歌·登歌》:“六瑚已馈,五齐流香。”
亦作“ 五齏 ”。五种细切的冷食肉菜。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齐当为齏。五齏: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细切为齏。” 贾公彦 疏:“五齏之内,菜肉相兼。”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醢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國語辭典》:冷饮(冷飲)  拼音:lěng yǐn
清凉的饮料。如:「炎炎夏日,人们最喜欢喝冷饮。」《南史。卷四六。列传。张邵》:「俄而起坐,曰:『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与之,一饮一升,病都差。」
《漢語大詞典》:冰盏(冰盞)
旧时卖冷食、冷饮或其他食品者所击的铜盏。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立夏日,啟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更间有下庙之博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远在墙外卖凉货的小贩敲着‘冰盏’--那是一对小酒蛊似的黄晶晶的铜器,迭在掌中,可互击作响--叮泠有声。”
《漢語大詞典》:寒食散
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 汉 代, 魏 晋 南北朝 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 刘孝标 注引 秦丞相 《寒食散论》:“寒食散之方,虽出 汉 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 魏 尚书 何晏 首获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寻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 晏 ( 何晏 )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无足怪者。彼其所为,足以杀身灭族者日相继也,得死於寒食散,岂不幸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参阅《余嘉锡论学杂著·寒食散考》
《國語辭典》:冰瓶  拼音:bīng píng
用来保存冰棒之类冷食的容器。
《國語辭典》:冰棍  拼音:bīng gùn
将果汁、糖等倒入模型中,插入竹条或木条,置于冷冻箱中,冻结而成的棒状冰品。也称为「冰棒」。
《國語辭典》:冰砖(冰磚)  拼音:bīng zhuān
1.砖块状的冰。如:「这座晶莹剔透的城堡,是用冰砖砌成的。」
2.一种冷冻食品。把水、奶油、糖、果汁等物搅和,在低温下冻成的砖形硬块。
《漢語大詞典》:清风饭(清風飯)
冷食名。 宋 陶谷 清异录·馔羞:“ 宝歷 元年,内出清风饭制度,赐御庖,令造进。法用水晶饭、龙睛粉、龙脑末、牛酪浆,调事毕,入金提缸,垂下冰池,待其冷透供进,惟大暑方作。”
分類:冷食
《漢語大詞典》:刨冰(鑤冰)
刨冰。 叶圣陶 《线下·桥上》:“侍者托着一个建漆小盘,盘中盛着两杯鑤冰。”一本作“ 刨冰 ”。
《漢語大詞典》:麻饮鸡皮(麻飲雞皮)
北宋 开封 夏日冷食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细料餶飿儿,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
《漢語大詞典》:麻腐
北宋 开封 夏日冷食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