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智常(共 4 首) 古风 22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宪宗元和中居庐山归宗寺,善谈禅要。白居易贬江州司马,素重智常,曾与刺史李渤往访之。卒谥至真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生卒年不详。初唐时禅僧。幼出家,后师六祖慧能。《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中唐时禅僧。嗣马祖道一。宪宗元和中住庐山归宗禅院,世称归宗和尚或赤眼归宗和尚。白居易元和十年(815)贬江州司马时,曾从之游。穆宗长庆间,江州刺史李渤曾向之问禅。卒谥至真禅师。《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祖堂集》存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江西大寂弟子也。元和中。驻锡庐山之归宗院。参访之徒群拥。乐天白公。以司马贬江州。获往来咨决心要。其钦慕之至见辄坐之南面。而致拜焉。后李渤自虔州。以刺史迁。尤加悦服。一日问曰。教中谓须弥纳芥子。固其理也。又谓芥子纳须弥。亦岂理乎。常曰。人言博士读万卷书。是否。渤曰。忝得此名。常曰。摩顶放踵。身不过若干尺尔。万卷书向何处著。渤俛首。顷之。因叹赏不能已。 上堂云。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它高尚之志。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从前只是依它知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你。亦无汝用心处。珍重。僧问如何是玄旨。常曰。无人能会。问曰。向者如何。常曰。有向即乖。僧曰。不向者如何。常曰。去无汝用心处。僧曰。岂无方便。常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僧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常敲鼎盖三下云。还闻否。僧曰闻。常曰。我何不闻。僧无语。常打趁。常与南泉行脚。一日煎茶相别次。南泉问曰。从前与师兄。商量此事。彼此已知。去后或有人问。毕竟作么生祗对。常曰。者一片地。大好卓庵。泉曰。卓庵且置。毕竟作么生祇对。常乃翻却茶铫便起。泉曰。师兄吃茶了。普愿未曾吃茶。常曰。作者个语话。滴水也消不得。僧问。此事如何用心。常曰。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凡耳听不闻。诸圣呵呵笑。常因俗官来。乃拈起帽带曰。还会么。官曰。不会。常曰。莫怪老僧头风。不卸帽子。常入园取菜次。画圆相围菜一株。谓众曰。辄不得动著者个。众不敢动。少顷常来。见菜犹在。便以棒打趁众僧曰。者一队汉。无一个有智慧底。常刬草次。有一僧来参。忽蛇过其前。当钁断之。僧曰。久向归宗。元来是个觕行沙门。常曰。座主归吃茶去。常目重瞳。然恐其为己祸福也。曰熏摩。以求灭去。而目为之赤。世号赤眼归宗。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智常者。挺拔出伦操履清约。遍参知识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门。乃见江西之道。元和中驻锡庐山归宗净院。其徒响应其法风行。无何白乐天贬江州司马。最加钦重。续以李渤员外元和六年隐嵩少以著作徵起。杜元颖排之。出为虔州刺史南康曾未卒岁。迁江州刺史。渤洽闻多识。百家之书无不该综。号李万卷矣。到郡喜与白乐天相遇。因言浔阳庐阜山水之最人物贤哲隐沦。论惠远遗迹。遂述归宗禅师善谈禅要。李曰。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师名目。白曰。若然则未识食菜阿师欤。白彊劝游二林。意同见常耳。及到归宗李问曰。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如何芥子纳得须弥。常曰。人言博士学览万卷书籍还是否耶。李曰。忝此虚名。常曰。摩踵至顶只若干尺身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无言。再思称叹。续有东林寺僧神建。讲诸经论问触目菩提。常略提举。神建不体。乃发状讼常示恶境界。时李判区分甚闻诣理。常有异相目耀重瞳。遂将药熏手。恒磨错不觉目眦红。号赤眼归宗矣。 系曰。佛理幽邃一言蔽之者。玄解之言。逗猛利者药妙疾轻之验也。
古风
出廓送钱嫌不要,手提葼笠向庐山。
昔日曾闻青霄鹤,更有青霄鹤不如。

牛皮靸露柱,露柱啾啾叫。
凡耳听不闻,诸圣呵呵笑。
按:(《景德传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三)。

偈颂
唐 · 智常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归宗事理绝,日轮正当午。
自在如师子,不与物依怙。
独步四山顶,优游三大路。
吹嘘飞禽堕,嚬呻众兽怖。
机竖箭易及,影没手难覆。
施张如工使,剪截成尺度。
巧镂万盘名,归宗还似土。
语密音声绝,理妙言难措。
弃个耳还聋,取个目还瞽。
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
𢘟怜个丈夫,先天为心祖。
按:(《祖堂集》卷十五、《景德传灯录》卷二九、《祖庭事苑》卷二)。