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隆德  拼音:lóng dé
崇高的品德。如:「隆德高行」。
分類:高尚修德
《國語辭典》:不德  拼音:bù dé
不道德。如:「她只是向他微笑一下,就得了个不德的罪名!太荒唐了吧!」
《國語辭典》:瑞应(瑞應)  拼音:ruì yìng
相传王者至德,能感动天地,于是有珍异的东西出现,为吉祥的感应,称为「瑞应」。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唐。孔颖达。正义:「龟龙白虎,并为瑞应。」《续汉书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
《國語辭典》:福田  拼音:fú tián
佛教用语。敬三宝之德为「敬田」,报君父之恩为「恩田」,怜贫者为「悲田」,此三种称为「福田」,言其能获福也。《西游记》第一二回:「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
《漢語大詞典》:鼎耳
(1).鼎上两耳。《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国语·晋语四:“ 郑 人以 詹 予 晋 , 晋 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2).《书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颖达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汤 於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脩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野鸟无故数入宫,此正灾异。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陈宝,非忠臣也。”参见“ 鼎雉 ”。
《漢語大詞典》:鼎雉
书·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颖达 疏:“ 高宗 既祭 成汤 ,肜祭之日,於是有雊鸣之雉在於鼎耳,此及怪异之事,贤臣 祖己 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灾异的征象。《后汉书·刘陶传》:“故 武丁 得 傅説 ,以消鼎雉之灾, 周宣 用 申 甫 ,以济 夷厉 之荒。”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昔 高宗 脩己以消鼎雉之异, 宋景 崇德以退荧惑之变。”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接望》:“追思寄食真如梦,喜充鼎雉膏成用,念不得糟糠妇同,空怀愧禄千钟。”
分類:灾异征象
《漢語大詞典》:允德
修德,涵养德性。逸周书·常训:“允德以慎,慎微以始而敬终,乃不困。”《孔子家语·弟子行》:“孝恭慈行,允德图义。”
《漢語大詞典》:退修
(1).谓退归修德。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文王 有退修之军, 孟津 有再驾之役。” 李善 注引左传·僖公十九年:“ 子鱼 言於 宋公 曰:‘ 文王 闻 崇 ( 崇侯虎 )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而修德復伐之,因垒而降。’”
(2).道教语。指退隐修炼。《荡寇志》第一三二回:“小姐有志退修,定当早证妙果。”
《漢語大詞典》:勤德
谓勤于修德。孔丛子·对魏王:“上下勤德而无私,德无不化,俗无不移。”
分類:修德
《國語辭典》:盖愆(蓋愆)  拼音:gài qiān
掩饰罪行不使别人知道。语本《书经。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
《漢語大詞典》:养音九皋(養音九臯)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南朝 宋 王韶之 《赠潘综吴逵举孝廉》诗:“育翮幽林,养音九皋。”
《漢語大詞典》: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谓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的。”
分類:修德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