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新烟(新煙)
指寒食节后重新举火所生之烟。 唐 刘长卿 《清明后登城眺望》诗:“百花如旧日,万井起新烟。”参见“ 新火 ”。
《國語辭典》:新火  拼音:xīn huǒ
1.换季时,新取之火称为「新火」。《北史。卷三五。王慧龙传》:「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
2.唐宋时,例于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唐。杜甫〈清明〉诗二首之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浮客船。」宋。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漢語大詞典》:火城
(1).谓于城周举火,形成火的城墙,使敌不能进。梁书·羊侃传:“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 侃 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於里筑城,贼不能进。”
(2).古代朝会时的火炬仪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佰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众少皆扑灭以避之。”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声。”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騶吏忽传丞相至,火城如昼晓寒销。”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曾望蕊珠宫闕,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國語辭典》:火食  拼音:huǒ shí
熟食。《礼记。王制》:「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國語辭典》:火食  拼音:huǒ shi
每日的饭食。《北齐书。卷二五。张纂传》:「辄令开门内之,分寄民家,给其火食,多所全济。」也作「伙食」。
《漢語大詞典》:传火(傳火)
(1).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墨子·号令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墨子·杂守:“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则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来者多少。” 唐 戴叔伦 《和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2).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宋 周邦彦 《水龙吟·梨花》词:“传火楼臺,妒花风雨。” 明 叶弥广 《雨中清明》诗:“风俗久虚传火事,郊原又负踏青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记》诗:“暖随榆柳初传火,象衍鱼龙渐泮水。”
《漢語大詞典》:束炬
(1).扎火把。亦指举火把。 宋 刘克庄 《戴秀岩》诗:“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縻腰尚恐堕,束炬方可行。”
(2).犹言一把火。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先子於丧乱颠躓之后,举平生所作,畀之束炬。”
《漢語大詞典》:火号(火號)
古代举火报警的信号。 唐 刘禹锡 《元和癸巳岁仲秋寄荆南严司空》诗:“火号休传警,机桥罢亘空。”
《漢語大詞典》:亭燧
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今有司请远田 轮臺 ,欲起亭燧,是唯益扰天下,非所以忧民也。”后汉书·西羌传:“初开 河西 ,列置四郡,通道 玉门 ,隔絶 羌 胡 ,使南北不得交关。於是障塞亭燧出 长城 外数千里。” 南朝 宋 颜延之 《从军行》:“卧伺金柝响,起候亭燧烟。”
《漢語大詞典》:寒突
冷的烟囱。谓贫寒不能举火,饮食不继。 宋 文同 《西冈僦居》诗:“犹胜比邻者,寒突无晨烟。”
《漢語大詞典》:海烽
指海上警报。古时边境有敌入侵时,即举火烟报警。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防海规画至为精密,百年以来海烽久熄,人情怠玩,因而隳废。”
《國語辭典》:烽火台(烽火臺)  拼音:fēng huǒ tái
古代用来点燃烟火以示警的建筑物。《三国演义》第七三回:「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
《漢語大詞典》:继火(繼火)
傍晚举火以接日光。《新唐书·李德裕传》:“ 元和 后数用兵,宰相不休沐,或继火乃得罢。”
《國語辭典》:耀蝉(耀蟬)  拼音:yào chán
用火光照耀,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蝉飞来聚集。《荀子。致仕》:「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
《漢語大詞典》:爚蝉(爚蟬)
举火诱蝉。吕氏春秋·期贤:“今夫爚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按,荀子·致士作“燿蝉”。
分類:举火
《漢語大詞典》:爚蝉(爚蟬)
举火诱蝉。吕氏春秋·期贤:“今夫爚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按,荀子·致士作“燿蝉”。
分類: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