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目击(目擊)
(1).目光触及;熟视。后汉书·郅恽传:“ 子张 但目击而已。” 李贤 注:“目击谓熟视之也。”晋书·葛洪传:“於 餘杭山 见 何幼道 , 郭文举 ,目击而已,各无所言。”参见“ 目击道存 ”。
(2).犹目睹。亲眼看见。 唐 杜甫 《最能行》:“朝发 白帝 暮 江陵 ,顷来目击信有徵。”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有 大梁 夙将 赵唯 为 岭 外刺史,年将九十矣,耳目不衰,过 梧州 ,言 大梁 往事,述之可听,云此皆目击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至今读其所著书,于山川阨塞,贤豪遗迹与夫风土謡俗,民生疾苦,凡所目击,悉笔于书。” 徐迟 《牡丹》三:“有些好事之徒,亲眼目击她被强拉上车。”
《漢語大詞典》:目击道存(目擊道存)
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郭象 注:“目裁往,意已达。”世说新语·栖逸“ 阮步兵 啸闻数百步” 刘孝标 注引《竹林七贤论》:“观其长啸相和,亦近乎目击道存矣。”
《漢語大詞典》:目睹
亦作“ 目覩 ”。 亲眼看到。后汉书·刘根传:“促召之,使太守目覩,尔乃为明。”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目覩 严子瀨 ,想属 任公 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先祖母曾取视之,先母时尚幼,亦在旁目睹。” 巴金 《〈家〉后记》:“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
《漢語大詞典》:目见(目見)
亲眼看到。 汉 王充 论衡·说日:“ 鲁 史目见,不空言者也,云与雨俱,雨集于地。” 唐 韩愈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説,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七六公以为世诫。” 宋 苏轼 《苏州姚氏三瑞堂》诗:“ 枫桥 、 三瑞 皆目见,天意宛在 虞鰥 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向士肃 ﹞后来常对亲友们説此目见之事,以为笑话。”
分類:亲眼眼看
《漢語大詞典》:亲眼(親眼)
谓用自己的眼睛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至於内中曖昧情节,谁曾亲眼见来,何必去寻根问底!” 老舍 《茶馆》第一幕:“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漢語大詞典》:亲接(親接)
(1).亲近接待;接近。后汉书·伏隆传:“ 建武 二年,诣 怀 宫, 光武 甚亲接之。”后汉书·宦者传序:“ 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宪 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
(2).亲耳所闻,或亲眼所见。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长史书》:“﹝郡督 马公 谓长史 李京之 ﹞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 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此则故交 元丹 亲接斯议。”
《漢語大詞典》:目验(目驗)
目击;亲眼验证。 唐 李绰 尚书故实:“盛膏小银合子, 韩氏 收得后犹在, 融 即相国亲密,目验其事,因附于此。”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古时 犹太 人定年月以太阳为準,於历法疏而於目验密,常居山候月,以初见月为月第一日。” 王闿运 《〈论语训〉序》:“ 曾子 全身而曰啟予手足,岂欲小子目验乃后不诬?” 郭沫若 《创造十年》五:“我渴望着看海中日出的光景,忍着眩晕,跑上甲板,好容易把那光景目验了一下,但几乎把自己的肝脏都吐了出来。”
分類:亲眼验证
《漢語大詞典》:见证(見證)
(1).证明;证据。《淮南子·缪称训》:“仁者,积恩之见证也。”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有红绢褡膊便是见证。”《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还没有吃,就出了这件案子,説是月饼有毒,所以就没敢再吃,留着做个见证。”
(2).亲眼目睹可以作证。亦指见证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见有两箇轿番见证,乞叫来问。”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听讼之事,派以陪审,而肆威作福之弊袪;列以见证,而妄指诬陷之弊絶。” 郭小川 《长江组歌》:“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有严明的赏罚。”
《漢語大詞典》:目击者
亲眼看见或曾经看见某事或某物因而能够作出第一手报道的人
参加现场观察者
《漢語大詞典》:隔壁帐(隔壁帳)
亦作“ 隔壁账 ”。
(1).指没有亲眼目睹的事。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你们都説的是隔壁帐。都斟起酒来满满的吃三杯,听我説。”
(2).代人受过。 茅盾 《子夜》十四:“他是中间人,犯不着吃隔壁账。”
《漢語大詞典》:看生见长(看生見長)
谓亲眼看着某人的出生和长大。形容对一个人非常熟悉。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这孩儿本等不是我养的,他要问那剃胎头收生的老娘,和那看生见长的一起街坊邻舍,做证见。”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老身自幼在 庞 府,看生见长这个衙内,非是一日也呵。” 元 王晔《桃花女》楔子:“他在我隔壁住,从小里看生见长的。”
《漢語大詞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見爲實,耳聽爲虚)
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人说的靠不住。” 刘真 《春大姐》:“ 玉春娘 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漢語大詞典》:耳闻目见(耳聞目見)
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徵,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歌舞 吴中 第一人,緑鬢双鬟纔十五,耳闻目见是何事,不谓其人乃如许。”亦作“ 耳闻眼见 ”、“ 耳闻目击 ”。 唐 元稹 《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説。”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之心未尝忘天下,仁也。耳闻目击,不忍民之失所也,故随其所遇,尽力而为之。”
《漢語大詞典》:以耳为目(以耳爲目)
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陈谠:“俗人以耳为目,自古已然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那老东人以耳为目,便轻信了这话。”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汉郭有道陈仲弓碑》:“海外人以耳为目,不知真伪如此。”
《漢語大詞典》:贵耳贱目(貴耳賤目)
相信传闻,却不相信亲眼看到的事实。 汉 张衡 《东京赋》:“若客所谓未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大人美玉明珠,沉渊在璞;时人贵耳贱目,负谤蒙讥,何足介意。”
《漢語大詞典》:目知眼见(目知眼見)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到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