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清
(1).道家三清境之一,为 元始天尊 所居。亦以代称 元始天尊 。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迎九玄于金闕,謁三素于玉清。”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四:“使我齐浩劫,萧萧宴玉清。”云笈七籤卷三:“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
(2).指仙道。
(3).神仙名。 陈士元 名疑卷四引 唐 李冗 独异志:“ 梁 玉清 ,织女星侍儿也。 秦始皇 时,太白星窃 玉清 逃入 衙城 小仙洞,十六日不出,天帝怒謫 玉清 于北斗下。”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鸾》:“真个 毛女 重生, 玉清 再世。”
(4).指天。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百官廷臣谢表》:“新炼 媧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层。”
(5).喻高洁。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蘂金光而絶色,藉冰拆而玉清。”
(6).宫殿名。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五十七:“ 玉清 迢递无尘到,殿角东西五月寒。”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晟:“故时 刘 氏有 南宫 、 大明 …… 玉清 、 太微 诸宫,凡百数,不可悉纪。”
《漢語大詞典》:太清
(1).天空。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万灵。” 陆佃 注:“太清,天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譬若 王侨 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注:“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适 《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圣人之道之在天下,犹日月之悬于太清也。”
(2).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3).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 高诱 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 汉 班固 《东都赋》:“今将语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气之清者。《淮南子·道应训》:“太清问於无穷曰:‘子知道乎。’” 高诱 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谓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漢語大詞典》:天书(天書)
(1).帝王的诏书。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天书屡降,手勅仍存。”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闕。” 清 周亮工 《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哭送四诗兼贻令嗣峩长》之一:“ 岭 外天书一夜颁, 河 干令子泣潸潸。”
(2).道家称 元始天尊 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隋书·经籍志四:“﹝ 元始天尊 所説之经﹞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祥符 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 左承天门 南鴟尾上……上召群臣拜迎於 朝元殿 ,啟封,号称天书。”《水浒传》第四二回:“娘娘法旨道:‘ 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封泰山论》:“ 秦始皇 、 汉武帝 之求长生, 光武帝 之用讖纬, 宋真宗 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红楼梦第八六回:“﹝ 寳玉 ﹞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説:‘妹妹近日越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瞿秋白 《“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彷彿嫌牠太欧化,比天书还难懂。”
《漢語大詞典》:三清
(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
(2).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 ,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 ,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
(3). 唐 殿名,在 长安 大明宫 内。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 三清 垂拱,穆然紫极。” 王琦 注:“玉海: 唐 大明宫 内有 三清殿 。” 唐 人亦借指朝廷。旧唐书·郑畋传:“陛下过垂採听,超授恩荣,擢於百里之中,致在 三清 之上。”
(4).酒名。即清酒。 晋 潘岳 《桔赋》:“三清既设,百味星烂。”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诗:“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参见“ 三酒 ”。
(5).一种以松实、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
(6).三位清廉的人。 明 陈道亨 , 新建 人, 万历 十四年进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里 邓以讚 , 衷贞吉 亦官 南京 ,为官皆清廉,人号“ 江 右三清”。见明史·陈道亨传
《漢語大詞典》:三酒
事酒、昔酒和清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 玄 谓事酒,酌有事者之酒,其酒则今之醳酒也。昔酒,今之酋久白酒,所谓旧醳者也。清酒,今 中山 冬酿接夏而成。” 孙诒让 正义:“三酒之中,事酒较浊,亦随时酿之,酋绎即孰。昔酒较清,则冬酿春孰。清酒尤清,则冬酿夏孰。” 汉 徐干 《齐都赋》:“三酒已醇,五齐惟醹。”
分類:和清清酒
《漢語大詞典》:三乘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漢語大詞典》:三元
(1).农历正月初一。是日为年、月、日之始,故谓之三元。 南朝 齐 王俭 《谅闇亲奉烝尝议》:“公卿大夫,则负扆亲临。三元告始,则朝会万国。”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流辉霑万物,布泽在三元。”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诗之一:“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
