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霞梯
(1).犹云梯。(1)喻升天成仙之路。 唐 李益 《登天坛夜见海日》诗:“霞梯 赤城 遥可分,霓旌絳节倚彤云。” 唐 司空图 《梦中》诗:“几多亲爱在人间,上彻霞梯会却还。”(2)喻高山石路。 元 吴莱 《忆寄方子清时子清久留吴中》诗:“龙居瞡雪瀑,虎路躡霞梯。”
(2).喻显达的仕途。 唐 李远 《赠弘文杜校书》诗:“高倚霞梯万丈餘,共看移步入宸宫。”
《漢語大詞典》:褰裳
(1).撩起下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
(2).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昔 墨子 诸生褰裳救 楚 , 鲁连 隐士高论却 秦 ,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清 黄宗羲 《钱忠介公传》:“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龟鱉咸出其穴,迁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设坛於 河 ,依 尧 故事。”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岂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圣, 成王 既长,推位让国,其道备焉。”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五:“运终三百合褰裳,谁谓忧勤致覆亡。”
《漢語大詞典》:云梯(雲梯)
(1).古代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墨子·公输:“ 公输盘 为 楚 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 宋 。”宋史·辅超传:“ 超 率驍勇十七人升云梯,斫北门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云梯:“ 文皇帝 时,攻取 明 人城堡,多以云梯制胜。”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围上 榆林 就两天了,正准备攻城。我们往下走的时光,沿路不是往上运粮的,就是搬云梯的。”
(2).传说中仙人登天之路。《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 灵谿 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李善 注:“云梯,言仙人昇天,因云而上,故曰云梯。” 唐 王勃 《观内怀仙》诗:“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宋 杨泽民 《浣溪沙·木樨》词:“金粟蒙茸翠叶垂,月宫仙种下天涯。儿曹攀折有云梯。”
(3).指高山上的石级或栈道。 唐 高适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三:“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 叶圣陶 《黄山三天》:“出了洞还得爬上百步云梯,又是很陡很险的石级,这才达到 文殊院 。”
(4).喻仕进之路。 唐 窦巩 《送刘禹锡》诗:“十年憔悴 武陵溪 ,鹤病深林玉在泥。今日 太行 平似砥,九霄初倚入云梯。”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 海陵居士 无云梯,岁晚结庐 潁水 湄。”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改官诗:“百丈云梯未可阶,寒氊仍问旧生涯。”
《漢語大詞典》:裹足
(1).包裹其足。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酒酣, 公子光 佯为足疾,入窋室裹足。”
(2).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蹷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乡 秦 耳!”史记·李斯列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 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豪杰之士,安得不短气;有志之徒,安得不裹足。”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孤本为世所重,新翻印为人所轻,定价太贵,深恐购者裹足不至。”
(3).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后遂用作典故,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苦。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騖。”明史·贾三近传:“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
(4).指行李盘缠。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佛还钗》:“恐汝无裹足,赠汝金釵。”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望周全不须劫去。” 钱南扬 校注:“裹足,即下文的查果金珠。查果,即行李……字应作‘遮裹’,谓遮裹身体的衣被。金珠能满足沿路的开支,而不致欠缺,故云‘足’。”《宣和遗事》前集:“那 杨志 为等 孙立 不来,又值雪天,旅途贫困,缺少裹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一本作“ 果足 ”。
(5).指旧时女子缠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杭州 赵钧臺 买妾 苏州 ,有 李 姓女,貌佳而足欠裹…… 赵 欲戏之,即以《弓鞋》为题。女即书云:‘三寸弓鞋自古无, 观音大士 亦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 清 王逋 《蚓庵琐语》:“﹝ 康熙 ﹞元年以来,所生之女,禁止裹足。”参见“ 缠足 ”。
