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时(一時)
(1).一个季度。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一世
(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漢語大詞典》:一代
(1).一个朝代。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周 有三圣, 文王 、 武王 、 周公 并时猥出。 汉 亦一代也,何以当少于 周 ?”汉书·萧何传赞:“唯 何 、 参 擅功名,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汉 氏承 秦 ,则有 叔孙通 定一代之仪。”
(2).一个时代;当代。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彼二 曹 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新五代史·慕容彦超传:“今公英武,一代之豪杰也,若量力相时而动,可以保富贵终身。”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久闻此人是一代文章之士,道中门相请。”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唐宋国初诗人:“盖后世名家倍出,足可表章一代。”
(3).生物繁衍,新旧交替,亦称一代。 朱可 等《深深的绿巷》:“用栽培学的观点来看,培养起来一代新的品种,需要几代的努力才行。”
(4).中医谓脉象中的一次间歇。《素问·脉要精微论》:“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洩及便脓血。”灵枢经·根结:“所谓五十营者,五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
《漢語大詞典》:晚节(晚節)
(1).晚年。史记·外戚世家论:“﹝ 吕后 ﹞及晚节色衰爱弛,而 戚夫人 有宠。” 唐 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於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使易地而处,所遇之主不同,则其晚节末路,盖未可知也。”
(2).末世,一代将终之时。 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 张耳 、 陈胜 连从兵之据,以叩 函关 , 咸阳 遂危。”新唐书·魏元忠传:“ 后汉 时用事尤甚,晚节卒乱天下。”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当 明 之晚节,士大夫争为坛坫以炫声名。”
(3).晚年的节操。宋书·良吏传·陆徽:“年暨知命,亷尚愈高,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宋 苏轼 《谢翰林学士表》之一:“敢不激昂晚节,砥礪初心。”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因为一个人最紧要的是‘晚节’,一不小心,可就前功尽弃了!”
《漢語大詞典》:后生(後生)
(1).较后出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2).后嗣,子孙。《诗·商颂·殷武》:“寿考且寧,以保我后生。” 郑玄 笺:“王乃寿考且安,以此全守我子孙。”
(3).后辈,下一代。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敞秀才》:“后生不闻义,前辈惧为党。” 张天翼 《畸人手记·新与旧》:“﹝大舅﹞然后把那双不大灵活的眼珠盯着我,摆出一副奖励后生的脸色。”
(4).弟子,学生。墨子·非儒下:“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脩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后已。” 孙诒让 间诂:“后生亦弟子也。《耕柱篇》:‘ 耕柱子 遗十金于 墨子 ,曰:后生不敢死。’又云:‘后生有反 子墨子 而反者。’并弟子之称。” 元 耶律楚材 《再赓仲祥韵寄之》:“后生来从学,善诱能循循。”
(5).年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娘子花朶儿般后生,恁地会忘事?”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七章:“翻了身,我们都变得后生了,有甚好笑的?”
(6).年轻人;小伙子。 唐 寒山 《诗》之二二七:“三五痴后生,作事不真实。”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年六十餘,自服丹药,容颜转少,如三十岁后生模样。”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小镇搬运队那个莽后生把板车丢在一边。”
(7).谓醒悟较晚。《韩诗外传》卷六:“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则冥於得失。不知治乱之所由,眊眊乎其犹醉也。故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8).来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 清 黄遵宪 《山歌》:“人人要结后生缘,儂只今生结目前。”
《漢語大詞典》:前代
(1).以前的朝代。书·周官:“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 汉 张衡 《西京赋》:“有 凭虚公子 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宋书·乐志一:“ 秦 、 汉 闕采诗之官,哥咏多因前代,与时事既不相应,且无以垂示后昆。”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纪言,右史纪动。” 章炳麟 《辨诗》:“余以为古者礼乐未兴,则因袭前代。”
(2).指前一朝或前一代。 汉 孔融 《荐祢衡疏》:“ 贾谊 求试属国,诡係单于; 终军 欲以长缨牵致劲 越 。弱冠慷慨,前代美之。”红楼梦第七八回:“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奬而遗落未经奏请各项人等。”
