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龙骨(龍骨)
(1).龙的骨骼。实际是古代某些动物的化石。中药上用做强壮剂。史记·河渠书:“穿渠得龙骨,故名曰 龙首渠 。”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云逐鱼鳞起,渠从龙骨开。”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汉惠帝 七年夏,雷震南山,林木皆自火,燃至根,其地悉皆燋黄,后其雨迅过,人就其间得龙骨一具。”
(2).喻瘦劲的枝干。 唐 先汪 《题安乐山》诗:“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 宋 王禹偁 《送筇杖与刘湛然道士》诗:“有客遗竹杖,九节共一枝。鹤脛老更长,龙骨乾且奇。”
(3).枣的别名。枣树瘦劲,故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枣曰羊角、鸡心、龙骨。《地名志》:‘ 河中府 贡龙骨枣。’”按,新唐书·地理志三:“土贡:龙骨枣,凤栖梨。”
(4).见“ 龙骨车 ”。
(5).船只、飞机、建筑物等像脊椎和肋骨那样的支撑和承重结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説这样子不对,照他的龙骨,恐怕走不动;照他的舵,怕转不过头来。”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那些造船工匠在太阳下安置一只小船的龙骨。”
(6).喻指主干,主心骨。《花城》1981年第4期:“那些群众的带头人,祖国的擎天柱,民族精华,党的‘龙骨’!”
(7).石砌的堤岸。 唐 李贺 《同沉驸马赋得御沟水》诗:“遶隄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王琦 汇解:“龙骨,似指沟边砌石。”
(8).禽类的胸骨。也称龙骨突起。
(9).腕骨的俗称。旧称高骨、锐骨或踝骨。《医宗金鉴·四肢部·腕骨》:“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外侧之骨名高骨,一名鋭骨,亦名踝骨,俗名龙骨,以其能宛屈上下,故名曰腕。”
(10).指骏马。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七:“自从拣为真龙骨,别置东头小马房。” 元 萨都剌 《题画马图》诗:“ 汉水 扬波洗龙骨,房星堕地天马出。”
《漢語大詞典》:龙骨车(龍骨車)
水车的别名。带水的木板用木榫连接成环带,形如龙骨,故称。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十二日与诸君登西园亭榭怀旧书事》之二:“更看白水满城下,説着当时龙骨车。” 宋 陆游 《春晚即事》诗之四:“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宋 朝推广种水稻,农民群众用多种水车引水灌溉。较为普遍使用的人力翻车,称龙骨车或踏车。”古文苑·扬雄〈答刘歆书〉:“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成帝 好之。” 章樵 注:“龙骨,水车也。禁苑池沼中或用以引水。” 宋 王安石 《元丰行示德逢》:“倒持龙骨掛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 清 徐荣 《岭南劝耕诗·九月》:“潮来龙骨鸣,潮去禾虫碎。”
《漢語大詞典》:贞固(貞固)
(1).守持正道,坚定不移。易·乾:“文言曰:‘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 孔颖达 疏:“言君子能坚固贞正,令物得成,使事皆干济,此法天之贞也。” 高亨 注:“贞固,正而坚,即坚持正道。干是动词,主持,主办。”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明 吴海 《孙戣字序》:“若君子得之,以修己,则贞固而廉洁;以刑家,则整齐而如一。” 章炳麟 《〈南洋华侨志〉序》:“学术兴,则知慕爱国,性有贞固之操,不以虚言相塞。”
(2).主干;栋梁。 汉 蔡邕 《荐皇甫规》:“犹此言之,忠臣贤士国家之元龟,社稷之贞固也。” 唐 高适 《三君咏·狄梁公》:“ 梁公 乃贞固,勋烈垂竹帛。”
《漢語大詞典》:骨干
见“ 骨干 ”。
分類:骨干
《漢語大詞典》:正干(正幹)
(1).主干;主体。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 秦岭 极其崔嵬,在 五郎孝义 者,上下均七八十里,度岭总须两日,盖即南山之正干也。”
(2).正正经经地干。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现在共产党领导就是这样,只要你正干,下力,遇住事政府和大家都能帮助。”
《漢語大詞典》:枢干(樞幹)
犹主干。 清 陈衍 《〈剑怀堂诗草〉序》:“ 开 天 之 少陵 、 摩詰 , 元和 之 香山 、 昌黎 ,又往往一人不一其声貌。故 开 天 、 元和 者,世所分唐 宋 诗 之枢干也。”
分類:主干
《漢語大詞典》:宗干(宗幹,宗榦)
宗幹:见“ 宗榦 ”。
宗榦:犹主干。比喻位尊任重的人物。 汉 蔡邕 《太尉桥公碑》:“赫矣 桥父 ,秉文握武。内为宗榦,出为藩辅。”榦,一本作“ 干 ”。
《漢語大詞典》:乔木(喬木)
(1).高大的树木。《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唐 张乔 《题友人林斋》诗:“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影子》:“我手栽的那株大山朴,怕已经长成乔木了。”
(2).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赵岐 注:“所谓是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当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辅其君以道,乃为旧国可法则也。”后因以“乔木”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 李善 注:“论衡曰:‘观乔木,知旧都。’” 明 高攀龙 《鸣阳伯兄六十序》:“乔木之门,百世不易姓可矣。” 清 曹寅 《读葛庄诗有感》诗:“故家乔木今谁在,永日残碁局更新。”
(3).植株高大,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
《漢語大詞典》:根株
