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奉身
(1).献身;尽职。 宋 王禹偁 《官舍偶题》诗:“奉身无实事,困我为虚名。”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太真借饷》:“事若有济,则臣主同祚;万一不捷,亦当奉身以谢先帝。”
(2).养身;守身。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卢怀慎 ﹞为黄门侍郎,在东都掌选事,奉身之具,纔一布囊耳。”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卷二:“箇儂吹气如兰,奉身如玉,除是侍香金童,甫能消受耳。”
《漢語大詞典》:豢身
犹养身。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有豢身之学,爵禄而止矣。”
分類:养身
《國語辭典》:养生(養生)  拼音:yǎng shēng
保养身体。《庄子。让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荀子。儒效》:「以养生为已至道,是民德也。」
《國語辭典》:养性(養性)  拼音:yǎng xìng
涵养天赋的善性。《淮南子。俶真》:「静漠恬澹,所以养性也。」《镜花缘》第九七回:「道姑笑道:『我们出家人只知修行养性,那知破阵之术。』」
《國語辭典》:营生(營生)  拼音:yíng shēng
谋生。唐。杜荀鹤 山中寄友人诗:「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
《國語辭典》:营生(營生)  拼音:yíng sheng
1.藉以谋生的工作、职业。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向前打这贪酒不干营生,糟丑生贼弟子孩儿。」
2.事情、勾当。《红楼梦》第六八回:「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
《國語辭典》:摄生(攝生)  拼音:shè shēng
保养身体、持养生命。《老子》第五○章:「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文选。左思。吴都赋》:「土壤不足以摄生,山川不足以周卫。」
《國語辭典》:方术(方術)  拼音:fāng shù
1.道术。《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
2.泛指医学、卜筮、星相等之术。《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三国演义》第二九回:「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馀卷,皆治人疾病方术。」
《漢語大詞典》:薰修
佛教语。谓焚香礼佛,修养身心。《观无量寿经》:“戒香薰修。”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隋 江总 《香赞》:“还符戒品,薰修福田。”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内修》:“皈依三宝,薰修六时。”
《國語辭典》:养身(養身)  拼音:yǎng shēn
保养身体。《列子。黄帝》:「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
《國語辭典》:养身父母(養身父母)  拼音:yǎng shēn fù mǔ
养育使之成人的义父母。《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这是你生身父母,我是你养身父母。」
《漢語大詞典》:养寿(養壽)
谓保养身体以延年益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盖 老子 百有六十餘岁,或言二百餘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唐 张彪 《神仙》诗:“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 明 徐贲 《次韵王子仲见寄并东郡诸友》:“求名未解吐辨舌,养寿莫必生方瞳。”
《國語辭典》:养和(養和)  拼音:yǎng hé
怡情适性,涵养平顺之气。《后汉书。卷三九。周磐传》:「昔方回、支父啬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晋书。卷六八。贺循传》:「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
《漢語大詞典》:熏修(薰修)
亦作“ 熏脩 ”。佛教语。谓净心修行。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既而四空妙定,熏脩已成;八解明心,庄严斯满。”法苑珠林卷九:“光荣佛法,拥护世间,卫像防经,长申供养,疏善记恶,永得熏修也。” 傅敷 《馆夜》诗:“空王肯示皈心法,且办熏修习止观。”
薰修:佛教语。谓焚香礼佛,修养身心。《观无量寿经》:“戒香薰修。”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隋 江总 《香赞》:“还符戒品,薰修福田。”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内修》:“皈依三宝,薰修六时。”
《漢語大詞典》:绝谷(絶穀)
1.断绝进食。《淮南子·修务训》:“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絶穀不食,以一蹪之难,輟足不行,惑也。”
2.即辟谷。道家以为养身长生之术。汉武帝内传附录:“﹝ 李少君 ﹞少好道,入 泰山 採药,修絶穀遁世全身之术。”晋书·郗愔传:“﹝ 郗愔 ﹞与姊夫 王羲之 、高士 许询 ,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絶穀,修 黄 老 之术。”
《漢語大詞典》:内养(内養)
(1).太监。旧唐书·杨收传:“寻尽削官封,长流 驩州 。又令内养 郭全穆 齎詔赐死。”新五代史·周太祖纪:“ 隐帝 遣 开封 尹 侯益 ……等率兵拒 威 ,又遣内养 驡脱 覘 威 所嚮。”
(2).谓全真养身之道。《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若遇个云游道士,方外全真,叩留至家中供养,学些丹术,讲些内养。”
(3).指修真养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叫他把‘内丹成,外丹亦成’这两句,想一想,难道是掉起内养工夫。”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小弟平日颇有内养之法,今年九十六岁,还走得五里路,喫得半斤肉。”
(4).指内心修养。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钞序》:“其怀古之思,亦渊雅而少愁怨,识者已觉其内养之充粹,蔼然为君子之清风。”
《漢語大詞典》:四印
旧指四种修养身心之道。 宋 黄庭坚 《赠送张叔和》诗:“我提养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赠君: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无可简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 任渊 注:“宗门有三印,谓印空、印水、印泥。 山谷 作《云峯悦禪师语録序》云:‘不受然灯记别,自提三印正宗。’今云‘四印’,亦犹此意,谓忍、默、平、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