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明德
(1).光明之德;美德。逸周书·本典:“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问伯父。”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 虞帝 始。” 宋 曾巩 《谢雨文》:“吏无明德,但知告其困急於神。神既赐之,其尚终惠。” 清 孙枝蔚 《春木》诗之四:“愿崇明德,以娱高年。”
(2).指才德兼备的人。《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朱熹 集传:“明德,谓明德之君,即 太王 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餘生幸已多,矧迺值明德。”
(3).彰明德行。管子·君臣下:“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姦,昭公灭私也。”《荀子·成相》:“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唐 李德裕 《授张仲武招抚使制》:“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
《漢語大詞典》:班班
(1).明显貌;显著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 李贤 注:“班班,明貌。” 唐 刘禹锡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 黄帝 至 吴 魏 间,班班能言之。” 明 宋濂 《游涂荆二山记》:“ 梁 魏 交鬭时,就山筑堰以灌 寿春 ,其遗蹟犹班班可见。”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及 光武 好之(占验派),其流愈鬯, 东京 儒者 张衡 、 郎顗 最称名家, 襄楷 、 蔡邕 、 杨厚 等亦班班焉。”
(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后汉书·五行志一:“车班班,入 河间 者,言上将崩,乘舆班班入 河间 迎 灵帝 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齐 紈 鲁 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仇兆鳌 注:“言商贾不絶於道。” 宋 陈亮 《皇帝正谢表》:“济济朋来,班班颖脱,以须选择,不使弃遗。”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五:“响屧长廊故几间,于今惟见草班班。”
(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 汉 扬雄 《太玄·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晋书·索靖传:“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
(4).斑点众多貌。班,通“ 斑 ”。 唐 白居易 《山中五绝句·石上苔》:“漠漠班班石上苔,幽芳静緑絶纤埃。”一本作“ 斑斑 ”。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 白下 、 长干 一水间,竹匀新笋已班班。” 金 元好问 《杏花杂诗》之十一:“小雨班班晓未匀,烟光水色画难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碧色,鳞生其上,班班可玩。”
《漢語大詞典》:才贤(才賢)
(1).有品德才能的人。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古来环辙人,往往皆才贤。”
(2).才德兼备。 清 吴敏树 《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苟其学问足以成身,文章足以持论,功业足以施於当时,如是则为才贤人矣。”
《漢語大詞典》:彬彬
(1).文质兼备貌。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故一家一书,輒数千万言,文质间出,而不能相融也,史野参半,而不能互调也。彬彬之选,惟当之,下此则失。”
(2).美盛貌;萃集貌。汉书·司马迁传:“ 汉 兴, 萧何 次律令, 韩信 申军法, 张苍 为章程, 叔孙通 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往往间出。”晋书·江统孙绰等传赞:“彬彬藻思, 绰 冠羣英。” 明 方孝孺 《题济宁张氏墓铭后》:“当中原文献盛时,荐绅大儒彬彬多 齐 鲁 之士。”
(3).文雅貌。见“ 彬彬有礼 ”。
《漢語大詞典》:彬彬有礼(彬彬有禮)
文雅而有礼貌。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 陈氏 闻报,亲至车旁迎接,身穿灰蓝色绸衫,彬彬有礼,看上去却好象乡间来的一位财主士绅。”
《漢語大詞典》:豪贤(豪賢)
(1).指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后汉书·五行志一:“及太后摄政,﹝ 竇武 ﹞为大将军,与太傅 陈蕃 合心戮力,惟德是建,印綬所加,咸得其人,豪贤大姓,皆絶望矣。” 晋 无名氏 《独漉篇》:“虎欲杀人,不避豪贤。”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职官》:“刚则集事,而贵介豪贤之间,太刚必折。” 清 朱彝尊 《雁门关》诗:“抗迹怀古人,千载多豪贤。”
(2).才德兼备,声望出众。 清 陈维嵩 《木兰花慢·寿虞山张以韬四十》词:“ 王维 今日,画中禪説,尔最豪贤。”
《漢語大詞典》:不该(不該)
(1).不完备;不兼备。庄子·天下:“不该不徧,一曲之士也。”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札子》:“臣闻识不该,思索不精,校视不审。” 明 刘基 《〈灵棋经解〉序》:“之取象,曰车,曰马,曰桷,曰矢,曰鬼,曰狐之类,推而达之,天下之物无不该矣。”
(2).不应当。 清 阮大铖 《燕子笺·驼泄》:“今早又不该在窗下,亲把文章誊写。”
(3).不欠。《三侠五义》第十三回:“‘今日当着大众银约两交,却不该你的了。’老者接过银子,笑嘻嘻道:‘不该了!不该了!’”
