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云垒(雲壘)
(1). 汉 代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 长安 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2).指兵营。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随幕府战 西羌 ,夜渡冰河斫云垒。”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北史·傅冰传:‘好以斫营为事。’”
分類:兵营官名
《漢語大詞典》:兵房
(1). 明 清 时州县官府的部门之一,掌兵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新都 知县接了来文……即忙唤兵房僉牌出去,调取一卫兵来,有三百餘人。”
(2).犹兵营。 邹韬奋 《萍踪寄语初集·从爱尔兰归途中》:“这位‘ 凡勒拉 先生’慨然投粉笔而从戎,由课堂而兵房,用全副精神加入这个运动。”
《漢語大詞典》:开营(開營)
布列兵营。 北周 庾信 《从驾观讲武》诗:“置阵横云起,开营雁翼张。”
《漢語大詞典》:两和(兩和)
(1).兵营左右门。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旌为左右和之门。” 郑玄 注:“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 北周 王褒 《饮马长城窟》诗:“战垣临八阵,旌门对两和。”
(2).借指守卫营门的军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李悝 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繫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 李悝 。”
(3).友好的两方。晋书·刑法志:“两讼相趣谓之鬭,两和相害谓之戏。”《元典章·户部四·女婿在逃依婚书断罪》:“拟合将各路所申,女婿照依两和自愿立到婚书,断听两离,别行改嫁,以戒后来。”
《漢語大詞典》:本营(本營)
战时军队统帅所在的兵营。三国志·魏志·张郃传:“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亦以喻主体,主干。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彼列国之所以相对者姑勿论。至其所施於 中国 者,则以殖民政略为本营,以铁路政略为游击队,以传教政略为侦察队,而一以工商政略为中坚也。”
《漢語大詞典》:兵营(兵營)
军队居住的营房。
《漢語大詞典》:阵营(陣營)
(1).军营,兵营。 宋 秦观 《谋主》:“臣病夫世之论兵者止知重将帅之选,急士卒之练,讲器械阵营之所宜,究山川形势之便。”
(2).比喻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的集团。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在 广东 ,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在这新阶段上,革命文艺思想经过内部的斗争而逐渐的形成新的阵营。” 聂绀弩 《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它(指帝国主义)的地位驾凌于封建势力之上,又把封建势力改编在它自己的阵营里头了。”
《漢語大詞典》:寒营(寒營)
寒冬的兵营。 唐 蒋吉 《出塞》诗:“北风吹起寒营角,直至 榆关 人尽闻。”
分類:寒冬兵营
《漢語大詞典》:土营(土營)
太平军 的工兵营,专事掘地道攻城。建于1852年,由挖煤工人组成。 清 涤浮道人 《金陵杂记》:“土营用挖煤人仿鰲法,专以穴地攻城为事,恐官军知而为备,击金鼓以乱其声。”
《漢語大詞典》:铃架(鈴架)
唐 代兵营的戒严、报警设施。其法是:在围在营房四周的木架上挂铃,当敌人接触它时会发出响声,以便禁戒、迎战。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 朱全忠 穿蚰蜒壕围 凤翔 ,设犬铺、铃架以絶内外。” 胡三省 注:“铃架者,绕营设架,掛铃其上,敌来触之则鸣。”
《漢語大詞典》:炸营
兵营发生骚乱,比喻人群骚动,乱成一团。例如:这下子全村都炸营了,乱成一锅粥。
《漢語大詞典》:傍牌
(1).盾牌。 宋 丘光庭 兼明书·血流漂杵:“扞,一名楯,一名櫓。汉书云‘血流漂櫓’,櫓即扞,俗呼为傍牌。”
(2).以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3).古代兵营周围扎以木桩,以障敌骑,称傍牌。《六部成语·兵部·鹿角傍牌》:“傍牌,紥木为之,每用护於营阵两傍,以防敌骑之横衝。”
《漢語大詞典》:转营(轉營)
(1).转移军营。后汉书·吴汉传:“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2). 明 代责令罪人的妻女挨次到各个兵营去受凌辱,称“转营”。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罪人的妻女在那里是并非静候嫖客的,据 永乐 定法,还要她们‘转营’,这就是每座兵营里都去几天,目的是在使她们为多数男性所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