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樊阳源(共 4 首) 五排 1辞赋 3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德宗贞元十八年(802)登进士第,见《登科记考》卷一五。《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四
阳源。贞元中进士。
五言排律
赋得风动万年枝 唐 · 樊阳源
五言排律
珍木罗前殿,乘春任好风。
振柯方袅袅,舒叶乍濛濛。
影动丹墀上,声传紫禁中。
离披偏向日,凌乱半分空。
轻拂祥烟散,低摇翠色同。
长令占天眷,四气借全功。

辞赋
江汉之流。始滔滔乎楚泽。
虽导源而则异。必朝宗而来格。
故能吞别派而且千。壅细流而累百。
初谓发岷山之溅溅。出嶓冢而涓涓。
忽荐至以盈坎。遂同归于巨川。
洋洋不穷。驱迅波以来注。
浩浩何足。走惊浪而方前。
沸渭迸濑。崩奔争会。
过东陵而更长。历南国而弥大。
引汲清浊。并包畎浍。
始逶迤于域中。终委输于区外。
双流淼淼。并鹜悠悠。
滈污乎万里。经营乎数州。
静委极深。且无惊于海若。
潜盈巨壑。亦何怒于阳侯。
彼宏纳之无际。信为长于百流。
尔其揭厉莫从。深浅无必。
绝地脉于飙驶。透天池而箭疾。
善下以洁乎龙堂。流谦更清乎鲛室。
就其深矣。谁识滥觞之源。
不可方思。空想触舟之实。
终始齐赴。周流不违。
似有待而俱进。何经始之相依。
演漾纡馀。必远分而迩合。
洄澓激射。虽异出而同归。
则知海之为量也。虚而有馀。
水之趋本也。道亦相于。
二派既朝于沧海。众星如拱于辰居。
汉之广兮。明委积之有所。
江之永矣。表灵长之在诸。
是俾涵虚之状益深。浮天之容斯在。
苟归塘之不息。谅纳污而惟倍。
大矣哉谁究其广深。空有望于灵海。

元理可得。真宗可寻。
惟虚舟之不系。同大道之无心。
每悠悠而去住。恒泛泛而浮沈。
寂虑为徒。必澄淡而方息。
在物无竞。信风涛而莫侵。
体合道枢。来凭积水。
本流谦以处顺。宁遇坎而斯止。
类善行之无迹。似至人之虚己。
或沿或沂。非假功于楫师。
载沈载浮。亦奚劳于舟子。
若乃景绝游氛。川息波文。
荡漾无阻。逍遥不偫。
则鼓枻者未足与议。摧撞者不得而云。
故曰动以贞胜。而静为躁君。
观其浮广川之洋洋。混长澜之浩浩。
不拘同放旷之怀。无著体希夷之道。
殊青翰之见重。等元珠之为宝。
惟斯道全。谁曰不然。
任东西之漂荡。随风水之推迁。
中含虚而自若。外守正以无偏。
逢流则行。靡惊鼋鼍之穴。
安波自往。空思李郭之仙。
动息靡常。去留不禁。
以虚而受。殊乎小器易盈。
可济不通。非曰不胜其任。
处静安卑。乘流任时。
浩然独逝。邈矣谁追。
想好风于曲岸。避巨浪于中坻。
且没迹于寂寥。楫棹何从喧矣。
是无争于触击。绋纚焉得维之。
是则虚其舟川得以宁。虚其心人寡于欲。
既与道而合契。亦无情于相触。
苟思理之未忘。谅无惊于宠辱。

大矣哉。海浩漾。
寻之无际。望之无象。
利万物以成德。总偫川而为长。
柔能善下。禀巨壑以包涵。
挹而朝宗。睹众流之归往。
是以临不测者未足言其济深。思利涉者孰可咏其河广。
究其所由。得之在柔。
滥觞之初。因一勺而畎浍。
循环无际。想三岁之周流。
伊昔洪水方割。夏禹是理。
既浚昆崙之输。爰标南国之纪。
故导之逾远。非壅之可止。
将虚受之为德。谅成大而有以。
且明乎避高之义。自得乎润下之旨。
始将就湿。想浩浩而其来。
终类沃焦。见滔滔之未巳。
原夫水反于壑。海不厌深。
其有也靡患夫泛滥。其细也不逆于浸淫。
是知众流同归。异源将合。
注而不竭。但见乎川流。
满而不盈。更因乎海纳。
广哉巨瀛。莫之与京。
万里波委。四时砥平。
灌以泾不能混其浊。注以渭不能溢其清。
不涌浪而跳沫。独持盈而守成。
故得万穴争赴。九河自同。
类夫云之从龙。鸟之附凤。
又似一人立国。万方入贡。
愿以含垢之体。为纳污之讽。
因知夫海为川谷之王。以宽而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