《漢語大詞典》:全才
(1).指才能全面发展的人。旧多指兼备文才武略而言。 唐 权德舆 《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虞有怀中朝亲政》诗:“天子爱全才,故人雄外臺。” 清 乔世宁 《何先生传》:“世多言脩士少文,才人行劣,二者盖更相笑也。乃先生则独称全才。”《花城》1981年增刊:“ 辛弃疾 文武全才,一代名士,用武力难使他屈从。”
(2).指具有各方面的才能。 宋 苏轼 《伊尹论》:“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
《漢語大詞典》:通才
学识广博兼备多种才能的人。六韬·王翼:“通才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对宾客,议论谈语,消患解结。”宋书·孔顗传:“夫以记室之要,宜须通才敏思,加性情勤密者。”元史·世祖纪十:“ 阿合 马专政时大小官员,例皆奏罢,其间岂无通才?宜择可用者仍用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 吴 ( 吴承恩 )则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颇为广泛。”
《漢語大詞典》:兼备(兼備)
同时具有。史记·礼书:“ 周 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 管仲 之家,兼备三归。” 裴駰 集解引 包氏 曰:“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宋史·章衡传:“使 辽 ,燕射连发破的, 辽 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於他使。”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硕大,结实,豪放,爽直,一个将军所必需的种种本色,爸爸无不兼备。”
分類:同时兼备
《漢語大詞典》:兼该(兼該)
亦作“ 兼賅 ”。 兼备,包括各个方面。 汉 扬雄 《交州牧箴》:“大 汉 受命,中国兼该。”隋书·音乐志上:“ 汉 雅乐郎 杜夔 ,能晓乐事,八音七始,靡不兼该。”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官常二:“见其条理详明,言词愷切,民情吏习,罔不兼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清操亮节,体用兼賅。”
分類:兼备各个
《漢語大詞典》:斌斌
文质兼备貌。史记·儒林列传序:“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 唐 颜真卿 《〈孙逖公文集〉序》:“其或斌斌彪炳,郁郁相宣。” 明 张居正 《贺傅少崖三品奏最序》:“自 居正 通籍朝列,十有餘年,见今 楚 材辈出,又斌斌皆兴起於学。” 清 龚自珍 《辨仙行》:“ 周任 、 史佚 来斌斌,配食 漆 吏与 楚 臣。”
分類:文质兼备
《漢語大詞典》:贤范(賢範)
才德兼备的榜样。 宋 洪适 《刘宝落节度使制》:“汝尚追于贤范,能图尽敌之报,可雪非夫之羞。”
《漢語大詞典》:贤流(賢流)
才德兼备的名流。 清 王韬 《择友说》:“其有熏灼名利驰騖势要者,虽才不后人,学可名世,罗织风雅,交接贤流,亦终不脱於俗。”
《漢語大詞典》:贤质(賢質)
才德兼备,作风朴实。晏子春秋·问下五:“贤质之士,不为私臣。” 张纯一 校注:“士之有才德而朴实者,举之於朝,不使屈为家臣。”
《漢語大詞典》:一年景
宋 靖康 时织物或服饰之图案,一幅中兼备一年四时的景物,故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时,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物,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併为一景,谓之一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