《漢語大詞典》:教育
(1).教诲培育;教导。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士大夫之行,而更制革弊,以尽学者之才,其於教育之方,勤亦至矣。”《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立身修道,扬名显亲。”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
(2).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漢語大詞典》:新苗
(1).新生的禾苗。 晋 陶潜 《时运》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唐 刘长卿 《送齐郎中赴海州》诗:“直庐收旧草,行县及新苗。”
(2).喻指新出现的人才或新生的一代。《花城》1981年增刊第3期:“尤其当发现一个有着天赋才华的美术新苗时,这种激情就来得更为强烈。”《福州晚报》1986.5.4:“ 柯老师 挚爱着教育事业,把培育农村新苗看作自己最大的幸福。”
《漢語大詞典》:祖孙(祖孫)
(1).从祖父一代到孙子一代。 唐 苏特 《衣冠盛事》:“ 张氏 嘉贞 生 延赏 , 延赏 生 弘靖 。国朝以来,祖孙三代为相,唯此一家。”《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赵老头儿 祖孙三代究竟都是乡下人,见识有限,那里能彀照顾这许多。” 秦牧 《艺海拾贝·两代人》:“ 梅兰芳 祖孙数代的情形就是‘戏剧家庭’的例子。”
(2).祖父或祖母和孙子或孙女。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幽明死生一理也,父子祖孙一气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问之里人,始知母及妻皆已物故,惟老父尚存。子善博,田产并尽,祖孙莫可栖止,暂僦居於西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这时候,已是吃中饭的时候了,便留他祖孙两个便饭。” 一叶 《天台》:“不久,两条‘参’是赎回来了,祖孙俩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他们那间杂货铺从此关了门。”
《漢語大詞典》:一王
一代王朝。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汉书·叔孙通传赞:“ 叔孙通 舍枹鼓而立一王之仪。” 颜师古 注:“别创 汉 代之礼,故云一王之仪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采 周 之旧,以会成王义” 唐 孔颖达 疏:“采 周 公之旧典,以会合成一王之大义。” 唐 柳宗元 《王侍郎母刘氏志文》:“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
分類:一代王朝
《漢語大詞典》:代英
谓一代英才。 唐 张嘉贞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经纬称人杰,文章作代英;山川看是阵,草木想为兵。”
分類:一代英才
《漢語大詞典》:土门(土門)
东突厥 第一代可汗名 土门 。也写作 吐门 。意为“万夫长”。周书·异域传下·突厥:“ 突厥 者,盖 匈奴 之别种,姓 阿史那氏 ……其后曰 土门 ,部落稍盛,始至塞上市繒絮,愿通中国。 大统 十一年, 太祖 遣 酒泉胡 安诺槃陁 使焉。其国皆相庆曰:‘今大国使至,我国将兴也。’”
《漢語大詞典》:遗传(遺傳)
(1).犹留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庆 有古先道遗传 黄帝 、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 宋 林逋 《伤白积殿丞》诗:“遗传得谁脩闕下,孤坟应祇客江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这迷而不悟,却是为何?只因制造之药,其方未尝不是仙家的遗传。” 罗家伦 《是爱情还是苦痛》:“他说:‘我听得长辈说,女子总是靠丈夫的。’我好容易收来一点爱情,把他这一句遗传的话,又吓走了一大半。”
(2).指遗留下来的传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余按遗传,旧跡多在 武阳 ,似不饯此也。”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陈同父〈中兴遗传〉:“自是始欲纂集异闻,为《中兴遗传》,然犹恨闻见单寡,欲从先生故老详求其事。”
(3).谓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在自然界中,吸引和排斥,阴电和阳电,化合和分解,遗传和变异等对立面的互相作用,也同样包含着斗争。”如:任何一种植物的后代与它的亲代总是基本相似的,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4).谓人的气质、品德、能力等后天的东西受上代的影响而在后代身上体现出来。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即以气质而论,决不是一个人遗传有好的或坏的气质。” 郁达夫 《出奔》:“结婚之后的 董婉珍 ,处处都流露了她的这一种自父祖遗传下来的小节的伶俐。”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二四:“在精明能干这一点上,她的三个孩子都得了母亲的优良遗传。”
《漢語大詞典》:母爱(母愛)
(1).母亲对于儿女的爱。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皇太后敦母爱之仁,天下幸甚。”
(2).母亲疼爱儿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癸卯妖书《续忧危竑议》:“大率母爱者子抱, 郑贵妃 之专权,回天转日何难哉。”
(3).泛指以母亲的感情爱护下一代。如:母爱教育。
《漢語大詞典》:双交
四个不同的近交系中第一代杂交之间的产物(如玉蜀黍种的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