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院  拼音:liù yuàn
1.唐南山道之精兵。《新唐书。卷一五四。列传。李晟》:「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六院者,随、唐兵也,凡三千人,皆山南奇材锐士,故委祐统之。」
2.宋朝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等官署的合称。《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一》:「中兴后,检、鼓、粮、审计、官告、进奏,谓之六院。」
3.即六宫,后妃所住的地方。明、清皇宫内廷在三宫的两边有东西六宫,故称。如:「三宫六院」。《西游记》第三七回:「三宫皇后,六院嫔妃。」
4.院指行院,歌妓的营业场所。明初南京最著名的妓院有来宾、重译、轻烟、淡粉、梅妍、柳翠等六院,故以「六院」为妓院的别称。《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恩卿妙音,六院推首。某相遇之初,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之飞动。」
《漢語大詞典》:内宫
(1).泛指天子的六宫。周礼·天官·内宰:“会内宫之财用。” 郑玄 注:“计夫人以下所用财。” 贾公彦 疏:“以其云内宫,是总六宫之内所有财用皆会计之。”
(2).指后宫。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陈须无 以公归,税服而如内宫。”
(3).指女性的子宫。 宋 秦醇 《赵飞燕别传》:“臣妾数月来,内宫盈实,月脉不流,饮食甘美,不异常日。”
《國語辭典》:内外(內外)  拼音: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2.修身和行事。《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3.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或规矩。《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做太太的人,只该坐在房里,替你装围碟、剥果子、当家料理;那有个坐在厅上的?惹得人说你家没内外。」
4.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青州,约莫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國語辭典》:六宫(六宮)  拼音:liù gōng
1.古代后妃所住的地方。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中国历代戏曲选。明。陈与郊。昭君出塞》:「恁便是鸿雁秋来断八行,谁一会把六宫忘。」
2.词曲中的宫调总称。北曲分黄钟、正宫、仙吕、南吕、中吕、道宫等六宫调。
《國語辭典》:酆都  拼音:fēng dū
1.县名。在四川省东南,长江西北岸。
2.俗传为冥府所在。
《國語辭典》:采女  拼音:cǎi nǚ
汉代宫女选自民家,称为「采女」。后遂为宫女的代称。《后汉书。卷一○。皇后纪。序》:「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领兵入宫,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放火烧宫殿。」
《漢語大詞典》:三夫人
古代天子后宫分主六宫之官。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 孔颖达 疏:“后之六宫在王之六寝之后……其三夫人虽不分居六宫,亦分主六宫之事。或二宫则一人也,或犹如三公分主六卿之类也。”三夫人之号,代有更易。南史·后妃传序:“ 晋武帝 采 汉 魏 之制:置贵嬪、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及 孝武 孝建 三年,省夫人,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嬪比丞相,贵人比三司,以为三夫人。”
《國語辭典》:九龙壁(九龍壁)  拼音:jiǔ lóng bì
1.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大街路南,原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明洪武年间。由须弥座、壁身、斗栱及琉璃瓦顶构成。壁身以琉璃砖拼砌而成,九条巨龙翻腾于汹涌的云海之中。构图栩栩如生、造型古朴,为现存九龙壁中最早的一座。
2.位在北平。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北海天王殿西。北海九龙壁建于清乾隆年间,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殊异、体态矫健、奔腾在云涛中的蛟龙浮雕。为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漢語大詞典》:中才人
晋 代六宫位号之一。南史·后妃传序:“六宫位号,前史代有不同。 晋武帝 采 汉 魏 之制,置贵嬪、夫人、贵人……其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分類:六宫位号
《漢語大詞典》:内祭祀
古代王后祭祀六宫之中灶、门、户。周礼·天官·女祝:“女祝,掌王后之内祭祀,凡内祷祠之事。” 郑玄 注:“内祭祀六宫之中灶、门、户。祷,疾病求瘳也。祠,报福。” 孙诒让 正义:“内祭祀六宫之中灶门户者,以经内祭祀专属王后,则是内宫之群小祀。《祭统》云:‘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彼王以宗庙为内祭祀,与此后内祭祀异也。”
《漢語大詞典》:室女宫
黄道十二宫的第六宫,黄经从150°到180°原居室女座,故名。但由于岁差,现已移到狮子座。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其时节气是处暑。
《漢語大詞典》:金印紫绶(金印紫綬)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 魏 晋 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綬。”亦作“ 金章紫綬 ”。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嬪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唐 李白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綬来相趋。”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三二:“金章紫綬选高班,每每东头近圣颜。”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惟愿取黄卷青灯,及早换金章紫綬。”亦省称“ 金紫 ”。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何可入践常伯,超补三事。紆佩金紫,光国垂勋。”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南史·江淹传:“卿年三十五,已为中书侍郎,才学如此,何忧不至尚书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