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传道(傳道)
(1).转述;传说。《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作铜雀臺”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载 三国 魏 曹操 《十二月己亥令》:“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三:“传道 东柯谷 ,淡藏数十家。” 元 傅若金 《书南宁驿》诗:“也知文德能柔远,传道新恩欲罢征。”
(2).指传说之事。周礼·夏官·训方式:“诵四方之传道。” 郑玄 注:“传,世世所传説往古之事也。”
(3).儒家谓传授圣贤之道。 唐 韩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清 戴名世 《樊川书院碑记》:“大贤所临,流泽甚溥,传道解惑,邦人鼓舞。”
(4).指宗教家宣传教旨。 郑振铎 《大佛寺》:“他嗤笑那些专诚的朝山者,传道者,烧香者,忏悔者。”
《漢語大詞典》:传教(傳教)
(1).掌传教令的郡吏。晋书·周莚传:“ 续 衣裹带小刀,便操刃逼 莚 , 莚 叱郡传教 吴曾 :‘何不举手!’ 曾 有胆力,便以刀环筑 续 ,杀之。”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传教,郡吏也;宣传教令者也。”
(2).传布教义。 唐 皇甫冉 《赠普门上人》诗:“惠力堪传教,禪功久伏魔。”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大内太监多 河门 诸县人,有 刘金 、 刘得才 等,其家即素习邪教者,选入禁中,遂与茶房太监 杨进忠 等传教。” 丁玲 《母亲》二:“是他们来传教的,他们不信祖宗菩萨,他们信什么上帝、 耶稣 ,听说 中国 人也有好些信他的了。”
《漢語大詞典》:说教(説教)
(1).讲解和教授。汉书·儒林传·梁丘贺:“待詔黄门数入説教侍中,以召 贺 。” 颜师古 注:“为诸侍中説经为教授。” 宋 朱熹 《性理六·仁》:“説教分明。” 萧乾 《随想录》:“特写应让人物和事件本身去说教,容许读者从中准确地得出结论,找出教训。”
(2).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 柯岩 《特邀代表》三:“惩罚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教育无能的表现。”
(3).宗教信徒宣传教义。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五时是 释迦 说教五十年,按照徒众接受的水平,分为五个时期。” 巴金 《新生·四月二十二日》:“她说这许多话,就像一个说教者在传道。”
《漢語大詞典》:婆罗门(婆羅門)
(1).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居于种姓之首,世代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专业,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享有种种特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族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浄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
(2). 印度 古代宗教名。相传约于公元前七世纪形成,以崇奉 婆罗贺摩 而得名。隋书·南蛮传·赤土:“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清 赵翼 《春间晤西庄于吴门》诗:“婆罗门善呪,无此大神道。”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七:“虽然其差如此,而其变不平等教为平等则同,三教殆皆源於婆罗门乎?”
(3).古 印度 别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名称:“ 印度 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 婆罗门国 焉。”
(4).曲调名。 唐 南卓 《羯鼓录》载诸宫曲中有《婆罗门》《敦煌曲子词》中也有调名《婆罗门》。按,《婆罗门》曲系 唐 开元 中 西凉 都督 杨敬述 进献, 天宝 十三年改名《霓裳羽衣曲》。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漢語大詞典》:劝化(勸化)
(1).佛教语。宣传教义,使人感悟向善。宋书·夷蛮传引 南朝 宋 慧琳 《均善论》:“务劝化之业,结师党之势,苦节以要厉精之誉,护法以展陵竞之情。”菩萨戒义疏卷上:“不近人情,劝化人受戒功德,胜造八万四千寳塔。”
(2).常用指劝教,劝勉。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如今着他去劝化,不怕不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回来给他一个事情,奬励奬励他,也好劝化劝化别人。”
(3).犹募化。劝人施舍财物。释氏要览卷中“造像”下引《罪福决疑经》:“僧尼白衣,或自财,或劝化得财,拟作佛像。”
《漢語大詞典》:启蒙运动(啓蒙運動)
泛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而得到进步的运动。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这是一种幼稚者的蒙昧,我们对这些人应该作启蒙运动。”
《漢語大詞典》:传教士(傳教士)
基督教会派出去传教的人。《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有关林阿福的报道》:“在调查中,他们也访问了几个传教士。” 徐迟 《火中的凤凰》:“ 德国 通过他们的传教士,他们买起书来不惜高价,一见好书,抢了就走。”
《漢語大詞典》:讲经说法(講經説法)
讲论宗教经典,宣传教义。 元 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説法,起一念思凡之心。”《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到今日来, 灵山 兴旺,今十大弟子,讲经説法。”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治
五斗米道的二十四个传教点,多在 四川 省内。首治为 阳平 治。诸治由 张道陵 及其子孙担任首领(称都功)。见蜀中广记卷七一。云笈七籤卷二八:“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付天师 张道陵 奉行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