(1).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於下,有荣叶於上,有实核於内,有皮壳於外。”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老树根株若蹲兽,霜浓果熟未容收。”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唐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诗:“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 宋 苏舜钦 《迁居》诗:“手足日不闲,在地无根株。” 郑观应 《盛世危言·贩奴》:“而 澳 港 外埠之根株犹未絶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艺术失却了民众的根株,艺术亦因之而失去生机。”
(3).根除。金史·循吏传·张奕:“﹝ 张奕 ﹞擒其首恶诛之。后五日,都统 完颜阿鲁补 以军至 归德 ,欲根株餘党, 奕 以闔门保郡人无他,遂止。”
《漢語大詞典》:灌木
(1).丛生之木。《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毛 传:“灌木,藂木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修竹葳蕤以翳薈,灌木森沉以蒙茂。”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灌木縈旗转,仙云拂马来。” 清 龚自珍 《臣里》:“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
(2).今指植株矮小,靠近地面枝条丛生而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 徐迟 《大场的一夜》:“远处的灌木丛中,突然一条红线,冲天而起。”
《漢語大詞典》:竹竿
(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 淇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那几个人却是对着我走来,一个提着半明不灭的灯笼,那两个每人摃着一根七八尺长的竹竿子。” 沈从文 《边城》一:“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
(2).竹子的主干。 唐 元稹 《种竹》诗:“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清 金人瑞 《对雪》诗:“压倒竹竿终劲直,怜斯鸟雀尽徬徨。”
(3).指竹子。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诗》之六:“奔走红尘积有年,深思雪涧竹竿千。” 章炳麟 《董逃歌》:“ 秦 帝不蹈海,归蒔千竹竿。”
《漢語大詞典》:钗梁(釵梁)
钗的主干部分。 北周 庾信 《镜赋》:“悬媚子於搔头,拭釵梁於粉絮。” 倪璠 注:“言釵梁用粉絮拭之,其色光明也。” 宋 周邦彦 《渔家傲·般涉》词:“日照釵梁光欲溜,循阶竹粉霑衣袖。” 清 龚自珍 《临江仙》词之二:“酒渴思茶交午夜,沉烟閒拨釵梁。”
分類:主干干部
《漢語大詞典》:正道
(1).正确的道理、准则。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礼记·燕义:“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援雅音而听者懵,语正道而对者睡。” 宋 梅尧臣 《答李晋卿结交篇》:“上交执正道,下交守奇节。”
(2).要道;主干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鱼沸鬱兮柏冬日,正道弛兮离常流。”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所谓正道者,若 秦 之 函谷 、 吴 之 长江 、 蜀 之 剑阁 是也。”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 陕 省入 川 之路,其由 寧羌 、 广元 栈道,而前者正道也。”
(3).正路;正确的途径。史记·货殖列传:“夫纤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明 何景明 《上作篇》:“正道坏,则邪径成。”
(4).犹正派。红楼梦第一百回:“就是 袭姑娘 也是心术正道的。”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 得成 的丈母是城跟前大川面的,你们晓得正道不正道?”
(5).正常。 李古化 《农村奇事》:“这驴没有什么毛病,不是中结,也不是水结,舌头的色气也正道。”
(6).佛教称三乘所行之道。《封神演义》第八二回:“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
《漢語大詞典》:脊梁
(1).脊背。其骨为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如屋之有梁,故称。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你心里把褐衲袄脊梁上披,强似着紫朝衣。”《水浒传》第一回:“﹝ 洪太尉 ﹞取过丹詔,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有人怕光膀子麦芒扎肉,他不在乎,那古铜色的脊梁上好似刷了一层桐油闪着亮。”
(2).用作比喻。常指人的意志、胆量和节操。朱子语类卷五二:“况当世衰道微之时,尤用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方得。”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五幕:“一个人只要有条脊梁,有点血性,今天就再也不会想到向 夫差 作这样没骨头的事。”
(3).比喻中坚骨干力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 中国 的脊梁。”
《漢語大詞典》:龙见(龍見)
(1).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 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3).《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苍龙七宿出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 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源师 尝諮 肱 云:‘龙见,当雩。’”
《漢語大詞典》:雪松
常绿乔木,主干耸直,侧枝平展轮生,小枝下垂,叶为针形,树冠若塔,故又称为“寳塔松”。为著名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