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仿 → 髣仿”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体象(體象)
(1).仿照;象征。 汉 班固 《西都赋》:“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
(2).谓有定体可以仿照。 宋 张载 《正蒙·中正》:“体象诚定,则文节著见。” 王夫之 注:“体象,体成而可象也。诚定者,实有此理而定于心也。”
《漢語大詞典》:髣髴
(1).隐约,依稀。《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洪兴祖 补注:“説文云:髣髴,见不諟也。”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绅 《华山庆云见》:“依稀来鹤态,髣髴列仙羣。” 宋 梅尧臣 《和王舍人〈忆省中小桃〉》:“髣髴物华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阳 。” 清 唐孙华 《石鼓歌》:“蘚斑啮蚀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约略的形迹。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 邯郸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晋 潘岳 《悼亡诗》:“帷屏无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苏轼 《凌虚台记》:“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无復存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翻今之,间能得其髣髴。”
(3).类似,好像。文选·张衡〈西京赋〉:“曾髣髴其若梦,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注:“説文曰:彷彿,相似,见不諦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于是以 亮 为右将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曹操 智计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孙 吴 。” 宋 苏轼 《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诗:“近者戯作《凌云赋》,笔势髣髴《离骚经》。” 闻一多 《诗与批评·艺术底忠臣》:“无数的人臣,髣髴真珠攒在艺术之王的龙衮上。”
(4).引申为比似,比并。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 西汉 之文,后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观 褚公 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龟山不轻解易:“尝谓説须髣髴圣人之意,然后可以下笔。”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致画师数辈,为言姿态折曲,髣髴追写,卒不肖。”
(6).大约,几乎。《敦煌变文集·燕子赋》:“脊上缝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 东都 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髣髴获緡二三千。” 宋 欧阳修 《晋祠》:“废兴髣髴无旧老,气象寂寞餘山川。”
《漢語大詞典》:宫衣
(1).宫人所制之衣。 唐 杜甫 《端午日赐衣》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仇兆鳌 注引 邵宝 曰:“宫衣,宫人所製之衣。”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禁火曙燃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清 查慎行 《次答廖若村同年赠别原韵》之一:“感深紈扇秋风篋,梦散宫衣旧日香。”
(2).宫中女子所穿之衣。亦指仿照宫样所制女子之衣。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 吴 苑晓苍苍,宫衣水溅黄。小鬟红粉薄,骑马珮珠长。” 金 蔡松年 《声声慢·凉陉寄内》词:“梨花泪,正宫衣春瘦,晓红无力。”
《漢語大詞典》:模写(模寫)
(1).模搨。
(2).照原样描绘。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四:“ 黄筌 黄居寀 蜀 之名画手也,尤善为翎毛。其家多养鹰鶻,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鬼董:“模写 释 氏而不克肖。”亦谓仿照。梁书·萧恭传:“广营第宅,重斋步櫩,模写宫殿。”
《漢語大詞典》:假面
(1).仿照人物脸形制成的面具。《初学记》卷十五引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高齐 兰陵王 长恭 ,白类美妇人,乃著假面以对敌。”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假面:“假面盖起於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以逐鬼……见於史传者则俱以铁为之,军旅所用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胄:“戴面自是倡优假面,鬭很者以护面,亦别有意。”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我只知道古时候( 南北朝 )的扮演故事,是带假面的。”参见“ 假面具 ”。
(2).比喻伪装的外表。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那时的 北京 ,还挂着‘共和’的假面,学生嚷嚷还不妨事。”参见“ 假面具 ”。
《漢語大詞典》:假面具
