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七七
(1).旧俗以人死后每隔七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日止,共为七七。魏书·外戚传下·胡国珍:“又詔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十老 病重,医治不痊,呜呼哀哉。 朱重 搥胸大慟,如亲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七七》:“丧家七七之期,见於北史魏书北齐书及 韩琦 《君臣相遇传》。又 顾亭林 日知録、 徐復祚 《村老委谈》、 郎瑛 《七修类藁》皆载之。要皆佛氏之説,无足深考。惟《临淮新语》谓始死七日,冀其一阳来復也。祭於来復之期,即古者招魂之义,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灵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復,即不復矣,生者亦无可如何也。此説最通。”
(2).数词。七的七倍,四十九。《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3).数词。七十七。南齐书·祥瑞志:“《老子河洛讖》曰:‘年历七七水灭绪,风云俱起龙麟举。’”
(4).指农历七月初七。《新民歌三百首·万条蛟龙接上天》:“万条蛟龙接上天,牛郎织女笑开颜;如今车干天河水,不等七七就团圆。”参见“ 七夕 ”。
《漢語大詞典》: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 九江 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牵牛在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参见“ 乞巧 ”。
《漢語大詞典》:殷七七
唐 代道士,名 天祥 ,又名 道筌 ,自称 七七 ,以善幻术著名。太平广记卷五二引 五代 沈汾 续仙传·殷天祥:“﹝ 七七 ﹞醉歌曰:‘弹琴碧玉调,药鍊白朱砂。解醖顷刻酒,能开非时花。’”太平广记卷五二引 五代 沈汾 续仙传·殷天祥:“ 七七 酌水为酒,削木为脯,使人退行,指船即驻,呼鸟自坠,唾鱼即活……凡诸术不可胜纪。” 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吉祥寺》诗:“安得道人 殷七七 ,不论时节遣花开。”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消寒欲过 燕九九 ,催花拟唤 殷七七 。”
《漢語大詞典》:累七
佛教语。人死后每七日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也称斋七。释氏要览·杂记:“人亡每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大院深宅,閒杂人赶离门外,与亡灵累七修斋。”
《漢語大詞典》:斋七(齋七)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日延僧做佛事,至七七止。斋七的次数依死者的身分及年龄做七次、五次、三次不等。释氏要览·杂纪:“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
《漢語大詞典》:撒极(撒極)
方言,着急。《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回目:“馋小厮争嘴唆人,风老婆撒极上吊。”《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原来如此。这怎么怪的 狄大嫂 撒极。请 狄大嫂 进我家坐,我替 狄大嫂 磕头陪礼。”
《漢語大詞典》:七单(七單)
记载死者殓葬时辰及七七期内冲犯的单子。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请将阴阳 徐先生 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参见“ 七七 ”。
《漢語大詞典》:七七
(1).旧俗以人死后每隔七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日止,共为七七。魏书·外戚传下·胡国珍:“又詔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十老 病重,医治不痊,呜呼哀哉。 朱重 搥胸大慟,如亲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七七》:“丧家七七之期,见於北史魏书北齐书及 韩琦 《君臣相遇传》。又 顾亭林 日知録、 徐復祚 《村老委谈》、 郎瑛 《七修类藁》皆载之。要皆佛氏之説,无足深考。惟《临淮新语》谓始死七日,冀其一阳来復也。祭於来復之期,即古者招魂之义,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灵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復,即不復矣,生者亦无可如何也。此説最通。”
(2).数词。七的七倍,四十九。《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3).数词。七十七。南齐书·祥瑞志:“《老子河洛讖》曰:‘年历七七水灭绪,风云俱起龙麟举。’”
(4).指农历七月初七。《新民歌三百首·万条蛟龙接上天》:“万条蛟龙接上天,牛郎织女笑开颜;如今车干天河水,不等七七就团圆。”参见“ 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