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丐巧
乞巧。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史遗:“吾织女,祈何福?曰:‘愿丐巧耳。’”参见“ 乞巧 ”。
分類:乞巧
《漢語大詞典》:乞巧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漢語大詞典》:乞巧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漢語大詞典》:乞巧楼(乞巧樓)
乞巧的彩楼。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二:“每年宫女穿针夜,勅赐诸亲乞巧楼。”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谓之乞巧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綵楼于庭,谓之乞巧楼。” 明 梁辰鱼 《普天乐·咏时序悼亡》曲:“羡谁家乞巧楼头,笑声喧玉倚香隈。”参见“ 乞巧 ”。
分類:乞巧
《漢語大詞典》:乞巧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漢語大詞典》:巧夕
即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之夜。古代妇女于是夜穿针乞巧,故称。 宋 刘克庄 《即事》诗之三:“ 粤 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明 何景明 《七夕》诗:“ 楚 客旅魂惊巧夕, 燕京 风俗斗穿针。”参见“ 七夕 ”。
《漢語大詞典》: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 九江 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牵牛在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参见“ 乞巧 ”。
《漢語大詞典》:输巧(輸巧)
元 代宫女于七夕乞巧,穿针落人后者为“输巧”。 明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九引堂,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臺,以五采丝穿九尾鍼,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参见“ 乞巧 ”。
《漢語大詞典》:乞巧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漢語大詞典》:花瓜
(1).古时七夕乞巧,在瓜上雕刻各种花样,叫作“花瓜”。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
(2).方言。形容体无完肤,血肉模糊的样子。 老舍 《骆驼祥子》五:“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
《漢語大詞典》:七孔针
亦作“ 七孔针 ”。 旧俗七夕妇女穿针乞巧所用的针。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太平御览卷三一引南朝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綵楼,穿七孔针……以乞巧。”
《漢語大詞典》:玄针(玄針)
(1).蝌蚪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虾蟆子曰蝌蚪,一曰玄针,一曰玄鱼,形圆而尾大,尾脱即脚生。”
(2).旧俗妇女于夏历七月七日夜对月穿针乞巧所用之针。 南朝 宋 刘骏 《七夕》诗:“松风被弱缕,迎辉贯玄针。”
《漢語大詞典》:吉庆花(吉慶花)
古代七夕乞巧用的连理五彩绢花。 唐 张泌 《妆楼记·吉庆花》:“ 薛瑶英 于七月七日,令诸婢共剪轻綵,作连理花千餘朵,以阳起石染之。当午,散於庭中,随风而上,徧空中如五色云霞,久之方没,谓之渡河吉庆花,藉以乞巧。”
《漢語大詞典》:九孔针(九孔針)
古代妇女七夕乞巧时所用的针。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祀牛女二星,妃嬪各执九孔针、五色綫,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参见“ 乞巧 ”。
《漢語大詞典》:乞巧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漢語大詞典》:丢巧针(丢巧針)
亦作“丢针儿”。
(1).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倾之,水膜生面,绣鍼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鍼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茹影者,谓乞得巧。”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丢针》:“京师闺阁,於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綫,觕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
(2).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