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共 1183360 首) 作品不分行

中秋(释名、典故、诗选)

释名
月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圆月
中秋节亲人团聚,饮宴赏月,谓之“圆月”。《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看时, 宝钗 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家去圆月。”
秋半
秋季过半之时;中秋。
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唐·韩愈 独钓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唐·元稹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唐·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
素节
特指中秋、重阳等秋季佳节。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唐·王绩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 宋·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
斗香
旧时, 江苏 六合 地区中秋时节将各种食品堆成尖塔形,上插小旗,谓之斗香。
走月亮
吴 地旧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秋日…… 吴 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 清 顾禄 《清嘉录·走月亮》:“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
椓月姑
闽 粤 俗称中秋拜月的妇女。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俗好歌》:“ 长乐 妇女,中秋夕拜月,曰‘椓月姑’。”
兔儿爷
中秋节应景的一种兔头人身的小玩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歇眼
指 南宋 京城中秋节皇宫附近的夜市。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中秋》:“禁中是夕有赏月延桂……夜深天乐直彻人间。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烛灯华灿,竟夕乃止。”
月光纸
绘有月神和月宫的纸。旧俗为中秋节祭月之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月饼》:“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花者, 月光遍照菩萨 也。花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 月光 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
团圆饼
北京 地方称中秋祭月毕而食或留至除夕而食的月饼为团圆饼。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乾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月饼》:“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典故
霓裳羽衣曲
《逸史》:“罗公远,鄂州人。开元中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奏曰:「陛下能从臣月中游否?」乃取拄杖,向室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帝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气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裳,舞于广庭。帝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曲也。」帝密记其声调而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旦召伶官依其声作霓裳羽衣之曲。”
撤烛
《天宝遗事》:“苏颋与李乂对掌文诰,明皇顾念之深也。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备文酒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命撤去。”
水调歌
《复雅歌词》:“东坡居士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词,都下传唱。神宗问内侍,外面新行小词,内侍录此进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曰:「苏轼终是爱君,乃命量移汝州。」”
阴晴同
《使燕录》:“中秋天色阴晴,与夷狄同。苏东坡曰:「故人史生为予言。」尝见海贾云:「中秋之月,虽相去万里,他日会合相问,阴晴无不同者。」公集中有中秋诗:「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天公自著意,此会那可轻。」又咏月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上梯取月
《宣室志》云:“唐太和中,周生善道术,中秋客至。周曰:「」我能梯云取月置怀袖中,因取莇数百条,绳梯架之,闭目良久,忽天黑,仰视无云,俄呼曰:「至矣。」手举其衣,出月寸许,一室尽明,寒入肌骨,食顷如初。”
唐代中秋诗汇评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唐·韩愈)

题注:张功曹,署也。愈与署以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赦自南方,俱徙掾江陵,至是俟命于郴,而作是诗。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祗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昌黎集》中,酬赠张十一功曹署诗颇多,而署诗绝不见,惟《韩子年谱》载其一篇,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亦联翩。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署与退之同为御史,又同迁谪,故诗中皆言之。退之答署诗云:“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初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又有祭署文云:“我落阳山,君飘临武。君止于县,我又南逾。”临武属郴州,在阳山之北。二诗皆此时作也。
韩文考异
言张之歌同酸苦,而己直归之于命,盖反《骚》之意,而其词气抑扬顿挫,正一篇转换用力处也(“我歌今与”句下)
竹庄诗话
《集注》云:公与张署以贞元二十一年二月赦自南方,俱徙掾江陵。至是俟命于郴,而作是诗,怨而不乱,有《小雅》之风。
批韩诗
朱彝尊曰:写景语净(“沙平水息”句下)。借张作宾主,又借歌分悲乐,总是抑人扬己(“我歌今与”句下)。汪琬曰: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得反客为主之法。观起结自知。
初白庵诗评
用意在起结,中间不过述迁谪最移之苦耳。
声调谱拾遗
纯用古调,无一联是律者,转韵亦极变化。
古诗选批
韩诗七古之最有停蓄顿折者。
昭昧詹言
一篇古文章法。前叙,中间以正意苦语重语作宾,避实法也。一线言中秋,中间以实为虚,亦一法也。收应起,笔力转换。
十八家诗钞
顾侠君曰:起即嵇叔夜“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意,而兴象尤清旷。
增评韩苏诗钞
三溪曰:声清句稳,无一点尘滓气,可谓不食人间烟火矣。
评注韩昌黎诗集
用韵殊变化,首尾极轻清之致,是以圆巧胜皆,集中亦不多见。
韩诗臆说
此诗料峭悲凉,源出楚《骚》。入后换调,正所谓一唱三叹有遗音者矣。
唐宋诗举要
吴北江曰:写哀之词,纳入客语,运实于虚(“海气湿蛰”句下)。一句中顿挫(“州家申名”句下)。此转尤胜(“天路幽险”句下)。高步瀛曰:以上代张署歌辞。贬谪之苦,判司之移,皆于张歌同出之,所谓避实法也(“天路幽险”句下)。以上韩公歌辞。高朗雄秀,情韵兼美(末句下)

