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颜色(顏色)  拼音:yán sè
1.面容、脸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唐。皇甫枚《却要》:「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姻党亦多怜之。」
2.姿色。《西游记》第二三回:「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断事问道:『你妻子生得如何?』井庆道:『也有几分颜色的。』」
3.色彩。《儒林外史》第一回:「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红楼梦》第四二回:「不过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
4.厉害的手段。如:「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國語辭典》:颜色(顏色)  拼音:yán shai
颜料。
《國語辭典》:气色(氣色)  拼音:qì sè
1.人的神态、面色。《荀子。劝学》:「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红楼梦》第二一回:「宝玉听了这话,见他脸上气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动了真气?』」
2.景象。南朝宋。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3.气象。《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候之。其属有司历二人,掌造历。」
4.气势、气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从此参将与官府往来,添了个帮手,有好些气色。」《载花船》第五回:「前日偶往县中完娘,打从六里街经过,见些上下经商,过往仕客,挨挤满路,实是气色。」
《漢語大詞典》:钟鼓之色(鐘鼓之色)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鐘鼓之色也。”吕氏春秋·重言:“显然喜乐者,鐘鼓之色也。”亦作“ 鐘皷之色 ”。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欢欣众悦,鐘皷之色。”
《漢語大詞典》:水色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 梁简文帝 《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碧野 《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陈澄之 《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
(4).指有水色。《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这几次回家来,妈也直说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
(5).古代阴阳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为黑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发为五色” 唐 孔颖达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也。”
《漢語大詞典》:醉颜(醉顔)
醉后的面色。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 陈毅 《泗宿道中》诗:“古 邳 解鞍马,煮酒醉颜酡。”
分類:面色
《漢語大詞典》:心颜(心顔)
心情和面色。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奉命震惊,心颜无措。”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宋 苏辙 《再祭八新妇黄氏文》:“往反累汝,愧於心颜。” 陈毅 《初游青岛》诗:“观此新气象,使我开心颜。”
《國語辭典》:酒面  拼音:jiǔ miàn
饮酒后的脸。唐。白居易 赠晦叔忆梦得诗:「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宋。欧阳修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词:「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國語辭典》:酒底  拼音:jiǔ dǐ
宴席时,每行完一个酒令,则饮乾一杯酒,称为「酒底」。《红楼梦》第六二回:「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一时,湘云赢了宝玉,限酒底酒面。」一指饮酒时的馀兴。《野叟曝言》第一二五回:「如今验出来,才知老爷两个酒底,已许下夫妻之约,只把我们漫在鼓里。」
《國語辭典》:渥丹  拼音:wò dān
1.有光泽的朱砂。形容润泽鲜艳的红色。《诗经。秦风。终南》:「颜色渥丹,其君也哉。」《老残游记》第九回:「有五十来岁光景,面如渥丹,须髯漆黑。」
2.植物名。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三十至六十公分,地下有鳞茎,叶线形。夏日茎顶著数花,向上开放,花冠辐形,红色偶橘红,常具细小黑色斑点或斑纹,雄蕊红色。可于庭园栽培,做为观赏。
《國語辭典》:神色  拼音:shén sè
神态、脸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举止外像,一些不差,就是神色里边,有些微不像处。」《红楼梦》第八二回:「只这一句话又勾起黛玉的梦来,觉得心头一撞,眼中一黑,神色俱变。」
《國語辭典》:饥色(飢色)  拼音:jī sè
饥饿的脸色。《孟子。滕文公下》:「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东都大荒,官僚军民,皆有饥色。」
分類:饥饿面色
《漢語大詞典》:温颜(温顔)
(1).温和的面色。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刘长卿 《送贾侍御克复后入京》诗:“温颜风霜霽,喜气烟尘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旭亭家书:“恒以谦抑自居,虽僕夫媪妇,必接之以温颜。” 叶圣陶 《隔膜·阿菊》:“女教师温颜附合道,‘果然伊数得对。’”
(2).指慈母。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诗之一:“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宋 曾巩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诗:“温颜几杖适,弱质衣冠恪。”
《漢語大詞典》:醉脸(醉臉)
醉后的面色。 宋 苏轼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词:“醉脸春融,斜照 江 天一抹红。” 宋 张耒 《和陈器之谢王渑池牡丹》:“御袍黄粉天然薄,醉脸胭脂分外殷。”
分類:面色
《國語辭典》:冷面  拼音:lěng miàn
1.面色不红润。如:「你看起来脸色苍白,冷面无血色,去看个医生吧!」宋。苏轼〈岐亭〉诗:「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2.面无表情。如:「多年的朋友,难得见面,又何须如此冷面无情。」《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他日又赔茶赔酒,老娘支持得怕了,索性做个冷面,莫惯他罢。」
3.态度严峻、铁面无私。如:「他审理案件法度严明,十足是位冷面法官。」《明史。卷一六一。列传。周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國語辭典》:冷面(冷麵)  拼音:lěng miàn
大陆地区指凉面。
《國語辭典》:和颜(和顏)  拼音:hé yán
和蔼的脸色。《文选。曹植。洛神赋》:「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儒林外史》第三回:「学道和颜道:『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
《漢語大詞典》:旅颜(旅顔)
旅人困顿愁苦的面色。 唐 杜甫 《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一:“御裌侵寒气,尝新破旅颜。” 五代 齐己 《送人入蜀》诗:“ 文君 酒市逢初雪,满貰新沽洗旅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