(1).仿照人物或兽类脸形制成的面具。 清 袁枚 新齐谐·洗紫河车:“少顷,外有敲门者, 丁 ( 丁鎧 )惧伏牀下,妻开门,牛头鬼入,取牛头掷几上,一假面具也。” 清 黄遵宪 《纪事》诗:“或带假面具,或手执长枪。” 草明 《乘风破浪》第二十章:“小弟弟出其不意地把假面具挂到姐姐脸上,便飞跑下楼去了。”
(2).比喻伪装的外表。 孙中山 《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今两 湖 人知 吴佩孚 之谈民治者,实为一假面具,而不信之矣。” 巴金 《家》四:“她跟别的人一样,白天也戴着假面具忙禄,欢笑。”
《漢語大詞典》:摸象
犹仿照,模仿。新唐书·傅奕传:“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孅儿幻夫摸象 庄 老 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
分類:仿照模仿
《漢語大詞典》:鬼脸(鬼臉)
(1).丑陋的面孔。《水浒传》第四七回:“这个兄弟姓 杜 名 兴 ,祖贯是 中山府 人氏,因为他面颜生得粗莽,以此人都叫他做‘鬼脸儿’。” 老舍 《四世同堂》八八:“她的眉毛、眼睛和红嘴唇都油光锃亮,活像一张花狸狐哨的鬼脸儿。”
(2).仿照人物脸形制成的面具。红楼梦第三六回:“﹝ 贾嗇 ﹞便拿些穀子,哄的那个雀儿果然在那戏台上乱串,啣鬼脸、旗帜。” 清 西厓 《谈徵·事物部·鬼脸鬼头》:“《物原》:‘ 季咸 造假面子。’《西京赋》曰:‘总会仙倡,戏豹舞熊。白虎鼓瑟,苍龙吹笙。’注曰:‘皆为假头也。’假作其形,即今鬼脸儿。” 许杰 《惨雾》上:“那些跳着玩的小孩,立刻套上一副骇异的鬼脸。”
(3).滑稽的或丑恶的面部表情。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内中单喜欢得那几个不容他管库的令史,一味説清话,做鬼脸,喜谈乐道。” 明 徐学谟 《归有园麈谈》:“乗势作威者,如大人装鬼脸以骇小儿,背地则收下。” 巴金 《秋》二:“他对他们做了一个鬼脸,露出舌头又缩回去。”
(4).喻虚伪的表面。 鲁迅 《花边文学·“彻底”的底子》:“弄文艺的人,如果遇见这样的大人物而不能撕掉他的鬼脸,那么文艺不但不会前进,并且只会萎缩,终于被他消灭的。”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我知道现在鬼脸已经抓破了,以后 子明 无论怎样待你好,你总忘不了他是哄你骗你的。”
《漢語大詞典》:踵行
谓仿照实行。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且令天下之人皆知新法之益,如此则踵行他政,必无挠格之虞。”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草创不易,一创成,则别人亦可踵行也。”
《漢語大詞典》:追修(追脩)
谓仿照原样加以修治。史记·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於正。”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儻可原察,追脩前好,则何福如之!”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 昇明 中, 太祖 辅政,使 冲之 追修古法。”
追脩:亦作“ 追修 ”。
《漢語大詞典》:布币(布幣)
(1).陈列币帛。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祓殯而襚,则布币也。”国语·吴语:“寡君 句践 使下臣 郢 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於下执事。” 韦昭 注:“布,陈也。币,玉帛也。”史记·周本纪:“於是布币而策告之。”
(2).古代仿照农具鎛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布,通“ 鎛 ”。因鎛形似铲,又叫“铲币”。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还保留着铲的形状,上有装柄的空首,主要流通于 春秋 初期的 周王 朝及 晋 、 卫 、 郑 、 宋 等国。后来布首逐渐扁平,发展为平首布,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方足、圆足之分。平首布主要流通于 战国 时期的 韩 、 赵 、 魏 以及 燕 秦 等国。 新莽 时曾一度仿制使用。
《漢語大詞典》:粉定
瓷器之一种。仿照定窑瓷器而和以石粉者称为“粉定”。《孽海花》第三十回:“ 赵 家的忙着去预备茶水,捧上一隻粉定茶杯,杯内满盛着绿沉沉新泡的碧螺春。”
《漢語大詞典》:十二个
长诗。苏联勃洛克作于1918年。仿照十二使徒寻找耶稣基督的故事,写十二个赤卫军战士在十月革命后的风雪之夜巡视彼得格勒的大街。那些旧制度的维护者资本家、雄辩士、神父、贵妇人在黑暗中咒骂革命。而代表新世界的十二个战士则英勇刚强,坚定地向前迈进。
《漢語大詞典》:仿行
仿照实行。 端方 《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摺》:“内部为民治事,职要而任繁,各国大率举教育,农、工、商及交通诸行政别区为部, 中国 必应仿行。”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一节:“他们训练军队,主要是聘用外国军官,仿行外国操法,使用洋枪、洋炮。”
《漢語大詞典》:学述(學述)
仿照述说。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如果论史,就赞几句 孔明 ,骂一通 秦桧 ,这些是非也早经论定,学述一回决没有什么差池。”
分類:仿照述说
《漢語大詞典》:假面具
(1).仿照人物或兽类脸形制成的面具。 清 袁枚 新齐谐·洗紫河车:“少顷,外有敲门者, 丁 ( 丁鎧 )惧伏牀下,妻开门,牛头鬼入,取牛头掷几上,一假面具也。” 清 黄遵宪 《纪事》诗:“或带假面具,或手执长枪。” 草明 《乘风破浪》第二十章:“小弟弟出其不意地把假面具挂到姐姐脸上,便飞跑下楼去了。”
(2).比喻伪装的外表。 孙中山 《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今两 湖 人知 吴佩孚 之谈民治者,实为一假面具,而不信之矣。” 巴金 《家》四:“她跟别的人一样,白天也戴着假面具忙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