中秋禁直(唐·韩偓)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唐诗鼓吹笺注
通首只“君臣际会难”五字耳……“天衬”二句,写禁中入直之所见、所闻也。当此君臣际会,自有一段忠君爱国念头,一番忠君爱国事业。托“长卿”正以自况耳。
一瓢诗话
韩致尧《中秋禁直》,望宫阙于九霄,听弦歌于五夜,欲使上亲贤远佞而不可得,展转不寐,隐约可念。
小清华园诗谈
记幼时先祖铁庵公每于花间小酌,辄呼寿昌至前,口授唐诗数首。一日,诵“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诵至前六句,忽觉无限晶光异彩,陆离于眉睫之间;一片金石清音,琳琅于檐隙之际,此盖有自然之神韵,溢乎楮墨之外,初非人力所能与也。
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中四句是中秋禁中,挪移不得。何义门:陈后废,以相如一赋复得召幸。昭宗幽于东内,身为内相,不能建复辟之绩,岂不负此际会乎?当于言外求之。
纪昀:致尧诗或纤或俚,此独深稳。第五句“衬”字炼得稳,以新巧论之,则胜下句,而下句却以天然胜。又云:胜前篇(按指《雨后月中玉堂闲坐》处,在结句深挚。
韩翰林集
吴汝纶曰:旧说此为朱全忠之毁,非也。昭宗待韩公始终不衰,并不以全忠之毁而异。此诗当是未播迁时入直禁中之作。
唐宋诗举要
吴曰:此奏封事后作。前六句皆自幸遭际,故末句云云:言为《长门赋》者徒知沦落可怜,未知遭际后之弥不易也。盖公与昭宗有鱼水之契,而事势至亟,故叹其不易。此其忠悃勃郁处,词意至为深沉。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唐·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瀛奎律髓
元微之为江陵法曹,乐天在翰林。
唐七律选
色相虽变,犹饶声势(“渚宫东面”二句下)
唐宋诗醇
次联本色语,属对却极工,后来惟苏轼深得此妙,他人效颦,则浅率无味矣。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香山最沉着之笔,结处弥见沉挚。
唐诗近体
忆元九(“二千里外”句下)。禁中(“浴殿西头”句下)。恐秋阴之蔽月(末二下)
小清华园诗谈
情之深者,白乐天之“银台金阙夕沉沉……”是也。