(2).旧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 唐 卢拱 《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 太宗 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 乾元门 ,中元、下元御 东华门 后罢中元、下元二节。”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天地水三官:“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 元魏 始。”
(3).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云笈七籤卷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清 金埴 《下不带编》卷五:“世人敬奉三元者徧天下,顾不晓三元所自。按《单志》: 唐 贞观 中,有 陈子春 者居于 单 ,寻真採药,拯物济人。游 东海 之滨,龙神妻以三女,各产一子。及长,皆入山学道。道成,证位三元,为天、地、水三官。”
(4).道教谓玉清天有 三元宫 ,为 元始天尊 居处。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復开。” 倪璠 注:“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有玉清 三元宫 , 元始天尊 为主。”
(5).借指道观。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
(6).指天、地、人。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蕚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 尧 心万国同。”
(7).指日、月、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一:“天纲运转三元浄,地脉通来万物生。”黄庭内景经·上睹:“上覩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梁丘子 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曰日、月、星也。”
(8).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始,故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旧唐书·傅仁均传:“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去其积岁, 武德 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连珠,悬令於今日。”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五:“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
(9).科举时代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不上二十岁,连中了三元。”明史·选举二:“三试第一,士人艷称为三元。”
《漢語大詞典》:龙汉(龍漢)
道教谓 元始天尊 年号之一。又为五劫之始劫。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 玉京 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 延康 、 赤明 、 龙汉 、 开皇 ,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敢问 龙汉 末,如何闢乾坤。” 明 屠隆 《昙花记·上游天界》:“晃晃 弥罗宫 ,巍巍 鬱萧殿 。始劫干 延康 ,大道超 龙汉 。” 清 赵翼 《岣嵝碑歌》:“伊昔昏垫五行汨, 龙汉 餘劫留水厄。”亦称“ 龙汉刼 ”。 清 钱谦益 《登齐云岩·谒玄天太素宫》诗:“ 东海 几经龙汉刼,北宫长列羽林军。” 清 黄遵宪 《感事又寄丘仲阏》诗之二:“ 帝释 亦愁龙汉刼,天灾况值鼠妖年。”
《漢語大詞典》:三尊
(1).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师。”
(2).三种最受尊敬的人。佛家语。指佛、法、僧。《二十四章经》:“三尊者,佛、法、僧也。”
(3).三种最受尊敬的人。道教语。指 元始天尊 、 灵宝天尊 、 道德天尊 。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伏冀三尊驻景,下察丹襟,万圣迴轩,傍流玄泽。”参见“ 三清 ”。
《漢語大詞典》:三清
(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
(2).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 ,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 ,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
(3). 唐 殿名,在 长安 大明宫 内。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 三清 垂拱,穆然紫极。” 王琦 注:“玉海: 唐 大明宫 内有 三清殿 。” 唐 人亦借指朝廷。旧唐书·郑畋传:“陛下过垂採听,超授恩荣,擢於百里之中,致在 三清 之上。”
(4).酒名。即清酒。 晋 潘岳 《桔赋》:“三清既设,百味星烂。”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诗:“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参见“ 三酒 ”。
(5).一种以松实、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
(6).三位清廉的人。 明 陈道亨 , 新建 人, 万历 十四年进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里 邓以讚 , 衷贞吉 亦官 南京 ,为官皆清廉,人号“ 江 右三清”。见明史·陈道亨传
《漢語大詞典》:玉京山
(1).传说中 元始天尊 居住的仙山。 晋 葛洪 《枕中书》:“ 元始天王 ,在天中心之上,名曰 玉京山 。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十二:“沉醉处,縹緲 玉京山 。”
(2).山名。在 江西省 北部。 清 朱鹤龄 《重过玉京山至五老峰》诗:“ 玉京山 下 陶徵士 , 玄武祠 傍 颜鲁公 。”
《漢語大詞典》:三元君
道教谓 元始天尊 居玉清天之 三元宫 ,因称其为 三元君 。 宋 高似孙 纬略·三素云《修真入道秘言》:“立春日清朝,北望有紫、緑、白云者,为三元君三素飞云也。”
《漢語大詞典》:开劫度人(開劫度人)
道教谓 元始天尊 每至天地初开,授诸仙以秘道,称开劫度人。诸仙依次相授,最后授于世人。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祕道,谓之开劫度人。”亦省称“ 开劫 ”。隋书·经籍志四:“ 天尊 之开劫也,乃命 天真皇人 ,改囀天音而辩析之。自 天真 以下,至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授,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 天尊 经歷年载,始一开劫,受法之人,得而宝祕,亦有年限,方始传授。”
《漢語大詞典》:元始天尊
道教供奉的最高天神。谓生于太元之先,所以叫“元始”。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将道教天神分为七阶, 元始天尊 列为第一阶。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