《漢語大詞典》:缠足(纏足)
旧时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女子以布帛紧束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成弓状,以此为美。相传 南唐 李后主 令宫嫔 窅娘 以帛绕脚,令纤小作新月状,由是人皆效之。一说始于 南朝 齐 东昏侯 时。 太平天囯 曾禁止缠足。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始逐渐废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自墨庄漫録以缠足始 五代 ,诸小説所见皆同,余旧颇疑之。” 严复 《原强》:“至于缠足,本非天下女子之所乐为也,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 夏衍 《〈教子篇〉补》:“她今年六岁,在过去,也正是哭哭啼啼地被逼着缠足的年纪了。”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缠足等。
《漢語大詞典》:梯冲(梯衝)
古代攻城之具。云梯与冲车。后汉书·公孙瓒传:“ 袁氏 之攻,状若鬼神,梯衝舞吾楼上,鼓角鸣於地中。”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俄而梯衝乱舞, 冀 马云屯。”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梯衝所及,攻靡坚城;矛戟所临,野无横阵。” 清 赵翼 《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梯衝百道来, 墨 守绰有裕。”
分類:云梯冲车
《漢語大詞典》:云桥(雲橋)
(1).状如桥拱的云彩。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北周 王褒 《馆铭》:“云桥启馆,景曜开扉。”
(2).传说中天河上彩云搭成的桥。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八:“ 织女 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3).指高大的桥。 明 李维桢 《经筵赋》:“遵大路,歷皇衢,涉云桥,步玉除。”
(4).古代攻城的战具。属云梯一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军次 区粟 ,进逼围城,以飞梯、云桥悬楼登垒。”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火箭侵乘石,云桥逼禁营。”旧唐书·浑瑊传:“贼造云桥成,阔数十丈,以巨轮为脚,推之使前,施湿毡生牛革,多悬水囊以为障,直指城东北隅,两旁构木为庐,冒以牛革,迴环相属,负土运薪於其下,以填壕堑,矢石不能伤。”
《漢語大詞典》:云梁(雲樑)
亦作“ 云樑 ”。
(1).高入云表的屋梁;高大的屋梁。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烈若鉤星在汉,涣若云梁承天。” 李善 注:“云梁,以云为梁也。” 张铣 注:“云梁承天,言梁高如云虹之状,以承於天。” 南朝 梁元帝 《南岳衡山九贞馆碑》:“风牖云梁,千门万户。” 唐 李白 《明堂赋》:“乃准水臬,攒云樑,罄玉石于 陇 坂,空瓌材于 瀟 湘 。”
(2).高入云际的山梁。 南朝 梁 江淹 《就谢主簿宿》诗:“菱衣如可赠,寧湿岨云梁。”
(3).古代攻城的战具。属云梯一类。新唐书·浑瑊传:“﹝ 朱泚 ﹞造云梁,广数十丈,施大轮,濡毡及革冒之,周布水囊为鄣,指城东北;构木庐,蒙革周置之,运薪土其下,将塞隍。”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二月,蛮以云梁、鹅车四面攻。”
《漢語大詞典》:冲梯(衝梯)
古战具。冲车和云梯。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词:“闻説北风吹面急,边上衝梯屡舞。” 清 钱谦益 《王师二十四韵》:“侦犹烦地穴,攻亦舞衝梯。”亦单指云梯。北史·沈光传:“及从帝攻 辽东 ,以衝梯击城,竿长十五丈, 光 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敌,杀伤十数人。”
《漢語大詞典》:楚匠
春秋 时著名工匠 公输般 ,曾为 楚国 制造攻城云梯。后因以“楚匠”称能工巧匠。 唐 白居易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诗:“ 楚 匠饶巧思, 秦 筝多好音。”
《漢語大詞典》:裂裳裹足
相传 公输般 为 楚 设置云梯,欲以攻 宋 。 墨子 闻之,“自 鲁 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吕氏春秋·爱类。后用为奔走急切之典。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騖。”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老兄忧时之切,惓惓不忘,窃计裂裳裹足不俟屨而就途矣。”亦作“ 裂裳裹膝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申包胥 知不可,乃之於 秦 ,求救 楚 ,昼驰夜趋,足踵蹠劈,裂裳裹膝,鹤倚哭於 秦 庭,七日七夜,口不絶声。”亦省作“ 裂裳 ”。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
《漢語大詞典》:鸢梯(鳶梯)
攻城器械。指云梯。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三:“雀舫空沉泊,鳶梯莫暂停。 三苗 诛首恶,传檄 楚 疆寧。”
分類:器械云梯
《漢語大詞典》:冲机(衝機)
古战具。冲车和云梯。机,械,云梯之属。六韬·发启:“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衝机而攻,无沟堑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