鹤林寺中秋夜玩月(唐·许浑)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前后二解,皆写当天宝月。然前解是写“待”,后解是写“惜”,待在未当天前,惜在正当天后,此理本自面前,而并无一人猛省,偶因读此,不胜太息。二句七字,写尽“待月中庭”四字神理。三四十四字,写尽“月正圆”三字神理。唐人每用先唱七字,而后以三句了之,此其法也(首四句下)。“端挂”前,遽写渐移,使人心惊。“渐移”下,仍写“端挂”,使人心慰。若在俗笔,必将换转,写“端挂”在前,“渐移”在后,便是满纸衰飒,灭尽无限神理。一将“渐移”字换转“端挂”字下,便心笔都竭矣。偏将“端挂”字转换“渐移”字下,而反觉心头眼底有事忽忽,恐失信知;“一堕西岩”,正是天生妙结(末四句下)
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朱东岩曰:题是《中秋玩月》,通首只写“月正圆”三字。……五六须看托换笔之妙,如先写“犹挂”,后写“渐移”,顺笔也;先写“渐移”,后写“犹桂”,倒笔也;一经转换,便觉生气灵动,意味无穷,于此可分雅俗之别。
诗学纂闻
(彭茶江)先生曰:此诗意境似平,格律实细。首云“待月东林月正圆”,月从东出,“待”在来出之时;既出,则“月正圆”也。次曰“广庭无树草无烟”,写月之明,一句尽矣。三曰“中秋云净出沧海”,此特补点中秋,以别于他月之望。四云“午夜露凉当碧天”,半夜月正当头也。五云“轮影渐移金殿外”,月昃时西移矣。六云“镜光犹挂玉楼前”,将落而犹未落也。结云“不辞达旦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隔年又以醒“中秋”之意。八句次第写尽达旦之景,此唐律所以胜于后人,不然,轮影镜光玉楼金殿,抑何尘容俗状欤?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题是玩月,诗却从月未出以前写起,故先著一“待”字。既言“东林”,又补出东林之“广庭”,言此寺中最好玩月也。三,月初出;四,月已中:此二句只写中秋夜月。以下方是写“玩”。五,影渐移,惜之;六,光端挂,幸之。一捺一抬,恰好翻起。七之“莫辞”,八之“一堕”,回翔婉转,最为有情存趣之笔也。

中秋待月(唐·陆龟蒙)

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未似初圆欲午时。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转缺”,是意思已坏;“转迟”,是意思初好。人生年过五十,偏是意思已坏,偏是意思初好,便果然有如此痴事也。好风送佳期,又妙!风之与月,曾有何与?乃为待月不到,且借风来自解。人生在不得意中,便又真有之也。“帘斜树隔”,妙,妙!不是月来被遮,乃是月未来时先自为之清宫除道。“烛暗香残”,妙,妙!不是真到黑暗,乃是未曾暗前先自发愿终身勿谖也。真是世间异样笔墨(首四句下)。五、六,又妙,又妙!言极意待月却不到,才分念月却已来也。七、八忽作微言,言今夜是十六,前夜是十四,昨夜是十五。十六是欲减,十四是初圆,十五是及午。此三夜相去至微,粗心人万乃不觉。然而但差一分气候,必差一分斤两,由辨之不早,辨此,胡可以不校耶?五、六,真出神人化妙笔,七、八,真茧丝牛毛妙理,并非笔墨之家之恒睹也(后四句下)。金雍补注:日以一日经天,故日中为午;月以一月经天,故月半为午。
唐诗鼓吹评注
“南箕”四句,皆“待”字意。“清凉力”,月之精魄,何人为校?今夜之月魄,欲减于初圆八分,必待月午经天,风露俱清,云霞都敛,乃始知之耳。“待”宇意得此更觉玄远、
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朱东岩曰:此于望后待月,故首曰“转缺”,惜之也。又曰“转迟”,望之也。二曰“送佳期”,而先言好风者,是待月不至,反借好风自解,故曰“偏似”也。三“帘斜树隔”,是从月未来时设想,四“烛暗香残”,是从未曾暗前坐守。五六言专意待月,月偏来迟,偶然分念,却已月来,皆极写“待”字意也。七八结得极细。盖日以日经天,敁日中为午,月以一月经天,故月半为午。“欲减”是望后,“初圆”是望前,三夜相去甚微,必待相校而始知。此真至精至微之妙理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转缺”是“后”,“转迟”是“待”也。二忽引出“好风”,而曰“偏似送佳期”,妙。未见月,先得风,正如小姐未离香阁,红娘先敛衾携枕而报曰“至矣,至矣”也者。三、四故作曲折,然俱是预拟之词。“帘斜树隔”,言虽上犹未易相亲,然正妙于掩映也,故曰“情何限”。“烛暗香残”,言欲待势必至甚久,然誓弗忍抛弃也,故曰“坐不辞”……一结,其言至微,其义至显。“清凉力”,“力”字妙。犹是清,犹是凉,而以既阙之月校之初圆之月,及午之月,其力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